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院 消毒供應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0)
胃癌在臨床有著較高的發生率,手術是治療胃癌的有效方法,但術后患者很容易出現胃癱,這也是發生率最高的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胃動力紊亂、胃排空遲緩、胃排出道沒有機械性梗阻等,患者常伴有體重下降、胃部疼痛和飽脹、食欲衰退、惡心嘔吐等癥狀。胃癱除了讓患者無法正常進食,嚴重影響營養的攝入之外,還會對術后恢復造成阻礙[1]。近年來,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胃癌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表現為年輕化的特點。如何防治術后胃癱成為臨床護理應該重視的問題之一。但目前而言,有關胃癌術后胃癱的發生原因的研究還沒有完全成熟,臨床實踐表明[2],無論是促動力藥物還是營養療法,都無法徹底解決胃癱這一并發癥。本研究從護理的角度探討預防胃癌術后胃癱的干預措施,現將研究過程與結果做出總結。
1.1 一般資料。納入本次研究的76 例胃癌患者的最早入組時間是2018 年2 月,最晚2019 年5 月,術后,胃癱患者均在從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的過程中出現相關癥狀;入組前并未接受過其他治療或者護理措施;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配合程度差、肝腎功能不全、胃癌之外的其他胃腸道疾病。實驗組38 例,男21 例、女17 例;年齡47-70 歲,平均(58.63±2.75)歲;胃癱出現的時間:24例術后4-6 d、9 例術后7-9 d、5 例術后9-11 d。對照組38 例,男23 例、女15 例;年齡48-71 歲,平均(57.92±2.5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與性別所占比兩項個人資料比較,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常規護理:胃腸減壓、禁食、積極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加強營養支持、補充維生素、預防感染、做好口腔和呼吸道的相關護理。綜合護理:①心理護理:研究顯示[3],胃癌患者在圍手術期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導致機體的交感神經系統異常興奮,抑制了迷走神經,由此引發胃腸道功能障礙,這與胃癱的發生有很大關系。所以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與家屬配合,共同幫助患者調節心理狀態,勇敢、積極的面對疾病,提高手術治療信心。但手術終歸是一種創傷性、侵入性的操作,會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應激反應,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進食不暢等并發癥,進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甚至還會對手術效果、醫院的醫療水平產生質疑。術后,胃管的留置會讓患者倍感不適,這些因素都會加重患者原本就存在的不良情緒,導致配合程度下降。所以,護理人員應盡可能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在此基礎上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解釋,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道蠕動。②營養支持護理:術后長時間的禁食,十分不利于患者康復,所以需要通過留置胃管來采取營養支持措施。腸內營養過程中,取患者半臥位,現配營養液,溫度約37℃[4],用營養泵合理控制輸注速度,最初營養液的輸注速度為20-30 mL/h,逐漸加快速度,最快不超過100-120 mL/h,按時使用20 mL 的溫水或者碳酸氫鈉沖洗管路,以免管道堵塞。腸外營養時,采用頸穿置管靜脈營養輔助,靜脈滴注營養液,每天的總量保持1500-2000 mL。肌肉注射維生素B1,0.1g/次,1 次/d。肌肉注射維生素B12,0.5 mg/次,1 次/d。餐前半小時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10003),1 片/次,3 次/d。③模擬進食[5]:術后8 h,患者咀嚼無糖口香糖,2 粒/次,3 次/d,每次的咀嚼時間在10 min 左右。如果患者無法耐受口香糖,可將綠茶葉煮開后替代。④腹部按摩:術后6 h,取患者仰臥位,指導其屈髖、屈膝,護理人員并攏手指按摩患者的腹部,以臍部作為中心,避開手術切口,順時針按摩。然后沿著手術切口的兩側,按照 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順序按摩,15 min/次,3 次/d,直到患者成功排氣為止。按摩力度以患者的個人感受為依據[6],循序漸進的增加力度,做好保暖措施。
1.3 觀察評定標準。①臨床指標: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補液量、是否不良進食、有無基礎性疾病、術前有無幽門梗阻等,來分析與胃癱發生原因相關的因素。②護理滿意度:采用我科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滿分100 分,分為3 個等級:非常滿意(>90 分)、滿意(70-90 分)、不滿意(<70 分)。用非常滿意率和滿意率相加之和表示總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實驗組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補液量均多于對照組;不良進食、有基礎性疾病、術前幽門梗阻的所占比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數據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實驗組、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4.74%、73.68%;檢驗結果為,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要方式,術后胃癱仍然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并發癥,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胃癱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肌源性胃癱,指的是血液循環、淋巴循環異常導致胃壁水腫和肌無力癥狀,從而造成胃排空障礙、胃潴留。另一種是神經源性胃癱,胃迷走神經損傷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兒茶酚胺類的神經介質增加[7],會讓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加重。
本研究通過實驗組、對照組的對比分析,發現胃癌術后胃癱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補液量、基礎性疾病、術前幽門梗阻、不良進食等多種因素有關。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為胃癌術后機體的康復奠定良好基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