曹江寧
摘要:中國目前的城鄉剩余貧困問題呈現出農村貧困、城市貧困和農民工貧困“三元并存”的現狀格局,迫切需要政府站在全局戰略的高度,對城鄉貧困問題進行統籌治理,這有助于破解當前城鄉多維貧困的困境。本研究將城鄉多維貧困測度及政策共性干預作為研究對象,對城鄉多維貧困進行比較分析,揭示我國城鄉多維貧困的共性特征及差異,構建城鄉統籌的反貧困政策體系,以便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
關鍵詞:多維貧困;城鄉貧困;政策干預
反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最大的難點,對城鄉多維貧困的比較分析和政策干預等關鍵問題的探索,將有助于豐富和完善政府治理和扶貧理論等理論體系。實踐中,伴隨著我國扶貧開發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絕對貧困已經基本消除,相對貧困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農村貧困對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城市對基本需求的滿足也不能忽視。在此背景下,能否制定切實合理的城鄉多維干預政策,同樣有助于破解當前城鄉多維貧困的困境。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當前對于城鄉多維貧困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視角:
(一)多維貧困測度方法研究
當前多維方法是測度貧困的主要方法。M.Nussbaum(2003)提出了十項基本能力,包括身體健康、情感、關系、娛樂等。S.Mkire與Foster(2007)提出了計算多維貧困指數(Mel)的“A-F方法”,多維貧困指數維度指標增加到了十個。國內對于多維貧困的研究起步較晚,李佳路(2010)從經濟、環境衛生、教育和健康、脆弱性四個維度對農戶的多維度貧困進行測量。王建軍(2016)則選取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經濟結構、健康狀況、環境衛生、基本生活水平等六個維度對貧困進行分析。
(二)城鄉多維貧困測度比較研究
當前對于城鄉之間多維貧困比較研究的文獻相對較少。Janina Isabel Steinert(2018)考察了南非城鄉多維貧困識別體系的有效性,認為城市和農村的貧困識別指標應有所差別。汪為(2018)指出農村家庭比城鎮家庭多維貧困狀況嚴重,城鎮和農村家庭多維貧困的影響因素存在較大差異。倪虹(2017)認為貧困嚴重性在農村家庭呈現上升趨勢,在城鎮家庭呈現下降趨勢。高建民(2014)認為農村在貧困的深度、廣度和敏感度等方面均弱于城鎮。
(三)多維貧困政策干預方法研究
現有貧困地區脫貧的實現路徑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產業扶貧(汪三貴等,2015)、生態扶貧(王贊新,2015)、旅游扶貧(楊亞芹,2016)、教育扶貧(張翔,2016)等。不同學者從創新扶貧機制(石安興,2016)、推進精準扶貧管理(陳燦平,2016)、推進駐村幫扶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唐建兵,2016)、移民搬遷安置(何得桂等,2016)等方面提出反貧困政策的制定和相關建議。
二、城鄉多維貧困測度指標體系的構建
現有多維貧困測度指標體系仍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間:一是多維貧困應更關注發展類指標。隨著生產條件、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演進,利用傳統的指標體系測度多維貧困會出現誤差,因此,多方考證從而確立更為科學的多維貧困測度指標體系尤為必要。二是忽視了城鄉多維貧困中的共性問題,其重點往往從某一方面探討城鄉貧困問題,并沒有把影響城鄉貧困的因素放在一個框架內進行分析。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城鄉一體化加快,農村貧困與城市貧困出現了趨同現象。因此,很有必要討論城鄉一體的多維貧困測度體系的建立問題。
(一)維度選擇
維度選擇是構建貧困分析框架的關鍵,在借鑒多維貧困的度量方法“A-F方法”基礎上,構建城鄉多維貧困測度體系,并充分考慮中國城鄉貧困特點和實際和城鄉居民發展需求,參考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MPI的構造,在總結現有文獻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構建的主要維度包括收入指標、生活指標、健康指標、發展指標等。
(二)具體指標
在充分考慮指標的科學性與可獲得性基礎上,初步確定每個維度包含的具體指標,并按照相關研究結果和貧困線標準的調整界定貧困的臨界值。收入指標擬包括年收入或純收入,生活指標包括燃料、住房、用水、生活設施等,健康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疾病情況、醫療保險情況、及時就醫情況,發展指標包括受教育水平、技能情況等。
(三)權重確定
采用各維度等權重法,賦予每個維度相同的權重,并通過調整,確保每個維度里的各個指標權重相等,采用該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人為因素對各維度權重的影響。
三、多維視域下城鄉貧困的共性與差異
(一)城鄉貧困的共性之處
一是收入維度。從生存需求角度考慮,城市貧困與農村貧困的維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共性特征。尤其是依據年純收入制定的貧困線標準,本質上城鄉居民在這一維的貧困沒有差別。二是健康維度。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對健康的需求都具有一致性,疾病狀況、身體質量指數、醫療保險、及時就醫情況任何一項低于臨界值都有可能導致該維度上的貧困。三是生活維度。在生活維度下的家電和衛生設施方面,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很可能是一致的。城鄉居民對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空調、熱水器等家用電器以及對獨立廚房、衛生間的需要,都是對生活質量的基本需求。四是發展維度。從發展需求角度考慮,受教育水平、接受過專業培訓或是具有專項技能對于城鄉居民來說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對于貧困人口來說,可能是未來找到工作或創業的必要條件。
(二)城鄉貧困的差異性
在多維視域下,城市貧困與農村貧困會有不同特征。在收入維度,主要體現在收入來源的差異上。在農村,以是否僅依靠務農收人為測度依據;在城市,則多以是否僅依靠打工收入為測度依據。在生活維度方面,城市的主要燃料供應是天燃氣,農村則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以清潔能源、煤炭、薪柴為主;對于住房的需求,城鄉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城市居住相對緊湊,農村居住相對分散,以同樣的最低居住面積衡量城鄉貧困是不合理的;在發展維度方面,城鄉最大的差異在于社會關系,除了家人、親戚之外,農村居民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宗族和鄰居,而城市居民的主要社會關系在于朋友和同事。不同的社會關系可能是城鄉居民是否處于貧困狀態的影響因素之一。
四、城鄉多維貧困的政策干預與協同治理
首先,在對貧困的認識上,政府要立足于貧困村和城市轉移的現實背景,既要關注農村貧困,也要關注城市貧困。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二元結構日益明顯,城市貧困問題日益突出。解決城市貧困,一方面要增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應改善城市城鎮化質量,尤其要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條件,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非農就業。
其次,以城鄉統籌后的貧困標準來看,對于城鎮居民來說,國家貧困標準偏低;對于農村居民來說,可能貧困標準較高。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在短時間內仍處于較高水平,這種現實下,相對多維貧困標準將確定大量農村貧困人口。盡管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快于城鎮居民,但從短期來看,農村的貧窮不會迅速改善。
再次,充分發揮城市化在扶貧中的作用,實施差別化扶貧政策在城鄉扶貧中的作用。積極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為此有必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化發展戰略,同時建設金融支持、財政支持、轉移支付支持等多維政策制度合理推進城市發展。在城鎮化進程中,促進周邊農村人口城鎮化,有效破解當前城鄉多維貧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