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宋子揚 孔慶寧
〔摘 要〕現代藝術設計順應我國國際化的發展,出現了多種風格,給人潮流、炫酷的感覺,但卻缺少了屬于本民族的特色。本文立足中國本土文化,以徐州地區為例解析漢代畫像石的特點及形式,從而正確認識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找尋漢畫像石對藝術設計的意義。
〔關鍵詞〕漢化像石;情感表達;藝術設計
現代藝術設計作為一個內涵豐富的集合體,包含: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工藝美術、服裝設計、珠寶設計等。不同領域的發展滿足了社會、人們的需求,促進了藝術設計的蓬勃發展。中國作為一個信息大國,滿足了政治、經濟的需求,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也不可或缺。這就對藝術設計不斷創新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現如今,我國經濟水平不斷上升;各國文化相互融合;政治等多方面的溝通交流,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現代藝術逐漸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也將面對來自多方面的挑戰。多元化作為21世紀的最強音,滿足了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各國文化特色的運用,豐富了設計內容。借鑒各國現進設計思想的引入,我國也出現了形式多樣的設計作品,而屬于我國本土的設計卻少之又少,大都尾隨已有成就的設計師??上攵鄙俦就廖幕颓楦械淖髌泛茈y被更多人所知,我國藝術設計出現巨大的挑戰。
一、獨特技藝的刻畫
線有直曲之分,剛直或柔美,或長或短。從遠古時期開始,人們就以繩代線,逐步與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線的表達,是輪廓造型的傳遞也是藝術家心境的體現。秦漢時期,雕刻技藝相對嫻熟,漢畫像石將雕刻與繪畫結合形成獨特的表現,在石頭上用刻刀刻出一道道長短不一的線條,重疊變換,營造出生動的畫面。藝術家在冰冷的石頭上用線條,一筆一筆地刻畫出生活或幻想的風景,使得每個石壁都擁有了生命。
漢畫像石是祭祀、喪葬藝術,人們將其雕刻在墓室里、石壁上,以寄托對已逝者可以羽化成仙的憧憬,石壁上大都是歷史典故的真實寫照或是家主的思想寄托。例如徐州地區出土的《車馬出行圖》:構圖意味深長,緊密的刻痕表現出運動的頻繁,奔馳的駿馬大口地喘息著,鳥緊跟其后。藝術家敏銳的洞察力與這獨特的形式交相呼應,刻畫出無窮盡有趣的藝術樂章。純粹的表現和獨特的情感在無盡的構思下造就了別具一格的漢畫像石。藝術家無邊的幻想再加上藝術意境和思緒,不由讓我感嘆這畫像石的無價和珍貴。而在拓印中,人物的表情等都被虛化,抽象地表達出來,這樣簡潔地概括出來的藝術美。
二、漢畫像石的表現
漢畫像石注重死的神圣、石材的厚重、紋飾的大氣,讓我不禁想到陶淵明所追求的“明凈清澈、靜謐閑適”的田園光景和恬靜的心境。任何時期的藝術家都有屬于自己的心境,畫像石是觀念的追求,人生安撫的結果,正如翦伯贊先生所說:“為死者喪葬禮儀服務的漢畫像石藝術,其實質是為人們自身的藝術?!睗h畫像石是藝術家獨具匠心的杰作。
漢畫像石像一首無言的詩,記錄著時代的變遷,世事的發展。畫像石的表達離不開對人、物的造型刻畫?!耙孕蝹魃瘛笔撬囆g表達的重要目標。以線為主要表現的漢畫像石,形象地刻畫出人、物的特點,以精煉細膩的線條夸張的造型表現形式。漢畫像石以寫實為主,主要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隨著各方面的進步,神話題材也成為畫像石表達的主要內容。“仙人攬六箸,對博泰山隅。”漢代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六博游戲。人們常常將其與仙人聯系起來,我想是希望能像仙人那樣灑脫,無時無刻不享受六博帶來的快樂。藝術家在表達生活的基礎上,增加自己的主觀想法,夸張的形式、獨特的表現,成就了聞名的《仙人六博圖》。
漢畫像石受到創作者內外因的影響刻畫出不同的畫面,也向觀眾傳遞出不同的情感。漢代的政治、經濟的變化形成了漢代獨特的畫像石形態?!八芯苛诵问矫赖姆N種規則,探討了形式同人的生理、心理的聯系,而且從形式的角度堅持了人與自然的統一。”以線條裝飾為主的漢畫像石,是藝術創作者的另一種形式的情感表達,變形、重組等變化都帶有濃厚的藝術家的主觀意識傳遞。紋樣是“以秩序化、規律化、程式化、理想化為要求,改變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類需要、與人類審美理想相統一相和諧的美的形態。”紋樣及圖案的審美表達,凝聚“深沉宏大”的格調。
三、對藝術設計的啟發
白石老先生曾說過:“秦漢人有過人之處,全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碑嬒袷毺氐谋憩F形式,是漢代人智慧的結晶,創造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基于生活的創作表達,賦予了漢畫像石深刻的內涵,使得畫像石擁有了和人類一樣的心靈體會,也有了生命的能量。
1.紋飾的提煉
漢畫像石蘊含了豐富的兩漢文化,多種元素的組合運用為畫像石增色不少。畫像石多樣的元素提煉后應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中,豐富了內容的同時也是對兩漢文化的傳承。徐州作為漢文化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各種反應傳統文化的元素:云紋、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等,單個或連續的紋飾給人不同的感受。藝術設計中將紋樣簡化或弱化都能給人一種中國古典的感覺,紋飾和主體物的強弱對比或是簡繁對立帶來的視覺沖擊力,使得眼前一亮。
漢代含蓄,淳樸的人文與現代追求新鮮、律動形成對比,而現代人們所追求煩躁中的寧靜、凌亂中的單一,好似“返璞歸真”。完全照搬傳統的紋飾無法適應這個創新時代,我們不妨對畫像中紋飾的部分進行變形或補充等處理,使它不失傳統的氣息又具有現代的影子。
2.色彩的營造
色彩是藝術設計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與觀者心靈溝通的橋梁,一個作品的色彩呈現,是藝術家創作時情感的表達,給人直觀的心靈感受。漢畫像石中漢文化的流露和畫像的表現,注定這是個不朽的著作。拓印是畫像石畫面保存的重要手段,拓片大都以黑白為主,線條分明,一個莊重的藝術品。黑白色彩的強對比遠不及彩色來得溫暖,外加石材的厚重,畫像石好像一個滿腹才華躲在角落的失意者。我想這是人們無法產生更多共鳴的原因之一吧。
藝術設計作品中的色彩表現是藝術家情感的寄托,暖色調為主的作品溫暖、光亮;冷色調則憂郁、深沉。單一的色彩雖有弊端但顏色太多適得其反,多而雜是設計中一定要避免出現的,色彩的平衡必不可少。借鑒畫像石的色彩表達特點,創作時先要確定一個主色調,可能是當下的心情,或是借助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一個完美的藝術作品一定是整體的造型表達、色彩的渲染兩者配合而完成。
3.視覺的引導
藝術作品的線條、色彩的組合和構圖的多樣帶來了不同的視覺體驗,同樣也指引著欣賞者的心靈感受。畫像石所呈現的視覺效果指引著人們內心心靈的方向:生活的感慨、戰后的喜悅、家人的團聚、君臣的禮儀或人與人的交流對峙等等。漢畫像石與心靈的交流也引導著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方向。
一個好的藝術作品不單是形式的展現、色彩的運用,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達,作品與心靈的呼應。就拿音樂來說,現代人們追求新鮮感,將多種曲風融入同一首歌,往往事倍功半,反而簡單直白的抒情歌曲更能感同身受。我想畫圖也是同樣的道理,作品的內容不在于多而滿,顏色不在于繁而亮,構圖也無需各種形式的生搬硬套,能表達自己情感的色彩、構圖才是最重要的。
結 語
漢畫像石不僅是一種裝飾,也是漢代人民共同對神明崇敬的宗教思想。畫像石強烈的線性語言,匯集成令人震撼的視覺力量,振奮人心的內在感受,就像生命的律動帶來的美。有些漢畫像石雖然不是生活的再現,但畫面的排列組合無處不透露著別樣的韻味。正如著名學者所說:真正可笑的是那些自以為可以不朽而又早已朽去的人。相形之下,這無言的漢墓和漢畫像石才能稱得上不朽。因為它們于無言中留下了千古證言,留下了永遠說不完的漢代故事。
(責任編輯:牧鑫)
參考文獻:
[1]成復旺 關于形式美學的思考.浙江學刊,2000.2
[2]李硯祖.裝飾之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