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名旭

【摘 要】 數形結合是初中最常見的數學思想之一,具備這一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專注于數學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思想方法的滲透?;诖?,本文就數形結合教學方法的意義及實踐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數形結合;意義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止步于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講解,學生的學習被動、機械,而且思想很容易固化。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課改發展需求,必須要進行創新、改革。數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研究“形”與“數”的學科,教師可以基于數學學科的本質,采取數形結合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輕松、高效,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水平的雙重提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的重要意義
1.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分析數學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由于不會有效挖掘隱藏信息、不會有效梳理已知條件而陷入困境,難以解出問題的答案。而數形結合教學方式的運用有助于改善這一局面。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圖形將題目中的文字信息直觀地呈現出來。換言之,學生掌握了數形結合方法,就能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將復雜的、抽象的、晦澀難懂的代數轉化為易懂的、簡單的圖形,從而有效梳理已知條件,找到其中隱藏的數量關系,在這個基礎上快速、正確地解題。
2.有助于學生興趣培養
數形結合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與形相互轉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數形結合方法,學生就掌握了學好數學的工具。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等,不僅做到有效理解,而且在解題的時候也能做到快速、有效解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到成就感、滿足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初中數學中數形結合教學方式的實踐策略
1.數學概念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強、概括性強的特點。而初中學生雖然具備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在分析問題的時候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正因為如此,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的時候往往存在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徹的問題。實際上,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是學習數學概念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透徹、深入理解。為了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消化和吸收,教師可以在講解概念的時候應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例如在給學生講解“絕對值”這個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數軸,然后在數軸上分別找出-10,-5,0,5,10這幾個數。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分別比較-10到0的距離與10到0距離,-5到0的距離與5到0距離,學生發現這兩者之間的距離相同。在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10與10,-5與5距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可以發現,它們到原點的距離是一樣的,只是方向相反,但是方向相反并不會對它們的距離產生任何影響。由此學生便透徹地理解了“絕對值”這一概念的本質和內涵,從而做到有效掌握。
2.重難點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
數學學科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門研究數和形的學科,所以在講解重難點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當立足實際,有效應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例如在講解函數的特征、對稱變化、平移變換、二元一次方程組等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圖形進行分析。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很多學生不能有效掌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其理解成函數,比如通過轉換的方式將方程ax2+bx+c=0轉化成函數y=ax2+bx+c與y=0。然后利用坐標軸將函數圖像呈現出來。方程的兩個解即圖像的交點。這樣的數形結合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除此之外,解題教學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在解題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進行分析,尤其是在分析填空題、選擇題等不需要寫出詳細步驟的題型或者條件繁多、復雜的應用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去分析和思考,從而做到有效解決。例如有一道數學題如下:計算++++++=?一般解題方式耗時耗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進行解決:構建一個正方形,假設面積為1,然后對其進行劃分,先從中間分成兩半,各為,然后將剩下的一半再分成兩半,各為,接著再將剩下的一半分成兩半,各為,這樣一共劃分7次,就可以得到,通過圖形可以很快看出,這道題的答案就是。學生掌握了數形結合思想,解題能力和數學素養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興趣培養和解題能力的提升,教師要認識到數形結合教學方式的功效并深入研究其價值,運用到數學概念教學、重難點教學以及例題教學中,以此提升教學實效性,推動數學教學改革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寧寧.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7):353.
[2]冉紅芬.“四點突破”理念在初中數學數形結合教學中的應用——以《反比例函數的幾何意義》教學設計為例[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04):120-124.
[3]楊艷麗.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0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