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結核病防治所 防治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結核病治療一般治療時間長、藥物多、不良反應頻發[1-2],導致臨床治療困難,因其具有傳染性,導致我國患病人數較多。據統計,2014年全球結核病患者中,有3.5%的初治患者和19.3%的復治患者轉為耐多藥結核病[3-4],治療不僅更加困難,且治療成功率也較低。治療結核病的方式主要為化療,一般使用多種化學藥物,這也導致了耐多藥結核病的產生,導致病情加重。本文統計2010~2016年治療耐多藥結核病73例的經驗,研究分析影響耐多藥結核病的具體因素。
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3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1例,年齡25~79歲,平均(52±17)歲。查看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選取標準:(1)年齡≥18歲;(2)獲得患者及其家屬許可;(3)符合《肺結核病診斷》臨床診斷標準;(4)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
排除標準:(1)有嚴重的腎臟功能損傷;(2)患有乙肝;(3)有精神疾病史;(4)患有惡性腫瘤。
統計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類型、職業、治療史、居住地、年齡、性別等。
(1)治療失敗:患者終止治療3個月后痰菌檢測呈陽性。(2)初治失敗:既往治療<1個月,治療6個月后或療程結束痰菌檢測呈陽性。(3)復治失敗:治療6個月后或療程結束痰菌檢測呈陽性。(4)痰菌轉陰后,再次檢測痰菌呈陽性。
將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的居住地、性別等因素的不同不影響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治療轉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類型、職業、治療史、年齡等因素的不同會影響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治療轉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治療轉歸單因素分析[n(%)]
將患者類型、職業、治療史、年齡作為自變量,治療成功作為應變量,結果顯示患者類型、職業、治療史、年齡是影響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成功治療的獨立危險因素,詳細見表2。

表2 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治療轉歸多因素回歸分析
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耐多藥結核病的發病概率接近10%,治療難度大且死亡率較高[5-7],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由于現階段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且較為密集,導致耐多藥結核病的患病人數逐漸增加,不僅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報道指出,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治愈率不到結核病治愈率的10%[8-10],這也說明耐多藥結核病的治愈率十分微小,且治療周期長,這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世衛組織希望在以后能將耐多藥結核病的治愈率提升到80%,當然這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對耐多藥結核病進行更多的摸索與研究。這其中分析影響耐多藥結核病治愈率的因素便是一個重要的方式,找出其中的影響因素并進行專業的研究,以提高耐多藥結核病治愈率。
本文研究顯示,初治患者的治療成功率為86.96%,復治患者的治療成功率為4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初治患者更容易得到治愈,導致復治患者治療成功較低的原因可能是機體免疫力下降、病情較為復雜等因素引起;一線藥物的治療成功率為69.39%,一、二線藥物的治療成功率為4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一線藥物能提高對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效果,一線藥物一般為異煙肼、利福平等;年齡<50歲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為78.72%,年齡≥50歲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為2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年齡較小的患者更容易得到治愈,年齡較大患者治愈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生理功能減弱、免疫力下降等;農民工患者的治療成功率為51.11%,其他職業的治療成功率為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農民工在患有耐多藥結核病更加難以治療,主要原因可能是農民工經濟水平較低,長期的惡劣工作環境導致機體抵抗性較弱。在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治療轉歸多因素回歸分析中,發現患者類型、職業、治療史、年齡是影響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成功治療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表明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成功率受到以上4個因素影響。
綜上所述,患者類型、職業、治療史、年齡是影響耐多藥結核病治療轉歸的獨立因素,臨床治療耐多藥結核病中,對復治患者、農民工患者、年齡≥50歲患者、有一、二線藥物治療史患者的治療難度較大,治療效果較低,應該對他們進行重點監測,以提高對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