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玩,孩子尤其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但很多父母卻為如何和孩子玩,帶孩子玩什么而苦惱。讓我們看看親子游戲大王是怎么跟孩子玩的。
從女兒出生到4歲,劉勇赫為她發明了150多種親子游戲,他不僅成為了女兒眼中的好爸爸,也收獲了“親子游戲大王”的稱號。劉勇赫給女兒發明的親子游戲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運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比如爬行墊、繩子、繪本、氣球等,化平凡為驚喜,所以,他也被朋友戲稱為“省錢育兒法創始人”。其實,孩子之所以喜歡這些親子游戲,是因為她更喜歡和爸爸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由缺憾種下的一顆陪伴種子
提到給女兒發明游戲,劉勇赫說這跟他的童年經歷有關。在劉勇赫還是4個月大的孩子的時候,父母就下海經商了,把他托付在爺爺奶奶家,一周或者半個月才能見一次面,有一個畫面在他的腦海里印象深刻:他總是站在一個丁字路口遠遠眺望,希望看到爸爸媽媽的自行車,這就意味著能見到爸爸媽媽了。所以,小時候的劉勇赫非常渴望父母的陪伴,內心也一直有這樣一個想法:如果將來我有了孩子,一定會好好地陪他成長。
專業知識學習讓陪伴生根發芽
如果說小時候的經歷是一顆種子,那劉勇赫的求學和工作經歷就是澆灌種子生根發芽的養料。劉勇赫本科學習的是社會學,研究生讀的是社會心理學,專業的學習經歷讓他對教育、兒童心理學的理論有所了解。畢業后,劉勇赫到小學當了一名心理老師,他把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工作中,做到了融會貫通,這份工作經歷讓他更加了解孩子,而且從孩子身上,劉勇赫也看到了孩子的很多問題的源頭都指向親子關系,所以,他對如何培育、呵護親子關系的思考也更深入了。在對親子關系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后,他發現親子游戲是一種非常好的互動形式,可以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親密而信任的關系,也能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跟孩子一起玩爬行墊的時候,孩子的積極性與注意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女兒的出生為親子游戲的誕生提供了試驗田
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對親子關系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論性的,但是女兒出生了,他就開始在實踐中摸索與孩子互動的最佳方式。于是,150多種親子游戲就誕生了。
他說女兒非常喜歡他發明的親子游戲,她不僅愿意積極參與,還在5歲的時候嘗試著自己發明游戲,這讓劉勇赫感到非常驚喜。比如她把枕頭夾在兩腿之間,夾著枕頭跳,還拉著爸爸媽媽一起玩。這些游戲讓劉勇赫和女兒的關系非常親密,也幫助曾經非常內向的女兒成為了一個自信、獨立、樂于分享的孩子:能夠在舞臺上大方地演講,盡情地展現舞姿,成為舞蹈隊的領舞,同時,從小在親子游戲中蹦蹦跳跳的小姑娘,現在也成了運動達人,在校運動會中經常取得好成績。
特別推薦:親子游戲清單
爬行墊的多種玩法
●走紅毯
將6~8個60厘米×60厘米的正方形爬行墊拼接成一列,形成“紅毯”,在紅毯的兩側錯開擺放毛絨玩具,充當“觀眾”,然后讓孩子在紅毯上行走,一邊行走一邊和兩旁的“觀眾”打招呼,家長可以負責拍照與錄像。走到紅毯盡頭時,我們還可以與孩子打招呼、一起喝杯飲料等,在游戲中教孩子學會打招呼,學習社交禮儀。
●彩虹隧道
3塊地墊為一組,組成一個“三角形”,3個或更多個“三角形”拼成了一個“隧道”的造型。我們可以吸引孩子從一頭爬到另一頭,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爬行。在這個游戲中,很好地訓練了觸覺、平衡覺,也提升了孩子的信心與勇氣。
繪本的創意使用方法
●繪本多米諾骨牌
如果家里沒有多米諾骨牌,我們可以拿繪本來玩這個游戲。把精裝的繪本立起來充當多米諾骨牌,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如果孩子在3歲以下,可以讓孩子幫我們傳遞繪本,如果是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讓孩子模仿我們的動作,一起找到平衡點碼放繪本多米諾骨牌,還可以讓孩子和我們一起設計骨牌的線路和造型,最后讓孩子來推到第一張骨牌。這個游戲鍛煉了孩子的注意力與精細動作能力,也提升了邏輯性、觀察力與創造力。
●繪本相框
在地板上或床上,準備16~18本繪本,與孩子一起將這些繪本拼成一個長方形的“相框”,讓孩子平躺在相框里面,家長站在相框外面,用手機或相機“俯拍”,讓相框充滿整個鏡頭。孩子平躺著做很多動作,也可以家長和孩子一起擺姿勢。這個游戲訓練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爸爸就是最好的玩具
除了這些游戲,還有一些是不需要道具的親子游戲,只需要爸爸和孩子配合就能完成。其實,對于0~3歲的孩子來說,爸爸就是最好的玩具。
● 爸爸摩天輪
將寶寶從腋下抱起,按順時針從左舉到頭頂再到右,一邊玩一邊唱歌,就像在游樂場中的摩天輪轉動一樣。
●攀登爸爸山
讓孩子脫掉鞋子,面對爸爸,爸爸用雙手拉住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從爸爸的腿部蹬踏,直到前胸,最后站在爸爸的肩膀上,收尾動作是爸爸把孩子抱下來,抱在自己懷里。
● 爸爸海盜船
同樣將寶寶從腋下抱起,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做搖籃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