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勇,孫百寧,姜 濤
(嶺南設計集團上海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 201803)
富陽區隸屬于杭州市,經濟實力雄厚,但由于其江南片區造紙企業較為密集,城鄉生態環境局部受到影響,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近年來,政府投入重金,拆除了城郊農村許多造紙廠,重點布局新型產業,并將部分工廠拆遷用地和荒地復墾為農田,同時將部分農村旱地改為水田,并根據農村土地管理實情,實行高標準農田改造。2018年9月,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而富陽區也從“造紙之鄉”邁向“智慧之城”,這說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既能保護耕地,促進土地要素在城鄉之間高效配置[1],又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最終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全域整治+”模式,有力助推鄉村振興[2]。
富陽區春江街道下轄的春江村等6個行政村,自2018年12月開始,至2020年春季,先后啟動了A、B、C、D、E 5個區塊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立項文件為富農土[2018]19號,綜合整治土地面積分別為916.0305畝、123.228畝、669.3975畝、78.501畝、53.0655畝,總面積1840.2225畝,涉及春江街道、監理、施工、國土、咨詢等多個部門, 本項目規劃自概念規劃到施工圖設計落地,過程較為繁復,設計不僅需要完成規劃及施工圖編制工作,還要綜合協調多部門管理需求,通過50 d的駐場服務,總共歷時1年,最終完成了該項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任務,實現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
春江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主要有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用地復墾、旱地改水田3種類型,土地權屬均為國土局管轄的農業用地,土地使用權為富陽區春江街道,整治后管理辦法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護的組織形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之前,要先做6個項目分析,分別是合法性分析、建設條件分析、可行性分析、新增耕地來源分析、水資源平衡分析、環境影響分析。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規劃階段,要做好總體布局、土地利用布局、工程平面布局等幾個方面,其中,總體布局最為關鍵,它包括建設目標的全面制定以及紅線范圍的確定,然后需要劃分田塊數量,布局專門的排灌渠系統和道路系統。
土地利用布局,側重于依據富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圍繞耕地保護和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組織實施土地復墾工程,提高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規劃期內,通過對春江街道建設村明確用地紅線的區塊土地的劃定,實現土地規劃,并確定經規劃設計后,擬建成水田的面積。
工程平面布局,則是規劃的空間落位,它包括土地平整布局、灌溉與排水工程布局、田間道路工程布局及其它工程布局4個方面。土地平整布局最為關鍵,它根據項目區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現狀,因地制宜地確定耕作田塊類型。耕作田塊應考慮當前和長遠的需要,還應滿足規模經營的要求,有利于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盡可能做出具有彈性的規劃,以減少將來重新調整規劃所需的成本。同時,該布局還牽涉到田塊的土方平衡,對于工程建設難度系數和投資規模有著直接影響,規劃通常會考慮到基地的實際情況,運用CAD控規軟件的土方計算功能,在輸入地形參數后,自動計算土方量和生成土方平衡表。田塊布局應合理、標準化,有利于田間機械作業,盡量減少機械作業中所產生的漏耕與重耕,有利于水土保持,滿足項目區防洪排澇、田間灌溉排水要求,便于經營管理。田塊的形狀要力求規整,長邊與短邊交角宜為直角或接近直角。犁底層設計應保證不漏水,田床填方碾壓度達0.93,田面水飽和不下沉;耕作土安全健康,清潔度達國標。灌溉與排水工程布局首先確定項目區水源水量達標,灌排系統主要以道路為骨架布置溝網,灌排渠系協調布置,做到引有渠、排有溝,灌排分開,防止重灌輕排,以灌奪排,同時盡量滿足自流灌溉要求,排水不沖擊農田、村莊無安全隱患。渠線布置要經濟合理,宜短而直,做到交叉建筑物少、占地少和土方量少。田間道路工程布局則是在確定合理田間道路面積與田間道路密度情況下,盡量減少道路占地面積,與溝渠、林帶結合布置,避免或者減少道路跨越溝渠,減少橋涵閘等交叉工程,提高了土地集約化利用率。項目區內的道路以滿足區內交通運輸、農機作業和田間管理的要求進行布置。規劃道路力求線路短直并與渠系密切結合,統一規劃、合理安排,先路后溝。其它工程布局則涉及規劃建設涵管、分水閘、翻新泵房等內容。
對于本項目A區塊來說,它包括A1高標農、A2旱改水、A3建設用地復墾3個子區塊,其中A1高標農所屬田塊,地勢較為平坦,涉及土地平整布局問題較少,而A2旱改水和A3建設用地復墾項目則位于丘陵坡地,土地平整布局難度系數較高,規劃過程中,首先考慮土地利用現狀,然后還要考慮地表附屬物拆遷、拆除后,地形的變化。本案就遇到施工單位的地形問題訴求,因為現場地形與原有測繪資料存在較大出入,涉及部門利益,規劃則需要根據地形的實際變化,靈活調整規劃設計方案,重新復核土方平衡(圖1~3)。

圖1 A1區塊實景

圖2 A2區塊實景
B區塊屬于旱改水類型,主要內容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布局、田間道路工程布局及其它工程布局(圖4)。
C區塊屬于高標農類型,和前者情況類似,主要內容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布局、田間道路工程布局及其它工程布局,現狀有些舊的灌排渠和道路仍然具有使用價值,為了節約工程造價,規劃對其加以修補再利用(圖5)。

圖3 A3區塊實景

圖4 B區塊實景

圖5 C區塊實景
D區塊屬于旱改水、建設用地復墾兼有,土地平整布局、灌溉與排水工程布局、田間道路工程布局及其它工程布局均有規劃布局。E區塊屬于建設用地復墾,和前者情況類似。E區塊和D區塊分別位于富春江第一大橋南頭東、西兩側,通過規劃布局和施工落地,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內容,挑選未來發展中的主要道路進行先期建設,結合現狀高差和土方消納需求對場地進行豎向調整,以梯田為主題,以市政道路為既定點,進行“梯田”式的農田臺地打造,從而順利實現了土地的復墾及旱改水,從空中鳥瞰,兩個區塊的道路、水渠結構骨架恰似一只美麗的“蝴蝶”,隱喻富陽區在新的城鄉產業升級中,整體風貌發生了積極的“蝶變”(圖6~8)。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的實施,加強了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效力,保護和集約利用了鄉村土地,特別推動了以土地整治為平臺和紐帶的全產業鏈發展[3]?!巴恋卣? 現代農業”、“土地整治+ 農村旅游”、“土地整治+ 生態建設”等“土地整治+”模式的出現,完善了土地整治功能,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勁動力。

圖6 D、E區塊效果

圖7 D區塊實景

圖8 E區塊實景
(1)江南丘陵地區土地治理,涉及到生態、環保、農業、水利、國防、交通等方方面面,工業用地土地復墾實施方案設計與國土綜合管理機制相協調——突出綜合整治。
(2)高標準農田類型的土地整治,通過科學的水利計算,盡量利用現有資源,提高現狀機埠的供水潛能。
(3)高鐵線路周邊土地復墾、旱地改水田實施方案設計結合自然——力求經濟、美觀、適用。
(4)由于浙江地震較少,可以在土地整治過程中,就地取材,以砌石擋墻為基帶,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階地空間。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是做好“土地整治+ 生態修復”的文章[4]。按照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集約利用土地,將清潔田園、拆遷廠址復墾復綠等生態修復工作納入全域整治范圍,使整治的過程成為修復生態空間、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促進富陽區全域旅游[5],倡導綠色生活的過程。
規劃的技術難點在于建設用地復墾實施過程中的工程協調,對于地形復雜的丘陵坡地,要認真復核測繪地形,利用CAD軟件,結合豎向規劃,綜合計算土方平衡,使得工程造價在投資估算的調適范圍內。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的制定,從技術層面,是通過城鄉規劃技術、農田水利技術、土木工程設計、濱河工程改造設計[6]、道路節點改造設計[7]等多學科技術互相結合實現的,這種土地管理模式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值得推廣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