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屬于大自然的,天生就喜歡在大自然中玩耍。在自然中,每個孩子的身上都閃爍著生命的光彩。
這所幼兒園雖然身處鬧市,卻有著一個特別美好且名副其實的名字——花草園。這是因為幼兒園里到處都充滿著自然的元素。推開黑色的鐵柵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葡萄長廊,還有茂密的泡桐樹、爬滿墻面的爬山虎、依樹而建的大樹屋、屋頂的一米菜園、土地、沙坑和池塘……就連一層大廳都是植物搭建的綠色長廊。花草園還引來了喜鵲到這里安家。胡華園長不僅是整個園所的管理者,還是幼兒園環境的設計者。是她,讓這所幼兒園充滿了自然元素。
自由自在的童年體驗造就了花草園
胡園長說自己是在幼兒園長大的,她非常喜歡自己的幼兒園,老師就是家屬院的鄰居阿姨,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是對孩子很寬容,孩子可以把房間里的地毯拖到戶外鋪在草地上,在小河溝里摸魚,去幼兒園后邊的林子里奔跑,還可以跑去食堂看師傅們做飯。這些自由自在的童年記憶對胡園長的影響特別深刻。
畢業后胡園長被分配到北京市幼兒師范學校任教,35歲時她就被評上了高級教師,當時這是中等師范學校里的最高職稱。工作中她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幼兒園,但還很少看到讓她覺得很滿意的幼兒園,所以就開始尋找機會籌備一所讓自己滿意的幼兒園。在2003年正式開始建立幼兒園的時候,胡園長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自由自在的童年時光,所以她覺得自己所在的幼兒園也要讓孩子自由自在的,而實現這份自由自在的最好方式便是利用大自然的元素。胡園長堅持不在園區里鋪塑膠跑道,保留了土地,這才有了一個在北京的鬧市中充滿自然元素的花草園。
自然環境可以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
胡園長提到,幼兒園里所有的自然設計都與孩子的生活相連,是用來滿足孩子的生活需要的,比如說孩子很喜歡玩泥巴,所以老師專門移走了丁香花,給孩子開辟了一個挖泥池。隨著老師對孩子的需求不斷深入地了解,花草園也持續進行著動態的調整。
自然環境是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緩沖器
在每個新學年的第一周,為了幫助剛剛進入小班的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老師們總是引導孩子去花草園的葡萄架下摘葡萄,在小池塘邊做游戲,去屋頂花園曬太陽、喂小兔子……這些在自然中的玩耍幫助孩子迅速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感受著當下的美好,從而減少焦慮感,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同時,有花、有草、有小魚、有烏龜這樣對孩子來說極具吸引力的自然環境,也能幫助孩子更快地熟悉彼此。
自然材料是孩子進行藝術創作的最好素材
在花草園,11月是藝術創造月。與一般的用戲劇、音樂和繪畫等引導孩子進行藝術創作相比,花草園的藝術啟蒙更多的是引導孩子發現大自然中的創意素材,比如用葉子、鮮花、樹枝和果實等進行藝術創意制作。以葉子為例,孩子在一周時間內要完成好幾項活動,都是非常有創意的藝術活動。
尋找秋天的葉子:花草園里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孩子通過搜集葉子,找到不同種類的葉子,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的不同。
幼兒園里葉子多:根據幼兒園四季的照片,了解葉子四季的變化。
和葉子一起游戲:跟著葉子一起跳舞,像葉子一樣搖曳落下,下葉子雨。
把美好留下來:用繪畫、攝影和制作葉子相框的方式留住葉子的美。
我和葉子的約會:用繪畫、拓印、粘貼等方式進行藝術創作,比如制作書簽、卡片,用葉子拓印畫等。
讓探索與學習更有趣
在大自然中的孩子不用教,都會自發地玩,但是花草園還是利用自然環境,把孩子在大自然中的這種自發的玩耍變成了一種帶暗線索的教學活動,增加了學習的目的性和引導性,比如通過讓孩子去觀察幼兒園里有多少個鳥窩,池塘里有多少塊石頭等方式理解數字;讓孩子在花草園里結伴找蝸牛,然后講講自己發現了蝸牛有哪些細節沒有被別的小朋友注意到,以此來鍛煉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但孩子并不覺得這是在學習,他們認為這就是在玩,甚至覺得比自發地玩還有趣。有一個孩子曾經這樣說:“我們自己玩得有些無聊時,老師們總能想出特別多更好玩的游戲帶我們一起玩,特別開心!”
孩子的靈性在自然中綻放
胡園長總是說,孩子一從室內進入到花草園的自然環境中,會立刻呈現出生命的光彩,即使是再內向的孩子,眼睛也開始發光,綻放笑容。
記憶中的美好時光
大部分從花草園畢業的孩子,都記得他們在這樣一個可以腳踩泥土、手摸花草、聽得見鳥語蟲鳴的幼兒園生活過,其中一個孩子在作文中寫了自己在幼兒園度過的一段童年時光,還成為了優秀作文,他寫道:“我的童年是幼兒園的那棵桑葚樹。”他詳細地記錄了桑葚什么時候開始變顏色,和老師一起吃桑葚的過程,“那一天每一個小朋友的手指都是紫色的,張開的嘴都像血盆大口……”
孩子記得的都是與大自然接觸的種種細節和美好時光,而不是在課堂里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胡園長說這足以說明孩子是如此熱愛大自然。如果在孩子的童年里,不給他們那些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不讓他們觸摸自然,其實是對童年的禁錮,也是對兒童的不尊重,因為孩子天生就屬于大自然。
與自然間建起了心靈通道
胡園長提到很多家長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會帶著滑板車等各種各樣的玩具,這樣的話孩子只不過是換個地方玩玩具,其實這都不算是走進大自然。真正地和自然互動,應該是和自然之間建立一個通道。這個通道不是簡單地進入自然,而是一個心靈的通道,需要眼、耳、鼻、舌、身、意,即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大腦六個感官同時打開,和自然互動。在花草園中生活過的孩子,都已經習慣了聽自然的聲音,聞自然的氣味,嘗自然的味道,在自然里打滾,同時打開心靈去感受,已經與自然建立了親密的連接。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無論身處何處,其實內心都始終和自然有通道打開著的。
從一年四季中獲得能量和饋贈
春季,孩子能感受到花草的生長,感受生長的希望;夏季,他會注意到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深知自然的奧秘;秋天,即使身居高樓大廈,他依然知道如何享受自然的饋贈;冬天,他比別人更可以領略到天寒地凍中特有的意蘊和生機。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更可以提供給一個人能量和啟迪。與自然有心靈通道的孩子,更容易獲取自然無私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