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喆
〔摘 要〕寫意花鳥畫是中國傳統花鳥畫中的一種門類,其注重寫意精神,旨在托物言志,抒發真情實感。這種繪畫方式萌發于五代“徐熙野逸”,源起于北宋中期,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家追求抒情寫意,沖擊了黃家富貴的風氣,加之文人士大夫畫的出現,打破了當時的程式規則,使兩宋花鳥畫的整體畫風出現轉折,筆墨元素參與到繪畫中。
〔關鍵詞〕寫意花鳥畫;現代性;西方藝術;傳統藝術
北宋著名文人畫家蘇軾提出了新型品鑒標準,主張用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氣韻,給當時的畫壇帶來沖擊,使得畫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花鳥畫達到第一個高峰;元代繼承宋代的繪畫風格,重在用筆墨言志,相對來說寫意花鳥畫向前發展了一步;在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明清時期寫意花鳥畫再次成為主流,出現短暫的繁榮期,涌現出許多寫意大家,寫意花鳥畫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蔚為壯觀;而現代寫意花鳥畫在沉淀了這么長時間后,并沒有登上另一座高峰,其中原因讓人疑惑,我認為現代性元素可能會成為當代寫意花鳥畫打破平淡、走上高峰的一個重要元素。
一、寫意花鳥畫與現代性
現代藝術的發展過程并不短,萌芽于古埃及、古希臘,直到19世紀后期,塞尚的“小便池”打破了當時西方藝術的限定界限,給西方藝術帶來巨大沖擊,西方現代藝術開始走向反傳統、反理性。在20世紀,創新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現代藝術的先鋒性促使它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但在現代主義強調表層后,前現代藝術走到極端,否定自己,走到概念藝術,伴隨著西方藝術走向概念藝術,先鋒性讓位給哲學,現代藝術開始和傳統相結合,出現后現代主義。大多數現代主義家熱衷于多樣探索,每個流派堅持自己偏執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此影響下,現代藝術受科學和理性影響,發展歷程并不是像中國傳統藝術是傳承的過程,而是藝術和科學聯手的產物,在其發展歷程中一直在理性地否定、批判、創新。與科學的聯合確實使得西方藝術的發展向前一步,但也抑制住了“生命”的創造力,畢竟在藝術中,感性和萬物靈性不能全交給科學。
現代性正是現代藝術發展歷程衍生出的產物,它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變。 現代性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屬于藝術的一部分,并隨著現代藝術的變化一直不斷地豐富、擴容。它所包含的范圍很廣,所包含的東西也一直在不斷地變化,不論是傳統藝術中的精髓和藝術精神還是變化著的現代新式藝術元素,都包含在它的范疇里。現代性現在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這也是它最具魅力的一個方面。
潘天壽先生說過:“中國人從事中畫,如一意摹擬古人,無絲毫推陳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孫。中國人從事西畫,如一意摹擬西人,無點滴之自己特點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隸。兩者雖情形不同,而流弊則一。” 現在的畫者,藝術創作應立足本民族優秀文化,實事求是地對待外來文化,積極汲取外來文化的精髓,不斷為傳統藝術增添新的活力。現代性不一定是正確的,但它能帶給我們更多可能性,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傳統藝術與創造力的距離,當代畫壇最稀缺的正是創造力。
二、當代寫意花鳥畫呈現出現代性的原因
(一)西方藝術的影響以及本身的局限性
一方面,隨著新興技術不斷發展,當代人能夠接觸到的藝術文化越來越多,而很多西方國家也想要打開中國藝術市場,因網絡沒有嚴苛控制的門檻,西方藝術大量迅速地涌入中國,中國傳統藝術受到了很大沖擊。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在發展創新上,使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沒有那么強烈,更加快了國人對西方文化和西方藝術的接受速度。
另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中國傳統藝術迎來走向國際的機遇和挑戰。世界各國都在利用挑戰和機遇完成自身革新,適應當今時代潮流,否則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局面,中國亦如此。而面對全球這片民族藝術之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給予了它一種令人注目的魅力,但也正是因為獨特性限制了它的受眾面。它并沒有與外國藝術接受者有同樣的歷史文化,西方在資本主義價值觀和理性藝術哲學的影響下去看待中國文化無疑是晦澀難懂的,再者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與西方文化背景也是不相融的。面對這樣的現狀,寫意花鳥畫家們積極尋找解決這個困境的辦法,所謂“古者識之具也,化者識其具而弗為也”,不可丟棄傳統,也不可束縛在傳統中,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發現現代性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能夠減小甚至消除東西方文化相融的違和感,以此作為鑰匙開啟了寫意花鳥畫的新世界。
(二)當代中國人在傳統寫意花鳥畫中尋求不到新的視覺沖擊
新型教育模式使得90后乃至00后的藝術新生代伴隨著變革、發展、未知、創新的標簽長大,IT智能化產業和AI技術的代代更迭帶來的新鮮感,他們更容易接受帶有直觀震撼力的畫面,更熱愛那些能為他們帶來強烈視覺沖擊的作品。雖然對于傳統藝術他們同樣欣賞,但這種對傳統藝術一般是敬畏而非欣賞,這就讓傳統藝術的親和力大打折扣,根本沒有現代藝術與當代人的距離近。加上各大藝術高校的門檻大多數以西方科學為基礎作為考核目標,降低了傳統文學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造成新生代思想中對傳統藝術意境思維的缺失,限制了寫意花鳥畫的發展。
(三)藝術的不純粹性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當代藝術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已經不能說是完全意義上的純粹藝術。在受市場、政治、社會潮流的影響,其本質或多或少會摻雜雜質,而這就放寬了藝術品評的界限,使得藝術變得不那么純粹。
(四)現代性語言的藝術特點符合當下藝術發展潮流,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力
現代性語言的藝術特點:非程式性、大眾性、直接性、發展性、包容性、批判性。這些特點符合世界融合的潮流,以融合在當下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價值取向中。
中國藝術領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影響和侵蝕,許多寫意花鳥畫家在創作中太過注重功利性,創作的目的大多以大賽獎項的審美標準來左右創作思維。由于傳統經典作品太難超越,只能依靠新穎的因素來博取注意力,從而有機會脫穎而出,現代性元素和傳統文化元素的碰撞使得他們發現了一個發展的契機,從而積極推動現代性元素在寫意花鳥畫中的運用。但現代性語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為寫意花鳥畫注入新的活力,兩者的結合使寫意花鳥畫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另一方面,如果藝術家不加以好好利用,把握尺度,那現代性也會引起寫意花鳥畫偏離正軌,阻礙寫意花鳥的發展。
三、當代畫者應有態度與追求
寫意花鳥的魅力香氣經時間的沉淀愈發濃郁,如果說寫意花鳥是一棵大樹,那么傳統寫意花鳥就是樹根,當代寫意花鳥就是生機勃勃的嫩芽,現代性在目前就是這棵大樹的肥料,讓這棵大樹長得更大、更好。
在創作中,我深刻認識在傳統藝術的發展創新過程中,一味以西方現代藝術為標桿,拋棄中國傳統藝術賴以生存的根基,這樣出來的藝術作品,很容易失去藝術性,違背藝術創作的本質,降低藝術品的價值。我們要明白,我們是要讓傳統藝術適應時代,怎樣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中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而不是要在創作過程中失去本我、否定傳統、拋棄傳統、另辟蹊徑,對寫意花鳥的創新一定要以優秀傳統藝術為基礎,要是不這樣失去了根的大樹只會慢慢枯萎。當然種樹也要施肥,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過程中,一味啃食傳統會讓寫意花鳥與社會斷層,筆墨隨當代,現代性是很好的肥料,它本身對寫意花鳥畫是無害的,關鍵在于施肥者對施肥量的把控。 現在的畫者,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征程中,最根本的是以自己本民族自己國家的文化作為立足點,既不能“閉關鎖國”,也不能“妄自菲薄”,實事求是地對待外來文化,積極汲取外來文化的精髓,不斷為傳統藝術增添新的活力,也正是因為這樣,寫意花鳥才更需要現代性的加入,來對抗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固有概念,以此激發新的活力。雖然現代性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比那些我們已知的正確的東西相比能帶給我們更多可能性,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傳統藝術與創造力的距離。在當代畫壇最稀缺的正是創造力,換句話說,存在即合理,我們現在應該是去證明它的價值,去“接受”它,去“使用”它,在實踐中去找尋它是否有存在的價值,而不是刻意規避它、忌諱它。 (責任編輯:張貴志)
參考文獻:
[1]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M].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
[2]石濤.苦瓜和尚語錄[M].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
[3]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