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摘 ? ?要: 游戲是學前兒童接觸世界、探索世界、認知與學習的重要形式。兒童戲劇是集音樂、美術、文學、舞蹈等藝術體驗促進幼兒識別表現能力、語言和身體表達能力發展的綜合藝術。在戲劇文學中設計合理的游戲元素,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規則,深入地認識自我。本文旨在以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為切入點,闡述如何提高幼兒的情感表達能力,塑造情感表達行為。
關鍵詞: 兒童戲劇 ? ?游戲元素 ? ?角色扮演 ? ?情感表達
兒童戲劇文學作為兒童文學重要的載體,它以兒童的需要為指向,將日常生活放置在各式各樣精彩有趣的故事情節之中,不僅能引發幼兒的原始情感,更能有效地引導幼兒進行情感表達。
幼兒期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情感出現在情緒之后,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關,由于幼兒個性心理發展不成熟,認知水平有限,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其情感發展具有易變性和易感性。
國內對兒童戲劇的探討集中在學前兒童戲劇應有的立場,吳巍瑩將兒童戲劇分為三種類型:兒童取向、游戲取向、質樸取向。
提到“游戲”,大家不陌生,我們常說游戲是兒童的游戲,兒童是游戲著的兒童,“角色游戲”與“兒童戲劇”,同樣是幼兒參與扮演角色來體驗文學作品的審美活動,這兩種方式都是幼兒在假定的環境中扮演角色,帶給孩子的情感體驗結果都是“快樂”。游戲同兒童戲劇文學審美追求是統一的,游戲精神是兒童戲劇賴以發展的原動力。美國的一些戲劇理論家提出:“在兒童戲劇教學中,大膽合理的加入游戲元素,使兒童戲劇的審美回歸到游戲精神的領域,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培養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應該如何處理呢?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創作:
第一,對經典文學作品情節的游戲化處理。
先來看安徒生童話——《丑小鴨》中的這樣一段描寫:“丑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丑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鉆出籬笆,離開了家。”兒童劇作家有意識加入了這樣的游戲元素——“丑小鴨遇到了正在被獵人追捕的小兔子,并且與之成為了好朋友”。
畫外音:救命呀,救命呀……/丑小鴨:是誰在呼救?
小白兔:快救救我。/丑小鴨:別著急,怎么了,小白兔?
小白兔:有獵人追我。/丑小鴨:別出聲,跟我來。(丑小鴨帶著小白兔躲在了樹的后面看到獵人悻悻而歸)/丑小鴨:(跑出來左看右看)小白兔,出來吧,沒有危險了!(小兔子跑出來)/小白兔:太謝謝你了,你叫什么名字?
丑小鴨:(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因為我長得丑,所以他們都叫我丑小鴨。
小白兔:雖然你的外表并不漂亮,可是你有聰明的頭腦和一顆美麗的心靈,
能和你交個朋友嗎?(伸出右手準備握手)/丑小鴨:我可以嗎?(不好意思伸出手)/小白兔:當然可以。(肯定地點頭)/(《找朋友》音樂響起。)
通過這段游戲化文字的添加處理,尤其是那段熟悉的游戲音樂的出現,大家會發現經典原著中的故事情節趣味性更濃了,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動了。我們對剛才的問題也給出了答案,好!這就是游戲元素在兒童戲劇文學中所起到的作用。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不得不說兒童戲劇文學太需要游戲元素的加入了。
第二,對兒童日常生活游戲的文學性處理。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生活色彩濃重而有趣的傳統游戲,“過家家”、“騎竹馬”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游戲。游戲“過家家”,孩子不再是稚嫩憨拙的小不點,而“一躍”成為能夠架起鍋灶過日子的“爸媽”。游戲“騎竹馬”是我國古代文學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真實寫照。我們以“過家家”為例:這個游戲規則很簡單,每個孩子在現實世界中難以實現的理想都能夠在他們的游戲行為中得到實現,如果把這個游戲進行戲劇處理便有了兒童劇《小兔子乖乖》這段精彩的開場:
兔媽媽:我是兔媽媽,我有三個可愛的寶寶,咦?這三個寶貝都去哪里了?
(呼喚)長耳朵,長耳朵。
長耳朵:媽媽,我在這兒。看吶,小朋友們,我有一對長長的耳朵,比紅眼睛和短尾巴的都要長,大家都說我很聰明。
兔媽媽:紅眼睛去哪里了?紅眼睛,紅眼睛。
紅眼睛:媽媽,我在這兒呢!大家看呀,我的眼睛漂亮嗎?我的眼睛比紅寶石還漂亮,可貴著呢。
兔媽媽:短尾巴呢?這個小調皮又跑哪里去了?
短尾巴:(短尾巴圍著大樹躲貓貓呢)媽媽我在這兒。
兔媽媽:寶寶們,媽媽要到地里去拔紅蘿卜,你們在家把門關得緊緊的,誰來叫門都不開,最近森林里的大灰狼說要用他剛買的平底鍋做紅燒兔子肉呢!
三小兔:媽媽,我們才不要成為一盤兔子肉呢!
在這段舞臺呈現過程中,孩子可以體驗到媽媽角色的慈愛,長耳朵的聰穎,紅眼睛的可愛,短尾巴的調皮。這種通過扮演而獲得的審美體驗是任何形式都替代不了的,正是有了日常游戲“過家家”的活動基礎,才使得兒童戲劇文學在追求游戲精神的道路上一往直前,暢通無阻。
兒童戲劇文學中創設出一種游戲的體驗,幼兒在其中扮演或觀察角色,從中加深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在群體活動中感受他人情感,學會分享自己的感受,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正確的情感教育,這都有利于塑造幼兒的情感表達行為。
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對幼兒情感表達的影響可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設計對幼兒情感表達的影響。
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能夠使幼兒在表演過程中學著體會角色人物的各種情感與想法,獨立思考,用心感受。有的幼兒面部表情比較冷漠,在戲劇活動中,學會了各種表情蘊含的情感,有的幼兒不知道如何與他人進行肢體接觸,或者喜歡使用暴力的方法進行肢體接觸,在戲劇活動后,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有的幼兒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經過戲劇活動中的臺詞訓練后,學會了用語言表達自己。
第二,兒童戲劇活動對幼兒情感表達的影響方式。
兒童戲劇活動具有極強的包容性,當一個幼兒進入戲劇的情節,進入假想的世界,他就像一只剛剛離開家的蝸牛,伸著觸角感受這個世界。他學著通過言語,通過肢體動作,通過對情景情節的嘗試,去觸碰這個世界的規則,在這一過程中這些觸感不停地反饋到幼兒心中,促使他觀察自己認識自己。
1.兒童戲劇活動對幼兒面部表達的影響
幼兒年紀較小,理解、表達情感的能力較弱,只有教會幼兒正確的面部表達方式,幼兒才能正確識別他人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順暢溝通交往。
2.兒童戲劇活動對幼兒語言表達的影響
兒童劇《小熊拔牙》中,小熊與要上班的媽媽親密告別時的語言表達可即興創作;吃甜食導致牙疼的小熊就醫片斷也可讓幼兒進行語言的表達;拔牙后兔醫生又囑咐小熊要少吃甜食,小熊卻表示不愿意,動物們一起勸說小熊,列出了吃甜食的危害,終于讓小熊聽了勸,這些場景都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表演。
3.兒童戲劇活動對幼兒肢體表達的影響
《小動物學本領》中,由幼兒扮演小烏龜、小兔子、小鴨、小青蛙。兒童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每一個角色動作的仔細觀察與模仿,同時在學藝過程中小動物產生了懈怠的情緒,幼兒都能進行深刻的體驗和外在動作的模仿。這對幼兒肢體表達產生了內外雙重效果。
總之,我們所講的游戲元素追求的“兒童群體天真無邪的本性”與兒童戲劇文學所追求的“自由愜意的精神”幾乎完全契合,探討兒童戲劇對幼兒情感教育的影響,有利于人們拾起對兒童戲劇的重視,這種效果對陶冶兒童情操與培養審美情感有著無可替代的積極意義,最終促進兒童積極地發展,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金梅.幼兒園戲劇綜合課程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3]張克明.遭遇戲劇教育——幼兒園新手戲劇教師敘事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