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人民醫院 眼科,河北 唐山)
閉角型青光眼是常見的眼科疾病,對患者影響大,其癥狀主要有眼部腫脹、視力模糊,眼球的前房角關閉,眼內房水的排出被阻斷,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1]。治療閉角型青光眼通常采用手術的方式,但以往采取的術式,其手術并發癥較多,同時由于感染較多,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在出現了巨大突破,應用超聲技術治療,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2]。本次研究采用微創超聲手術,報道如下。
患者臨床資料,見表1。
表1 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s)

表1 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s)
組別 男/女 年齡(歲) 視力對照組(n=33) 16/17 63.24±4.85 0.21±0.08觀察組(n=33) 15/18 63.58±4.82 0.22±0.07 P>0.05 >0.05 >0.05
對照組用小梁切除術治療,麻醉方式采用結膜下麻醉,在結膜高位取切口,然后以結膜邊緣部位為基地重構鞏膜瓣,將一部分小梁以及周圍虹膜群切除,對鞏膜瓣復位處理。完畢后,對瓣兩角進行縫合,有必要時注射平衡液,規范地對筋膜和球結膜縫合處理,觀察有無出血[3]。
觀察組行Phacoemulsification,在做好檢測后進行手術。建立靜脈通道,由于眼壓太高,不利于患者的手術及手術后的視力恢復,采用20%甘露醇行靜脈滴注治療,劑量250 mL,控制眼壓在15 mmHg左右。再采用5%去甲腎上腺素+0.25%托吡卡胺滴眼液,使患者瞳孔擴散。隨后進行球后麻醉,并采用開瞼器進行開瞼,于鞏膜上方切口,再從切口將黏彈劑注入到前房,并采用連續環形撕囊的方式進行治療,待水分層之后擴大切口,隨后吸除晶狀體,植入人工晶體,將其進行固定,查看植入位置是否合理,最后清除多余黏彈劑,結束手術[4]。
采用國際視力標準對照表對患者視力變化進行評價。
記錄患者在手術后并發癥的情況。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資料處理,以(%)表示計數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χ2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前,患者視力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視力更為理想,兩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視力恢復(±s)

表2 視力恢復(±s)
視力組別 例數t P術前 術后觀察組 33 0.22±0.07 0.63±0.15 14.229 0.000對照組 33 0.21±0.08 0.39±0.09 8.587 0.000 t 0.540 7.882 P 0.591 0.000
兩組并發癥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對比(n, %)
閉角型青光眼對患者的生活影響極大,會造成患者視力下降、視力模糊、紅腫流淚等,如不及時加以治療,甚至有失明的風險。閉角型青光眼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多為原發性眼疾病,急性多為繼發性眼疾病。該病發展快,慢性還存在一定的隱蔽性,因此危害較大。其發病是由于患者前房角發生關閉,導致房水排出不暢。臨床上治療閉角型青光眼通常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由于傳統術式治療效果不理想,同時并發癥多,已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要求。閉角型青光眼在老年人群的發病較高,同時其治療效果不佳,易致盲,在過去,通常以小梁切除術為手段,但是該術式并發癥多,容易感染,并且患者的恢復期長,因此隨著醫療儀器的發展,出現超聲乳化器,借助超聲乳化器可以由一小切口,將白內障吸除,同時該手術用時短,操作便捷,術后視力恢復好,受到學界的推崇。超聲技術隨著醫療器械的發展,其應用越來越廣,在本次研究中,應用于治療青光眼,取得理想效果。同時,隨著超聲技術發展,小梁切除術這種傳統方式,在逐步減少應用,其容易導致瞳孔散大,術后感染。
在本次研究中,應用超聲乳化技術治療青光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視力相較于手術前大幅度提高,治療前后差異明顯(P<0.05);同時,與傳統手術相比,療效也更為理想,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僅如此,Phacoemulsification并發癥較少,發生率僅為9.09%,遠低于傳統手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由于Phacoemulsification應用治療青光眼,安全性高。采用超聲技術治療,吸除的晶狀體完整,基本無殘留,再植入人工晶體,契合度高,利于術后恢復。
通過本研究,可發現使用Phacoemulsification治療閉角型青光眼,能夠幫助患者視力恢復,能夠使患者在術后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并且并發癥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