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藝術類高校學術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文從當前藝術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存在的基本問題入手,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從制定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制度、強化學術訓練、探索雙導師制等方面,探究藝術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藝術學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5-000-04
近幾年高學歷演藝界人士論文造假事件頻出,使社會各界對藝術類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產生諸多質疑,“強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查處”、對學位論文造假行為“一查到底、絕不姑息”成為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工作要點之一。此后各高校均大幅降低了畢業論文的重復率標準,增加盲審難度,甚至有高校實行末位淘汰制,排在后10%的學生只能延期畢業。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高校學術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隨著學術造假現象成為社會焦點,有不少學者開始關注藝術類高校的學位論文問題。王茜認為我國許多藝術類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達不到基本要求。主要問題在于選題陳舊,邏輯性、系統性差,格式不規范,不遵守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意識差等[1]。奚傳績關注到近年來學位論文的質量明顯呈下降趨勢。扭轉這一局面,要從強化選題的問題意識、重視學術訓練、堅持認真讀書3個三方面著手[2]。陳應鑫探討了藝術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3個特性:一是審美導向,二是形象思維,三是彰顯技能[3]。高愛香、王曉霞認為,要提高論文質量,首先需要改善科研條件;其次是要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最后是嚴格實施學位論文撰寫的過程管理[4]。
本文立足于筆者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問題,結合對其他高校藝術學碩士學位論文的調研,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探索藝術類高校學位論文質量保證措施,建立完善的學術能力培養保障體系,以期為相關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鑒。
1 當前藝術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存在的基本問題
1.1 認識不到位
藝術類研究生對學位論文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自己的專業不是理論方面的,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在學位論文與學術研究能力上。同時只注重技藝,缺少廣泛大量的閱讀。
1.2 學位論文選題問題
首先是選題陳舊,缺乏創新。由于不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許多研究生選擇的題目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生在學位論文方面下的功夫不深,對這些研究成果知之甚少或毫無理論創新,其學位論文并不能體現自己的獨特見解。其次是選題深度不夠。由于缺少對相關文獻的深入研究,加上理論素養不高,許多研究生的選題理論性較差,或為單純的技術性課題。最后是選題范圍過大。部分研究生不了解碩士學位論文的篇幅所能講述清楚的內容,選擇的題目太大,自身沒有能力將問題研究清楚,結果往往是文章內容空洞、深度不夠。
1.3 學術研究能力欠缺
學位論文缺少邏輯、論證不嚴密、學術用語不規范、格式不規范。大部分藝術類研究生由于缺少學術訓練,在論文寫作上顯得比較隨意,沒有文獻綜述,論文結構缺乏系統性、邏輯性,沒有進行嚴密的論證。更有甚者,整篇論文行文如散文隨筆,僅記錄自己的創作過程與感悟,完全不符合學位論文的學術規范。
1.4 不重視文章修改
大部分研究生認為論文寫完就萬事大吉,不重視論文的修改提升,部分研究生導師對此也不夠重視。
1.5 高校缺乏嚴謹的學位論文撰寫過程管理制度
不少藝術類高校雖設計了論文管理環節,但大多只是走過場,從論文開題到論文答辯,都是全員通過,沒有起到篩選的作用。高校論文管理部門只關注碩士畢業論文的重復率,對論文結構、邏輯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創新性等方面要求不高。
2 產生問題的原因
2.1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
藝術學碩士研究生的本科專業基本是藝術類專業,藝術類本科生的培養中很少涉及學術訓練,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更低,致使大部分學生在進入研究生階段后依然對學術研究沒有正確的認知。藝術類研究生的畢業出路大致有3種:一是成為專業的藝術創作人才,即自由藝術家;二是進入體制內繼續創作或者同時教授課程,例如進入高校、畫院、中小學、博物館、美術館等;三是進入市場,例如企業、出版社、媒體、民營美術館等。從就業導向來看,提高創作能力是藝術類研究生的首要目標,即便是高校在招聘中也更看重創作能力,忽視論文寫作與研究能力。做好學術研究并不是藝術類研究生讀研的真正目標,因此學生更難有動力下功夫去認真鉆研、提高研究能力與論文質量。
除此之外,藝術類研究生的畢業要求多于其他學科,除了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創作)占用了學生更多的時間。同樣的在研時間,藝術類研究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完成畢業作品,留給論文寫作的時間必然會被壓縮,寫作時間不夠,畢業論文的質量自然無法提高。
2.2 從導師角度來講
藝術類研究生的導師普遍存在重藝術技藝、輕理論研究的現象,甚至仍有不少導師認為藝術創作就是科研。這有一部分屬于歷史原因,我國藝術類碩士點的建立時間較短,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導師多為專業技術能力強、學術研究能力較弱的藝術家,授課仍是“師傅教徒弟”的培養方式,他們本身對學術規范、科學研究方法不甚了解,更難在這些方面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
2.3 從高校角度來講
在大多數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中,優秀的創作能力與研究能力同等重要,但在現實中,研究能力的培養往往不受重視。高校并沒有提供給學生論文寫作的研究環境,同時也缺乏資金的支持。學生很難申請到論文寫作類的研究項目,大部分高校提供給學生的項目集中于藝術創作、創新創業,寫作類的學術研究項目很少或根本沒有。從制度上來講,藝術類高校缺乏完善的學位論文質量管控制度,管理過程中缺少監督與考核,沒有形成有效的學位論文質量過程管理體系。
3 藝術學碩士研究生提高學位論文質量的措施
3.1 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與畢業論文標準
隨著國內碩士研究生的不斷擴招,專業碩士的比例逐漸增多。培養特定職業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專業碩士的定位,專業型碩士的學位論文需與畢業設計(創作)相結合,對論文的學術性要求相對較低。專業碩士更多是面向就業,培養應用型人才,而學術型碩士是為高校、科研機構培養的科研人才,二者就業方向不同、培養目標也不同。
現實中,不少高校雖然在培養方案中對兩類碩士有不同的規定,但在具體培養過程中界限模糊。尤其對學術型碩士,依然主要關注學生的創作技術與能力,與專業型碩士沒有明顯區分,僅僅是畢業論文字數多于專業型碩士。在當前碩士擴招的背景下,每位導師所帶研究生數量較多,如果每一個研究生都需要導師花大量時間精力培養其科研寫作能力,顯然是不現實的。應當在教學輔導中集中力量,加強對學術型碩士的思維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對專業型碩士,則要把更多的培養精力放在學術規范上。
3.2 制定完善的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制度
以往在實踐中,培養單位更多關注學位論文的盲審、答辯環節,而學位論文從開題到完成答辯,往往要經歷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中,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評審、預答辯、答辯、論文答辯后的修改等幾個環節都需要規范管理,才能確保最終論文的質量。加強過程管理,也可以避免問題集中出現在答辯環節,減少沖突與學生畢業季的壓力。
首先,保證論文開題的質量是提高藝術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基礎。目前不少藝術類高校不重視論文開題,開題答辯往往是走過場,很少有學生開題答辯不合格而重新開題。而且對開題的管理并不嚴格,常出現學生開題答辯已經通過又臨時修改題目的情況。這種現象出現,往往是由于學生對選題領域的了解不深,前期沒有足夠的閱讀與資料積累,開始論文寫作后才發現寫作困難,不得不臨時更改題目。培養單位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制定嚴格的規范,與導師配合,提高開題答辯的要求,并嚴格約束題目變更,使學生將更多工作做在開題答辯之前。
其次,重視論文中期檢查是提升論文質量的重要保障。不少培養單位不重視或并沒有中期檢查,結果學生開題之后就不再做論文的相關工作,直到提交論文前夕才“突擊”完成,根本無法保證文章質量。中期檢查是發現問題的關鍵環節,不僅可以督促研究生推進研究進展,更能使導師及時發現學生在研究思路、技術路線等方面的問題,糾正偏差,保證論文寫作順利進行。
最后,要完善學位論文的獎懲制度。目前高校提到嚴格把關學位論文質量,就馬上想到提高盲審比例和增加答辯通過的難度。其實建立學位論文的等級評價制度也是提高學位論文質量的措施之一。給予優秀論文獎勵和榮譽,利用激勵制度鼓勵優秀學生寫出質量更高的論文,而對不合格的論文堅決否決,這樣有賞有罰,更容易提高研究生認真完成論文的積極性。
完善學位論文各個環節的管理,無疑增加了管理難度與工作量。目前高校論文管理工作常由兼職秘書具體負責,很難對論文管理的每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以上工作需要專職的管理人員,才能嚴格把控論文管理的各個環節,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
3.3 將學術規范和學術能力培養貫穿研究生培養的整個過程
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重視學術誠信氛圍的營造,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學術道德教育,并使新生簽署“學術誠信承諾書”。高校要設計完善的學術不端處理處罰制度,并向學生宣傳解釋,針對不同失范情況有詳細的處理辦法,通過明確的制度使學術違規懲戒有章可循。
在學術能力培養方面,要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減少“因人設課”的情況。增加論文寫作、科學研究方法類的課程。同時注意藝術專業課與學術研究方法課的結合,真正做到創作與理論相結合。開設專門課程教授科學的研究方法,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文獻檢索、文獻整理閱讀習慣,重視學術能力的訓練與提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之下,各高校的網絡授課日漸成熟,各種慕課層出不窮,設立學術規范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已經不是難點,重要的是觀念和制度上的重視。對比單純提高答辯難度,使學生在畢業季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論文寫作上,擠占畢業創作時間,使學生從入學開始端正態度、認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規范論文寫作更加實際有效。
3.4 強化學術訓練
藝術類研究生往往缺少科研項目經驗,在學位論文寫作之前沒有正式的科研、論文寫作訓練。有學生反映,多次要求論文的學術規范是一種形式主義。但筆者認為,正是這種嚴格的“形式主義”,才能迫使研究生盡快提升學術研究能力與學術規范,這也是作為學術研究人員的基本素養。從入學開始,就應當將學術訓練滲透到日常授課中,設置課程論文,以論文寫作數量的積累,實現由量變到質變。除此之外,還需使研究生加入科研項目,這對藝術學科導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導師能夠申請到省、市、國家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并使學生參與到項目完成的各個環節中,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同時開設學年論文,作為學位論文的一次預演,使學生提前進行相關學術訓練。
3.5 探索雙導師制,配備理論教師
藝術類高校內的許多頗有藝術造詣的研究生導師,在藝術創作上具備很高的才能,但未經歷過科學的學術研究訓練。大部分這樣的導師年事已高,且在業內名望高、工作繁忙,要求他們系統地提高論文撰寫水平與學術研究規范不太現實。對此,可以實行雙導師制,設置專門的學術論文指導老師,同時改變師資限制,聯絡區域內跨校選課,使藝術類學生也能接受一定程度上綜合類大學的學術規范培養。
4 結語
藝術學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較低、學術規范較差由來已久,并非一兩個措施就可以扭轉。必須強化學術訓練、完善論文過程管理、制定全面的保障制度與培養措施,學校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藝術學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茜.關于提高創作藝術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思考[J].設計藝術,2006(03):72-73.
[2] 奚傳績.學術研究是一種修行——關于藝術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J].藝術百家,2008(05):70-73.
[3] 陳應鑫.藝術類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高教論壇,2019(09):68-72.
[4] 高愛香,王曉霞.藝術類學位論文質量影響因素及保障措施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163-164.
作者簡介:高皓月(1988—),女,河北秦皇島人,研究生,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天津美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藝術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措施探析”成果,項目編號:20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