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玉敏
摘要:聲樂語言包含著眾多美學元素,并以此來展現其鮮明的情感和獨特的魅力。歌曲的音樂美往往建立在歌詞語言美的基礎上,藝術演唱及情感表現都以聲樂語言的美學元素為根基,一些生動的聲樂表演都離不開對聲樂語言美學元素的掌握和美學特征的理解,以此來讓聽眾獲得美的感受。基于以上,本文簡要分析了音樂和語言的聯系,明確了聲樂作品的形成,并從流暢的音樂性、詩情與畫意、歌詞的美感等方面探討了聲樂語言的美學元素,旨在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聲樂語言;美學元素;情感表達;美感
從本質上來講,聲樂藝術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是音樂和語言交集成歌的藝術,通過旋律、歌詞及延長的結合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境界。在聲樂藝術中,無論是作詞、作曲及演唱,都和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古有“詩言志歌詠言”之說,歌詞是聲樂的語言,與音樂的結合形成了聲樂的內在美感,形成了聲樂獨有的美學規律與特征,下面就來簡要探討聲樂語言中的美學元素。
一、語言與音樂交集成歌
語言內容是人們思想的符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表達,語言與音樂的融合是通過音樂音響的性質來描摹人的情感與精神,從而構成聲樂的內涵。語言與音樂的交集形成了聲樂,在聲樂中,語言更加生動和夸張,同時也有了明確的思想[1]。需要注意的是,音樂的聲音與語言的聲音有著本質的區別,例如,不同國家的語言需要經過翻譯轉化才能夠實現跨語言的交流,但音樂的聲音則不具備這種語義性,不同地域的音樂不需要進行翻譯和轉化也能夠實現情感的表達和傳遞,其有著直接的表現形式。“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描繪的是不同地域的不同風土人情,這樣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和人類生活的地域密切相關,音樂也是如此,聲樂語言所表達的美是通過其固有的美學元素來完成的。
二、聲樂語言的美學元素
(一)流暢的音樂性
在聲樂藝術中,歌詞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托,歌詞是聲樂音樂性的表現,嚴禁的歌詞結構、考究的歌詞用韻、明朗的歌詞節奏等都會體現出流程的音樂性,這也是聲樂語言重要的美學元素。
1.嚴謹的歌詞結構。音樂對曲式形式和曲體有著一定的要求,優秀的歌詞要與音樂曲式結構相適應,要滿足作曲家的需求,歌詞作家需要對曲體常識有所掌握,根據曲式結構來寫詞[2]。首先,聲樂是語言與音樂交集成歌的藝術,在寫詞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歌詞與音樂的完美融合,要以適宜的譜曲為前提。以分節歌式為例,在作詞的過程中,主歌部分歌詞旋律要相同,這就需要保證主歌部分歌詞律動與情緒的規律性,副歌部分的節奏與情調與主歌部分反差明顯,反復呈現出樂曲的旋律,因此歌詞也需要相應的重復。
2.考究的歌詞用韻。韻又稱為韻腳,即每句歌詞最后一個字位置上要韻腳相同,保證押韻,歌詞對音樂性有著強烈的呼喚,這就需要保證歌詞韻律之和諧,用韻之考究,唱起來瑯瑯上口。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為例,“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愛它。草原就像綠色的海,氈房就像白蓮花。”歌詞采用隔句押韻的方式,唱起來優雅動聽,給人一種回旋反復的美感[3]。
3.明朗的歌詞節奏。節奏指的是有規律的律動,對于音樂來說,其節奏就是通過發音的長短和力量的強弱來控制的。歌詞也有著節奏的屬性,歌詞的節奏與音節的規律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要保證語言力度的抑揚頓挫,從而形成明朗的歌詞節奏。以毛主席作詞的《沁園春·雪》為例,整篇詞采用短句式,節奏十分緊湊和明朗,表達了作者激昂澎湃的情感,實現了歌詞節奏與音樂節奏的統一。
(二)詩情與畫意
1.歌詞的詩情。音樂是傳遞和表達情感的藝術,聲樂也是如此,音樂如余音繞梁,引起聽眾共鳴,讓聽眾陶醉其中不能自拔。聲樂的情感表達與歌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歌詞中包含情感,就像一首詩一樣流入心田,此為歌詞的詩情。
有旋律而無歌詞僅僅能夠引起一種朦朧的情感和心緒,而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則迥然不同,其十分明確和清晰,生動而直觀,聲樂就是讓歌詞乘著旋律的翅膀來將聽眾帶入到音樂世界,往往令人心曠神怡而不能自拔。詩中有情,以詩詞作為歌詞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歌德的《紫羅蘭》、蘇軾的《水調歌頭》都久唱不衰。
從本質上來講,歌詞的詩情實質上并不僅僅意味著歌詞采用詩詞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像詩詞一樣的情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升華。音樂本身是一種情感表達藝術,聲樂的演唱就是通過聲音傳遞出歌詞承載的思想內容和豐富情感,通過情感的生活引起聽眾共鳴[4]。以蒙古民歌《牧歌》為例,其中有著“藍天”、“草原”、“羊群”等描寫,看似沒有情感的表達,實則承載著牧民度幸福生活的向往,表現出蒙古牧民對廣袤草原、美麗家鄉和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這就是歌詞語言的情感升華。
(2)語言凝練。凝練的語言沒有復雜繁瑣,往往更能蘊含豐富的哲理與情感,在有限的語言空間內迸發出無限的情感光輝。以《草原之夜》這首歌為例,在開頭兩句,用“琴聲”、“夜色”等簡短凝練的詞語作為歌詞,更能夠表達出一種濃濃的思念之情。
(3)情景交織、意境交融。歌詞的情感表達首先是營造一種情景和意境,境中有意,景中有情,實現情景交織、意境交融,從而引發美的感受。以《黃河怨》為例,歌詞開頭就營造了黑云壓城夜晚,父母抱著被殺害的孩子在黃河哭訴的意境和情景,從而表達主人公內心的痛苦和憤恨。
2.歌詞的畫意。畫意不是通過眼睛觀察到的景象,而是通過歌詞中的線索進行聯想和想象,歌曲入耳,而心中有畫,產生詩情畫意的藝術效果。以《十五的月亮》這首歌為例,歌聲響起,腦海中不自覺浮現出解放軍的家人在十五月圓之際仰望明月思念軍人的畫面。
歌詞與畫有著相通之處,歌中有畫,畫中有詞,即歌詞的畫意。一首歌曲都是一幅畫面,對于豐富的演唱者來說,其在演唱時往往會在腦海中想象歌詞所表達的畫面,雖然畫面朦朧,但卻五彩繽紛,從而更好的將歌曲情感傳遞給聽眾。
(三)歌詞的美感
歌詞的美感千姿百態,可謂各有千秋,含蓄之美、情感之美、氣質之美、意境之美等都屬于歌詞美的范疇。歌詞創作始于意境,何為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融合的情感背景,情感美是聲樂的獨有魅力,與情相遇,往往美在其中。聲樂演唱實踐證明,演唱者要想更好的傳遞情感,需要挖掘歌詞所蘊含的美感,接受歌詞情感的熏陶和洗禮,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唱出的歌曲打動人心,才能夠感染聽眾,讓聽眾獲得美的感受[5]。而對于作曲家來說,往往會根據自己喜歡歌詞的氣質特點來譜寫旋律。
“言情貴含蓄,如驕馬弄銜而欲性,桀女窺簾而未出,得之矣。”此句講述的就是歌詞的含蓄美感。詩詞有含蓄之說,通過藝術形象的塑造來創造一種內涵悠遠的意境,欣賞者可以憑借著自己主觀的審美經驗,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領會“弦外之音,畫外之意”,而這也正是歌詞中所應當具備的美學元素。但歌詞又有所不同,歌詞本身會受到曲式結構及時間容量的制約,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歌詞語言往往比較凝練,不像詩詞一樣自由自在的隨意鋪陳。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作為聲樂的語言,歌詞是一種詩歌的煉金術,通過凝練的語言像詩歌一樣表達含蓄的情感,以少勝多[6]。無論是看歌詞、聽歌曲,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歌詞含蓄的意境之美,歌聲響起,其表達的情感仿佛山中云霧一般,隱隱約約又直抵人心。
三、結論
歌詞是聲樂展現藝術美的語言基礎,在語言與音樂結合的長期藝術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聲樂特有的美學要素。無論是作詞、譜曲還是演唱,始終貫穿著聲樂語言的美學元素及其作用。“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講述的就是語言藝術與聲樂藝術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對聲樂語言美學要素及美學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準確的理解和把握音樂作品的主題,理順音樂情節的層次關系,從而深化理解音樂這門藝術的內涵和真諦。本文對聲樂語言的美學元素進行了分析,其中流暢的音樂性、詩情與畫意、歌詞的美感等對于表現聲樂的藝術美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握好上述聲樂語言美學元素,才能夠真正表達出聲樂作品的情感。
參考文獻:
[1]黃新平.聲樂語言的美學特征[J].大舞臺,2014,05:105-106.
[2]宋春燕.聲樂美學學科中的應時之作——讀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有感[J].人民音樂,2011,04:88-89.
[3]黃薇.美學視域中的聲樂藝術[J].學術論壇,2011,04:26-30.
[4]徐敦廣,王志華.關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2006,06:139-145.
[5]任能亮.有“語”千姿 其“樂”百態——讀《語感與樂感——漢語聲樂語言人聲闡釋研究》有感[J].黃河之聲,2009,11:84-85.
[6]曹姝莉.聲樂藝術中聲樂美學的探究[J].大舞臺,2013,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