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通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合作開發出一套基于光掩膜的新方案。研究人員選用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聚合物,然后將陶瓷顆粒摻入其中,并用類似于甲蟲翅膀的三角形圖案對膠片進行微壓印。該材料具有相當優異的被動式散熱性能,放置于該掩膜之下物品的溫度可較太陽直射的情況下低5.1℃。該材料可用于窗戶、光伏面板、汽車、織物、可穿戴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的表面涂層,以達到節能和保持涼爽的效果。(cnBeta.COM)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出一種由金屬、半導體、絕緣體組成的多材料絲材,以其為原料打印出兼具微米級精度和厘米級尺寸的光電器件。研究人員經熱拉拔含有多種材料的預成型件,得到數千米長的光發射極和光探測細絲;將其分別封裝到包覆聚碳酸酯和環烯烴聚合物的熱塑性聚合物中并與膠黏劑結合,形成零維光發射極絲材油墨和一維光探測絲材油墨;通過熔融沉積分別制造出具有光發射和光探測特性的功能設備。這種絲材將促進3D打印技術在光電領域的應用,在顯示器、可穿戴電子設備、固態照明和生物醫學設備等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藍海星智庫)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橡膠和催化劑,兩者結合使用可實現更低的能耗,生產出靈活、可修復、更具可持續性的物體,如汽車輪胎。此種新型橡膠材料由廉價且儲量豐富的工業廢料硫、菜籽食用油、石油煉制而成的雙環戊二烯制成,在一種胺催化劑的幫助下,其可在數分鐘內,甚至在室溫下,完全得到修復并恢復到原來的強度。當將胺催化劑用于橡膠表面時,橡膠就會與自身結合,此種粘結力比許多商用膠水還要強。此種聚合物還具有防水和耐腐蝕的特性。(蓋世汽車網)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發出可檢測森林一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狀況等的傳感器。研究人員提出的“多層圓柱摩擦納米發電機”方案,利用了物體接觸分離后,在材料中所積累的電荷(類似梳子在梳頭后產生的靜電荷)。該發電機包含由2種不同材料制成的互相嵌套的圓柱形套筒,并錨固在樹枝上。當樹枝被風吹得來回搖擺時,2層材料就會摩擦產生電荷,并存儲在基于碳納米管的微型超級電容器中。如果需增加輸出功率,則可使用多層嵌套。測試表明,即便是較短但略頻繁的3min陣風,也已足夠維持一氧化碳和溫度傳感器的長時間工作。(cnBe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