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蘇涵 黃瀅



摘 要: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陽區最初在原始生殖崇拜理念下逐漸產生的一種泥塑玩具。對泥泥狗藝術文化特征及制作工藝進行分析,提煉出具有神秘感的圖騰符號、五觀色等元素,運用設計中的解構與構建的創新方法,讓泥泥狗的元素融入景觀設計和產品設計中,使中國民間藝術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創新。
關鍵詞:泥泥狗;紋飾;符號;色彩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5-00-04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民間傳統工藝及傳統藝術文化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目前,泥泥狗手藝也瀕臨失傳。因此,應分析泥泥狗的藝術特征,開發非遺文化藝術衍生產品,注重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創新,使其發展到一個嶄新的藝術文化高度。
河南淮陽古稱陳州、陳、宛丘,是中國歷史傳說中伏羲、神農的定都之地。太昊伏羲陵廟就建立在淮陽城北地區,城墻建筑顏色鮮艷,宏偉壯觀。每年“二月會”(農歷二月),在河南周圍的平原地區會有許多羲皇子孫到此地燒香祈福,頂禮膜拜[1]。
泥泥狗是太昊陵“人祖會”中泥塑玩具的總稱,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品。通過造型、紋飾、色彩等藝術特征構成了淮陽泥泥狗的圖像,其造型獨特,種類豐富,雕塑抽象樸素,整體性強,色彩強烈[2]。因為泥泥狗身上的紋飾和色彩非常獨特,具有神秘感和荒誕感,后人通過對它的研究及日常生活的認知,結合當地的神話傳說,對泥泥狗圖像作出了詮釋(圖1)。
1 淮陽泥泥狗的藝術特征
淮陽泥泥狗屬于圖騰藝術,是原始人民的生殖崇拜和圖騰符號崇拜的信仰觀念的寫照。
第一,在形態特征上,它的造型特征來源于自然,種類豐富。泥泥狗的形態大多起源于神話傳說,天上的飛禽、大雁、老斑鳩、天鵝等,地上的獨角獸、小狗、小猴子、小老虎頭及小娃娃等,神話傳說中的精衛、神龍、鳳凰等;也有抽象、夸張的造型特征,如九頭蟲鳥、人祖猴、雙面猴、四不像等,還有各類怪獸合體;目前結合時代的變化又創造出小房子等具有現代化標志建筑的泥塑。泥泥狗的造型種類豐富,造型神秘怪誕,多達600余種。其是古人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生命力的崇拜,有鮮明的生殖崇拜特點。泥泥狗的下方會留有一個小孔,造型不同,吹出的聲音也不同。
第二,在色彩上,泥泥狗在色彩特征方面采用5種顏色,首先以黑色打底,然后用紅色、黃色、青色和白色4種顏色描繪,是太昊伏羲氏黑文化的歷史遺存。黑色象征高貴、穩重,使泥泥狗顯得較為正式;而紅、黃、青顏色絢麗,加以白色調和,使泥泥狗看起來生動活潑,具有靈性。
第三,在紋飾特征上,泥泥狗身上的紋飾是由點、線、面組合而成的,再通過橢圓形、三角形等輔助,構成了具有符合美學設計的圖騰文化,圖案符合中國的對稱法則,井然有序[3]。泥泥狗的紋飾種類非常多,最主要的是以生殖象征符號為主的女性生殖紋樣,對古代母系氏族社會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相傳太昊陵習俗中便有一種求子習俗——拴娃娃,即未能生育的女子去太昊陵里的女媧殿求子許愿,臨走時用一條紅繩拴個泥娃娃藏在懷里,來年要是應驗了,便會回來還愿。而這個紅繩拴著的娃娃便是泥泥狗。
2 泥泥狗的傳說
相傳在伏羲、女媧的時代發生洪水,善良的伏羲、女媧得到了一只千年白龜的幫助,幸免于難。等到洪水退去的時候,天地間就只剩下伏羲,女媧兄妹二人。白龜便讓他們二人結婚,繁衍后代。由于人煙稀少,生育過于緩慢,女媧便開始摶土造人,泥人沾了女媧的靈氣,曬干后變成了活人。而泥泥狗便是看護伏羲陵園的靈狗[4]。
3 泥泥狗的制作工藝
泥泥狗在造型方面外簡內繁,制作工具也非常簡單,通過一頭圓一頭尖的小竹棍便能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泥泥狗的神態。泥泥狗的制作工藝大致分為6個部分:第一,彩泥。從地下取出雜質較少的黃膠泥。黃膠泥土質細膩,可塑性強,一般位于地面1.5米以下的土地中,挖膠泥的過程既費時又費力。第二,和泥。將膠泥通過太陽曬干、風化,用篩網去除掉雜質,得到細膩的膠泥土,放在干凈的石板上,加上少量水均勻攪拌。第三,打泥。為了使膠泥具有更好的黏性和可塑性,需要對和好的泥進行捶打。捶打一般使用大木棍,將泥的表面打出光澤感。第四,捏制泥人。像女媧造人一樣將膠泥捏造出泥泥狗的形態后,再陰干,使其表面光滑,結實不易破碎(圖2)。第五,扎孔。這是制作時最簡單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將泥人捏制好后,便立即扎孔,泥干了再扎空就容易出現裂紋。第六,染色。泥泥狗崇尚黑文化,因此黑色最為重要,需要用特制的黑色上底(圖3、圖4),晾干后在黑色的泥塑上用大紅色、黃色、綠色、白色等顏色勾勒出各種紋樣,色彩豐富,神秘而又美麗(圖5)。
4 泥泥狗在景觀中的應用
泥泥狗具有豐富的形態特征和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探尋泥泥狗的文化內涵,分析它的形態、紋飾、色彩和圖騰文化的特征,可以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符號和圖像的表達,使其能夠在當代景觀小品、雕塑等設計中更好地展示出非物質文化的美感[5]。
在建筑設計中,解構與在構建通常用來作為設計創新的方法。例如,丹麥設計師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就是解構貝殼、風帆等眾多事物的基本形態整合而形成的。充分挖掘泥泥狗的傳統吉祥寓意要素并進行構思,分解泥泥狗的圖騰紋飾和黑文化元素,根據圖形和符號寓意,通過材料、手法和觀念的變化,設計新的創新點,使泥泥狗的元素應用在景觀設計的小品、雕塑等建筑物中,融入當代設計中,創作出具有文化底蘊的中國風文化藝術產品[6]。
泥泥狗的色彩是根據華夏民族傳統的崇尚黑文化和“五行觀”為基礎的色彩體系組合而成的。通過注重對比色的應用,使泥泥狗具有濃郁的裝飾性[7]。在繼承裝飾顏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技文化,應用在景觀設計中,使其融會貫通,創造出既有傳統人文情懷又有現代審美特征的建筑色彩體系[8]。
泥泥狗同樣可以應用在各種產品設計中,通過提煉非物質文化遺產泥泥狗的商業性、實用性和美觀性等特點,將藝術與商品結合,衍生出學習用品、傳統服飾、電子設備的外觀等產品。結合當地的歷史背景和泥泥狗不同形態的歷史文化,通過泥泥狗的形態特征、色彩搭配和紋飾類型,將泥泥狗的圖騰符號和“黑文化”進行創新,設計出迎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和使用需求的文化藝術衍生品[9]。例如,將泥泥狗的造型與澆花的噴壺相結合,造型設計夸張,顏色沿襲了泥泥狗“五色觀”的主要特征,使整體協調自然。
淮陽“泥泥狗”是古人對生殖崇拜意象衍生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它記錄了人類早期對母系社會生殖文化的崇拜,保留了神秘的文化內涵,將泥泥狗的元素與現代設計元素巧妙結合,折射出民間藝術與原始藝術的傳承、民間藝術與現代產品設計的發展創新的關系,使泥泥狗的各種元素創新順應各種載體形式體現出作品對民俗或傳統寓意的直接表達[10],讓中國民間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崔華春.民間藝術考察與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105-124.
[2] 鄒雨辰.淮陽“泥泥狗”的審美分析[J].呂梁教育學院報,2017(03):122-124.
[3] 聶守紅.淮陽泥泥狗文化的藝術特征及創新設計研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01):59-62.
[4] 賈懷鵬.淮陽泥泥狗的故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8:19-23.
[5] 于琪,曹磊.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可行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103-104+112.
[6] 蘇同向.信息時代下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研究[J].園林,2019(09):20-23.
[7] 南力筠,李雪艷,狄文和.論景德鎮粉彩藝術發展與典型作品[J].美術教育研究,2019(15):44-45.
[8] 吳雨桐,管雪松.淺談后現代建筑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9(20):71-73.
[9] 李姝,湛磊.淺析中原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表達——以文創產品為例[J].大眾文藝,2019(22):62-63.
[10] 黃瀅,張青萍.多元主體保護模式下民族傳統村落的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10):107-110.
作者簡介:方蘇涵(1997—),男,河南周口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藝術,民間美術。
通訊作者:黃瀅(1980—),女,山東濟寧人,研究生,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城鄉規劃設計。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南京林業大學2020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非遺泥塑文化衍生品的創新設計——以周口市淮陽泥泥狗為例”研究成果;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游憩者滿意度分析的蘇南歷史文化名村景觀更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