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源于生活,社區作為人們生活的主要空間和場所,為藝術繁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二者緊密相連。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社區文化建設漸漸走進社區治理的舞臺中央,其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充分顯現出來。為了提高積極性和參與度,藝術成為了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分析藝術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然后從藝術的角度探討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種種困境,最后結合實際提出困境的化解之道,從而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向更全面、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藝術;文化;社區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5-00-04
1 問題的提出
1887年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區”這個概念。費孝通在20世紀30年代初將社區概念引入中國后,許多學者開始對社區進行研究,并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概念進行定義。社區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內,具有責任感、認同感并且相互聯系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它不僅提供各種物質設施和活動空間,還是居民參與政治的重要通道。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我國改革全面深化,城市化不斷推進,作為我國基層民主重要支柱的社區發生了許多的變化。特別是在公眾需求方面,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再只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有更多的精力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給社區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刺激著社區文化和藝術的發展,突顯了社區治理過程中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社區文化建設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社區的行為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等。藝術通過對人們認知、行為的改變,直接或間接地對社區各種文化產生影響,與社區文化建設緊密相連。其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不僅提高了參與熱情,還大大推動了社區文化的全面和科學建設。
但是在推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阻礙,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我們有必要從藝術這一視角深入地對社區文化建設進行分析,探討藝術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具體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再從藝術的角度看社區文化建設的背后存在哪些困境以及困境該如何化解。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來推動更加全面、科學和現代化的社區文化建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生活質量,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推動社區文化繁榮昌盛、百花齊放。
2 藝術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2.1 促進鄰里關系和諧,化解文化建設沖突
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一些傳統街坊社區、單位型社區在社會發展的要求下轉變為商品房社區、混合社區,還新出現了許多邊緣社區,使社區涌入了新的利益群體,居民構成更加復雜。過去社區居民身份上同質性高,社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單位和街坊的影響,居民對社區的文化認同度較高,能較好地融合。但是社區轉型后,由于生活方式、習慣、背景不同,居民在生活和工作上無太大交集,使新的利益群體在文化融合過程中可能有許多不適。缺乏鄰里溝通、交流和信任,鄰里關系逐漸淡薄,使社區從過去那個有和諧關系、充滿人情味的熟人社會漸漸走向了陌生人社會。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下,陌生人社會不利于社區文化建設的共同參與,甚至還可能在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因為文化融合上存在的問題產生沖突、形成矛盾。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充分利用藝術這樣一個老少咸宜、形式多樣的“軟方法”,通過各種簡單且人人可參與的藝術活動來幫助社區居民抒發情感,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改變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用藝術促進社區文化融合,形成更具包容性的社區文化,增進鄰里關系,減少文化建設中的誤會和沖突,形成和諧社區生活。
2.2 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使人們積累了許多壓力和負面情緒,而社區的文化形成和繁榮發展與社區居民的心理、行為緊密相連,只有擁有良好的情緒和心態,才能營造更加和諧友愛的社區氛圍,增強社區凝聚力。
在調節情緒和緩解壓力方面,藝術一直都是快速且有效的手段。藝術可以幫助人們找到繁雜世界中的真實自我,凈化心靈,使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惱煙消云散。無論是自身的藝術行為還是對他人藝術作品的欣賞,都能很好地釋放壓力、轉變心態、鼓舞人心,給予人們精神上的寬慰,使人在較短時間內產生輕松愉快的心情。只有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社區文化才能實現更加廣泛和縱深發展。
2.3 推動公眾積極參與,提高社區參與質量
社區承擔著管理、服務、提高居民文化修養等眾多職能,居民的文化層次和文化修養直接影響社區參與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質量,因此社區的文化建設是社區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
我國社區文化建設主要有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還有政府和社會合作這幾種模式[1],過去的社區文化建設主要依靠政府這股自上而下的力量,但考慮到政府的有限理性和政府失靈,要提高社區文化建設水平不能只依靠政府,還需要充分發揮自下而上的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構建政府主導、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社區文化共建共治共享環境。
居民作為社區的一分子,更應該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然而,受到居民自身素質水平和能力的影響,再加上參與方式和渠道有限,社區文化建設中公眾參與的興趣不足,參與度低,參與質量也不高。藝術這樣一個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且包容性強、范圍廣、門檻低、形式多的參與方式,能充分發揮公眾的作用,提高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居民認識到自己也能以較簡單的方式隨時隨地參與進來,為社區文化建設出力,形成能充分展現居民生活且具有社區特色的社區文化。而且藝術還可以幫助公眾修身養性,改變認知和行為,提高居民素質和文化修養,進一步提高參與質量。
3 從藝術的角度看社區文化建設的困境
3.1 相關資源缺乏,藝術質量不高
相關資源缺乏主要是指專業人才、資金、硬件設施等的缺乏,并且幾種資源的缺乏會相互影響。如果社區文化建設在資金上得不到有力支持,基礎設施的完善、硬件和技術的使用和更新就得不到保障,也無法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社區文化建設工作缺乏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激勵,就難以形成穩定的群體。
例如舞蹈、音樂這樣的藝術形式,由于缺乏專業人才和團隊的引導,沒有固定的資金支持,大多是居民自發練習,參與的人員不固定,基礎參差不齊,組織不穩定,組織化程度低,藝術質量也得不到保障,間接對社區文化產生影響。
另外,藝術展示平臺、交流平臺、練習場所等資源的缺乏,會對藝術的發展和傳播造成阻礙,甚至可能會引起社區沖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區文化建設。例如在沒有特定的練習地點和場所,或者資源缺乏、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下,藝術團體可能出現為了僅有的資源相互競爭或者占用社區公共資源的現象,擾亂社區其他居民的生活秩序,造成噪音污染、環境污染,導致不滿情緒和利益沖突,最后引發沖突。
3.2 觀念仍未轉變,意識存在不足
雖然社區文化建設已經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但是不少人對藝術、文化的認識還停留在休閑、娛樂上,認為是閑來無事之人做的事,沒有將其上升到精神文明生活層面。同時,也沒有意識到社區文化建設并非難事,對其的重視程度仍有待提高。社區文化建設人人有責,就算沒有才藝,也可以用一首簡短的詩、一張樸實的照片為起點,為社區文化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另外還有不少人認為社區藝術和文化主要針對老年群體,就算有興趣、有想法,也礙于面子不愿參與社區的文藝相關活動。這樣的觀念和意識對行為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降低了社區文化建設參與度,增加了相關工作人員的負擔。
3.3 藝術形式單一,缺乏科技融合
受到空間、場所、展示平臺、資金等因素的影響,社區的藝術形式以參與人數多、普及程度廣、不受場地限制的舞蹈和音樂為主,但是藝術的形式豐富多彩,戲劇、繪畫、攝影等其他類型的藝術也應該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受到足夠的重視。
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迫切要求社區文化建設轉變傳統模式,用更加現代化、智慧化的方式突破難以吸引年輕人的瓶頸[2]。從藝術的角度出發,現代化、智慧化的社區文化建設就要將藝術與科技相結合。但實際上,受到資源、能力水平不足等限制,社區文化建設中藝術和科技的融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許多社區的舞蹈、音樂、繪畫、攝影都還停留在面對面的交流中。藝術在信息技術上的缺陷,嚴重制約了團體、社區間的學習交流以及信息、資源的共享,耗費了不必要的成本、時間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區文化的豐富、繁榮。
4 藝術視角下社區文化建設困境的化解之道
4.1 發揮多方力量,實現資源共享
要有效化解社區文化建設在資源上的困境,首先要充分發揮多方力量。政府要發揮自己的宏觀調控作用,不可過多干涉,為社區文化建設留出更多空間,還要推動主體間的資源共享,提供政策和財政上的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設施,開放更多的文化場所,使社區藝術和文化有更多的展示空間,避免文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空間發生沖突。
企業可以通過贊助或者合作等方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幫助社區開展文藝活動,豐富社區文化,同時也起到提升企業形象的作用,實現雙贏。例如,社區可以與街舞工作室一同開展“街舞進社區”等活動,既推動緊跟時代的社區文化建設,又能在工作室的宣傳上起到積極作用。
社區是基層自治的重要場所,因此還要充分運用社會力量。社區文化建設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社區居民中有不少文藝方面的專業人才和文藝愛好者,可以使這部分人參與到社區文化建設中,起帶頭作用,并通過相互間的交流和學習提高藝術和文化建設水平,減少人力資源成本。
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可以實現政府、市場、社會的良性互動,為社區藝術的發展和社區文化建設的穩步推進提供保障。
其次,需要在可行范圍內發揮多方力量,實現包括人才、技術、平臺、信息等資源的共享。受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等因素的影響,社區的資源和文化存在差異。通過資源共享,可以有效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減少資源差距[3],解決缺少專業人才,藝術隊伍組織化程度低、專業性不足,設施、平臺缺乏等問題;還可以通過信息和資源的共享,相互學習借鑒,實現不同地域間藝術、文化的相互碰撞。
4.2 加強宣傳教育,轉變觀念意識
首先要從社區居民著手,可以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傳單,開展各式各樣的藝術活動,頒發獎狀,提供小禮品等方式,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加強宣傳和教育,轉變居民觀念意識,提高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可以與藝術機構合作,邀請機構的專業人士來社區開展培訓、教學,既能使社區各藝術組織得到進步,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又可以吸引新的群體加入進來。
最后,為了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互聯網時代下的社區文化建設在技術手段上要及時更新,這就需要對相關人員開展技術及操作上的培訓,保證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且宣傳、培訓、教育也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采用線上培訓這樣成本較低、時間自由且資源豐富的方式。另外,還要對不同年齡段的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在滿足年輕群體的要求之外,還要考慮到對網絡媒介使用存在一定困難的中老年群體。
4.3 拓寬藝術邊界,促進科技融合
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藝術的百花齊放。目前社區藝術的形式以舞蹈、音樂為主,但這只是眾多藝術形式中的冰山一角,不僅使得藝術層面的社區文化建設渠道狹窄,還阻礙了有效參與。因此,要在建立豐富多彩的文藝組織、提高組織化程度、保障社區文化穩定建設的基礎上,拓寬藝術的邊界,拓寬文化建設參與渠道,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興趣。
除了在橫向上豐富藝術形式,使社區文化多元化發展之外,還要縱向上豐富藝術的內涵,促進藝術和文化的高質量發展,真正用豐富、深刻、有意義的藝術活動來推動社區文化建設。
要加強藝術與科技的融合,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微博等平臺,使社區居民可以在線上進行詩歌、散文、繪畫、攝影等藝術形式的創作與展示,拓寬藝術參與和文化建設的渠道。根據社會環境的發展,及時更新技術手段,適應時代變化,建設與時俱進的社區文化。
5 結語
藝術以形式多、范圍廣、門檻低、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等特點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包括促進鄰里關系和諧、化解文化建設沖突,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推動公眾積極參與、提高社區參與質量。但其在推進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面臨著相關資源缺乏、藝術質量不高、觀念仍未轉變、意識存在不足、藝術形式單一、缺乏科技融合的困境。因此,我們要通過發揮多元力量、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宣傳教育、轉變觀念意識、拓寬藝術邊界、促進科技融合來更好地推動社區文化建設,提高人們的素質,促進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 楊天宏.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與合唱藝術發展的相關性研究[J].音樂創作,2018(04):178.
[2] 藍凡.智慧社區文化:新媒介對傳統社區文化建設的影響與作用——全媒體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藝術百家,2013(02):66-67.
[3] 金錚.城市社區文藝發展的源動力優化[J].人民論壇,2019(20):138.
作者簡介:余倩(1996—),女,貴州貴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區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