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
劉國艷 張銘慎
經過多年的持續推進,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最發達、一體化發展程度最高的區域。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提出“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同時也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進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不僅需要交通能源、信息化、信用、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高度一體化,更需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高度一體化,其中科技創新的一體化是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和核心??萍紕撔乱惑w化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經歷從信息溝通、經驗交流等層面的聯動,到要素共享、服務共促層面的聯動,再到標準統一、內容統一層面的聯動,最終才能實現科技創新的協同聯動。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需要一些區域率先行動,從局部區域的聯動逐步向整個區域的聯動擴散,最終實現整個區域的一體化發展。
2016年以來,國務院分階段啟動了120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其中有25家基地位于長三角地區,包括10家區域類示范基地、1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類示范基地,以及4家企業類示范基地。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作為當地創新創業發展的先進代表,擁有豐富的雙創資源,集聚了眾多的雙創人才,形成了良好的雙創生態環境。各類雙創示范基地的聯動可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加強信息的溝通與經驗的交流,提升創新創業的服務水平,如果率先在這些基地建立聯動機制,將有利于實現雙創服務的均等化,推進更具特色的區域產業發展,促進整個地區形成更為合理的產業布局,進而消除各區域之間的競爭關系,形成創新合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促進產學研加速轉化、科技與經濟加速融合。在此作用下,雙創示范基地聯動機制將成為支撐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關鍵一環,以及長三角區域協作機制的重要支撐。
從當前情況看,長三角區域內的創新聯動活動較為頻繁,區域內交通路網發達,設施聯通較為順暢,市場化程度高,商業氛圍和文化相近,人、財、物等要素便捷流動基礎較好。長期以來,由內在需求驅動具有市場自發性質的要素互動和聯動從未間斷。近年來,政府層面也在積極引導推動各區域間的要素聯動,力圖推進區域協同創新,主要呈現出如下特點:區域聯動方式以省內及毗鄰省份聯動為主,人才要素聯動方式以互派人員和聯合培養為主,技術要素聯動以科技成果對接方式為主,孵化聯動以龍頭企業牽引為主等。
長三角地區的G60科創走廊被視為推進科技創新、區域制度供給一體化的重要工具,并列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G60科創走廊的概念最早是上海松江區政府在2016年提出的,以滬蘇湖高鐵和滬嘉杭高速公路為基礎,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間布局規劃,輻射范圍逐步擴展到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等9個城市,并于2018年上升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與之相比,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區域范圍相對較小,且部分區域并不擁有完整的行政管理權限,不可能像G60科創走廊范圍內的區域那樣可以大力推進制度創新,但是長三角區域內的各示范基地可借鑒G60科創走廊的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級的雙創示范基地,長三角區域內的10家雙創示范基地都是當地創新創業發展的典范,均擁有豐富的雙創資源、眾多的雙創人才,雙創服務水平與質量相對較高。以上基地可以發揮此優勢,發展成為推進長三角地區雙創服務水平和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從當前情況看,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動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離區域雙創服務水平和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動缺乏頂層設計,普遍對聯動的目的認識不清,多數停留在經驗交流與人員接觸層面,聯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不足;二是聯運機制缺乏制度保障,當前基地間的聯動往往停留在非正規化的接觸式互動上,缺乏相關長效機制,聯動的短期性及隨意性問題仍然較大;三是要素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并不充分,各基地之間信息溝通較少,孵化機構之間互補性不強、專業性偏弱,投融資各方利益訴求不同,難以有效聯動;四是各基地開展活動以自我組織為主,缺乏區域統籌與品牌建設,精品活動、知名品牌相對較少;五是各基地之間雙創平臺建設差異較大,服務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服務標準急需統一,質量亟待提高。正是由于各基地之間缺乏聯動機制,使得相互之間競爭大于合作,缺少積極主動的作為與聯合創新的突破,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跨區域的創新協同,以及創新鏈的完善與效率的發揮,阻礙了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
當前,長三角區域內一些地區與部分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之間開展了一些跨區域的雙創聯動。由于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有效的組織保障,使得各示范基地之間的聯動存在頻率不高、效果不佳、動力不足等問題。
站在推動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推進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動的思路是秉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理念,遵循“問題導向、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先易后難、先點后面”的順序,充分發揮長三角各雙創示范基地的優勢,從要素共享、服務聯動、協同共治三大維度構建起完備有效的聯動機制,力爭做到聯動范圍由小到大、聯動步伐由慢到快、聯動層次由低到高,不斷提升基地雙創發展水平,努力將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打造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雙創示范基地聯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聯系活動,第二層次是聯合行動。其中,聯系活動較為簡單,只要各基地之間互相溝通即可。相對而言,聯合行動要難得多,它需要各基地的通力合作與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而提升各基地合作積極性的關鍵在于通過聯動能夠給各基地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例如,通過聯動可以使基地獲得更多的雙創資源、項目對接資源與人才資源,使得當地的雙創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只有當聯動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時,各基地才會對其充滿渴望與向往,才會匯聚成強大的聯動驅動力。各基地之間通過聯動來交流信息、共享資源、對接項目、提升服務,最終實現所在區域雙創服務水平的升級發展。
經過對各基地的調查研究發現,聯動工作在起步階段如果沒有一個頂層策劃的牽頭機構,將不利于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動機制的構建。如果借鑒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G60科技走廊等,建立一個相類似的行政主導協調機制,對于像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盟這樣一個主體情況差異較大的聯合體來說,其工作協調難度較大,不易實現。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為適應未來市場化的發展要求,各基地之間建立一個市場化的牽頭機構將更有助于聯動工作的開展。當前,由于聯動工作無人牽頭,使得工作進展緩慢。為此,各基地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牽頭機構來確保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動工作達到“有人推、見成效、可持續”的效果。比較穩妥的辦法是早期先由某個區域類示范基地承擔起聯動“秘書處”的職能,中后期可選擇若干牽頭意愿較強且創新基礎較扎實的示范基地來輪流承擔“秘書處”的職能,并同時匹配一個市場化機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相關活動的落地。
從雙創示范基地聯動工作的推進方式來看,由于基地之間的聯動是本著自愿參加的原則,如果一開始就實行全面開花式的推進方式,不論是牽頭者還是參與者都會有種目不暇接、疲于奔命的感覺,甚至可能是適得其反。
在聯動工作推進過程中建議秉持“問題導向、循序漸進”的原則,挑選困擾多數長三角示范基地雙創發展的難點、痛點問題進行重點推進,調動并肯定參與者的積極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要鼓勵部分雙創示范基地探索在若干細分領域找到優先聯動的契合點,率先就某一具體問題展開聯動,形成對雙創示范基地聯動的多點支撐并推動其落地應用。之后,隨著領域的拓展與各基地意愿的增強,不斷豐富雙創示范基地聯動的內容和形式。
當聯動工作全面開展后,各示范基地自身的雙創發展環境也將得到改善,整個區域的雙創服務也將全面提升,最終實現服務的均等化。此后,各區域類示范基地將吸引更多雙創資源進入本區域,新進入的企業也不再關注各區域優惠政策、服務水平的差異,而是更多地關注當地產業資源是否與本企業發展匹配,從而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區域開展雙創活動。所以,各示范基地的聯合行動將有利于推進區域間產業的合理分工,以及實現各地差異化發展。
從全球主要創新前沿國家的經驗來看,其發展均遵從“制度重于技術、環境高于投入”的原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創新創業成敗的關鍵在于其是否擁有適宜雙創的生態系統,而生態系統又是由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所組成的,因此,推動創新創業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根本是構建具有廣泛多樣性、充分流動性、較強連通性和黏性的雙創生態系統。
從雙創生態系統的要素來看,推動創新創業需要大力集聚所需要的要素和機構,形成較為豐富且發達的人才庫、技術源、資金池和服務群。從雙創示范基地的服務來看,要促進各類要素和機構形成較好的配比結構,推動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并衍生出有利于雙創的服務、機制與文化。從雙創生態系統的治理來看,要促進產學研之間形成非常完善的聯動機制和合作機制,支持高校、科研機構與創新企業無縫對接。只有把優化雙創生態系統作為推進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動機制的理論出發點,從營造雙創生態系統入手,才能使雙創示范基地真正成為“三省一市”發展的高地,進而引領帶動本地雙創發展,促進整個長三角地區提升創新的協同度,最終助推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