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古月
【摘 要】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方搜集情境資源,加強組內合作研討,分析學生認知特點,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本文主要從學習情境理論、豐富素材來源、凸顯學生主體等角度闡述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低年級數學;情境;策略
情境的創設能為數學的學習搭建橋梁,為乏味的課堂增添絢麗的色彩,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貼近學生生活、富有趣味的情境能引發學生去探索、經歷、體驗,能促進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處于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維持時間短,他們的意志力較差,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思維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依托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他們對新知的理解。在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游戲、媒體、故事等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活動介入度,讓他們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審視當前的低年級數學教學,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或片面地認為情境教學就是生活化教學,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其視為“調味品”,使數學教學失去了該有的“數學味”。情境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借助不同的情境裝扮課堂,課堂雖然表面熱鬧,卻無益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情境缺乏數學味,與數學內容缺少聯系還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未能體現數學的本質。情境素材來源單一,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教師如果機械地套用教材情境,可能會遠離學生生活經驗,導致學生興致不高。情境的選擇要因地制宜,要尊重不同地區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感受,要顯示地方特色。教師只關注課程內容,而忽視了人的因素,沒有站在學生角度進行思考,學生被動學習,課堂參與度低。在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學習情境理論,更新教育觀念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中“情”是在客觀的條件下引發的觸景生情。在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障礙,教師要運用情境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將學生的思維從舊知引到新知,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新知。教師要加強情境教學理論的學習,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理解其中的情境內容。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構建縱向的知識框架,先羅列出教材中相關領域(如“數與代數”)的課程目錄,再列出每節課的目標,構建低年級相關教學內容的縱向知識體系。教師還要建立橫向的知識聯系,要找到知識點的銜接,創設出一個彼此聯系的情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教師要借助于橫向聯系從整體上把握內容,如從20以內數的認識到百以內數的認識,再到萬以內數的認識,再學習分數、小數,學生能對知識體系有一定清晰的理解,也能把握其中的規律。
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僅滿足于興趣、生活化的目的,要多了解學生的生活,多了解學生的想法,多了解他們的現實起點與已有經驗。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感受生活是新鮮的,充滿樂趣的,但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長時間地集中精力學習,教師就要選擇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創設情境,這樣更能引發他們的興趣,也能促進他們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取材于校園生活,讓他們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數學內容,但情境的創設要服務于教學,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教師要側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強調情境的“數學味”,要向學生滲透學習數學的方法,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培養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二、豐富素材來源,融入地方特色
許多教師創設情境時取材于教材,來源單一、機械套用,沒有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取材,也缺乏與同事之間的溝通交流。教研組可以對相關知識模塊展開交流,分工完成素材的整理搜集,可以從優秀的教案中選取素材,也可以從學校舉辦的活動、圖片中選擇素材。可以有地方特色的資源以及各種節日的資料、兒童喜歡的動畫。學校要為素材的創設搭建平臺,讓教師從公開課教學中搜集情境,與家長交流搜集學生喜歡的動畫及人物,從網絡上搜集優秀的資源、本地的旅游景點、歷史人物等。教研組要分工合作,新老結對,對搜集的素材進行分類整理,能提高情境資源的使用效果。
三、凸顯學生主體,提高教學藝術
情境資源的使用要服務于教學,要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探索與思考,讓課堂變得富有生機。如在蘇教版二下《認識萬以內的數》一課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從情境圖中看看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這四種家電的價格,哪一個的價格貴?哪一個的價格便宜?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對數的大小比較的思考,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先看數位,數位多的數大。在數位相同時,比較首位,首位大的數大。首位相同,再比較第二位……在學習加法與減法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果園、動物園、超市等情境中練習數的加減運算,能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有趣,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鞏固。
教師要提高教學的藝術性,選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方法,引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選擇的素材要形象直觀,可以用鮮艷的圖片、輕松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內容變得直觀。情境語言要具有藝術性,要以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評價。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的語言要清晰、易懂,這樣能使他們更好地參與活動。語言如果過于僵硬,就難以引發學生的參與。教師要營造激勵性的氛圍,讓他們敢于嘗試、樂于探究。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教學內容的特點創設情境,要建構新舊知識的聯系,讓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直觀,引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探索思考,從而構建樂學激思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呂傳漢,汪秉彝.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教學[J].數學教育學報,2006(2).
[2]李吉林.為兒童快樂學習的情境教學[J].課程·教材·教材,2013(2).
[3]欒慶芳,朱家生.數學情境教學研究綜述[J].數學教學通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