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野碧
香港樓價高得離譜,貴得驚人,普通市民幾乎把買樓置業當成一輩子的夢想。對老李來說,32年前只身移民來香港,身無分文,沒有高薪工作,沒有偏財鴻運,兩手空空,兩眼一抹黑,港島的一套房子硬是靠他走街串巷四處奔波給掙出來了。他一堂一堂地教普通話,一節課一節課地收費。

30年前,我在歐洲留學時,也曾兼職教過普通話。當時除了教老外一口湖南腔的普通話, 更多是陪伴歐洲老年人度過孤寂的晚年時光。同時,我也可以趁機在人家里混吃一頓管幾天用的大餐。
用普通話教課對老李而言,卻是他僅有的謀生方式。他不僅憑此置業成功,撐起一個家庭, 養大兩個孩子,讓孩子們成長為香港社會的棟梁之材,讓全家過上安穩富足的小康生活。定居香港30多年, 他依然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不標準的廣東話, 依然白胖富態,但是骨子里他卻將香港人勤勞發憤的獅子山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由此融入香港社會,成為一名受人尊重敬佩, 靠雙手自食其力、自得其樂的新香港人。
老李一生坎坷。青春年少時遭遇“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成了一名插隊知青,在遙遠的北大荒面朝黃土背朝天, 戰天斗地鬧革命。等到終于回城, 他迎來了人生中新一次的插隊,不過這一次是洋插隊,他來到了花花世界的香港。
在許多冒險家的眼中, 香港確實是一個花花世界。但像老李這樣成千上萬的內地移民多數認為香港是一個嚴酷、現實、 缺乏人情溫暖、 沒有生活保障的地方。初來乍到,老李之前在內地的學歷、 資歷和經歷全得不到認可, 加上語言和文化的隔膜,他根本無法找到體面的工作。在一切歸零的情況下, 他當過廚師、校對員、普通文員, 但最后讓他絕處逢生的本事還是他能說一口純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會說相聲。
香港從事普通話教學的老師很多,但老李卻能將相聲融入普通話教學里面。一方面不僅讓學生學習普通話, 領略到中國相聲的風采;另一方面則讓他的教學工作生動活潑,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惜當年的個人包裝遠不如今天,否則老李一定是普通話教師中的“補習天王”,或者相聲文化傳播的“香港網紅”。
除了以個人教學推廣相聲藝術, 老李也曾多次向香港的教育部門建言, 建議香港中小學的語文教育里面推廣相聲藝術,讓更多香港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盡管有如此艱難的外界原因, 老李還是一心一意、孜孜不倦地在香港大力推廣相聲藝術,他和我,還有姜昆先生一起創辦了“香港相聲俱樂部”,他擔任秘書長。他還與香港曲藝界的同道中人一起創辦了“中國曲藝家協會香港會員聯誼會”并出任常務副會長。一直以來, 香港曲藝界大大小小的活動他都是核心組織者,從策劃到實施, 從宣傳到推廣,處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2018年9月中旬,姜昆先生連續幾天在香港專場演出,這是香港曲藝界難得的盛大活動。那期間,老李的胃已經隱隱作痛了,但由于忙著活動,老李一聲不吭帶病上陣,活動結束才去醫院檢查。這極致地體現了老李對相聲的一往情深,對藝術的摯愛追求。
老李現在駕鶴遠去。我雖難舍與他的情誼,但無奈命運捉弄。愿他含笑九泉,去到一個不再受病痛折磨的地方,也許那個地方也需要相聲,更需要笑聲。老李,一路走好!
(作者:香港相聲俱樂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