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 趙永珊


摘 ?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北京市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本文通過選取北京市內典型的科技企業開展問卷調查、深訪、座談,就北京市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之道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得到了改善。但是,北京市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侵權成本低、維權難、企業間模仿抄襲較嚴重四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需從知識產權宣傳和教育、維權服務機構體系、侵權嚴懲模式、知識產權法律和監管、人才培養五個方面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機制,從而進一步優化北京營商環境。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 ?科技企業 ?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不僅是發展軟實力,更是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北京市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的精神和指示,出臺了“9+N”等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并重點加強科技領域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科技企業營商環境調查研究》課題組對北京市科技企業的營商環境進行研究,知識產權保護是其中一個重點研究領域。課題組選取北京市內典型的科技企業開展了問卷調查、深訪與座談。參與調查的企業包括大、中、小型企業,行業涉及新能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新材料、農業科技,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參加問卷調查的企業為154家,參加訪談、座談的企業為10家。問卷調查顯示,對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表示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的企業占到六成半以上,表示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有好轉和大幅好轉的企業共接近八成。由此可見,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優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通過調查也發現北京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侵權成本低、維權難、企業間模仿抄襲較嚴重四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一、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
一是企業對于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不夠重視。在調查中了解到,一些科技企業表示不需要專利、不需要知識產權保護,就一直按現有技術生產產品、按現有模式經營發展,未意識到一旦被侵權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甚至是破產的嚴重后果。二是一些企業、公眾缺乏自覺性。比如,一家企業反映“有些人專門通過侵權牟利,并且以通過侵權獲利且不用負法律責任為榮”。三是低文化水平人群尤其是農民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比如,一家種子研發企業為本企業產品開發了防偽系統,但農民無識別能力,看不出真假商標。由于被侵權,該企業的市場份額縮水了2/3。有將近五成參與問卷調查的科技企業表示,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宣傳、教育不到位。
(二)侵權成本低
一是侵權主體不用付出賠償的代價。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約束范圍有限,比如《種子法》《商標法》等知識產權法中制定的打擊侵權的措施只能約束正規企業,但對小作坊、不注冊公司的散販形同虛設、沒有約束力,他們即使侵權,執法部門也較難找到當事人。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取證難,解決這種問題只有從源頭上遏制造假。二是侵權賠償額低。有將近六成的科技企業表示“對侵權行為的懲戒力度較弱”。調查中了解到,專利侵權案件和商標侵權案件的平均賠償數額均為100多萬元,著作權侵權案件平均賠償數額為50萬元左右。雖然近些年知識產權侵權賠償額有所提高,但與創新主體的回報期待相比、與知識產權保護要求相比,大部分知識產權案件賠償額還維持在較低水平,與市場規律不甚相符。較低的侵權成本、巨大的侵權收益是驅使一些企業侵權的重要誘因。
(三)維權難
一是維權成本高。有將近六成的科技企業提出“企業維權花費高、時間長”。幾家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的企業反映,在國內打知識產權官司耗費很多時間、精力、資金。比如,打專利侵權官司周期長,最快的一年多,通常是兩年多。這不僅會耽誤企業新產品的研制,而且企業會因投入大量精力打知識產權官司而錯失市場、得不償失。因此,一些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的企業會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通過讓侵權趕不上企業創新的速度來保護企業自身利益。二是解決途徑少。有將近三成被訪的科技企業表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途徑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知識產權替代性糾紛解決機構缺乏公信力這一問題在知識產權仲裁制度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大部分當事人在面臨知識產權糾紛時不會將仲裁作為首選,而是傾向于傳統的訴訟模式,而且能夠提供專業、高效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不多。
(四)企業間模仿抄襲較嚴重
有企業反映,對于技術創新,很多企業更傾向于“拿來主義”,相互模仿抄襲現象較為嚴重,比如通過對購買的產品注入自己的技術進行輕微改動和模仿,規避國內有關專利侵權的法律法規,或者故意利用法律法規的空白和灰色地帶,將其變為自己的產品,使模仿后的產品不被列為侵權范疇。但是,國外很多國家將此類行為界定為侵權行為。與國外相比,國內發明專利認證標準和條件存在不夠細化、不夠完善、不夠嚴謹等問題。
二、進一步加強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和教育
一是進一步推動市知識產權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委等多個政府部門加強協作,聯合舉辦“產權知識進企業”講座、知識產權高峰論壇,以及開展“知識產權宣傳走近公眾”等活動,加強知識產權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宣傳、教育和普法力度,增強企業、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促使形成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進一步加大力度舉辦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論壇、培訓,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幫助企業掌握國際知識產權規則,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發展要求,打造知識產權的“北京品牌”。三是通過加大力度開展現場咨詢活動、舉辦農民教育培訓班等方式,對公眾,尤其是農民等文化水平較低的群體進行商標識別、防偽碼使用、正式發票索要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和輔導。
(二)健全專業、高效的維權服務機構體系
一是在除生物醫藥、新材料領域之外的更多領域進一步加快建設中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這類提供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的專業機構。二是推動北京互聯網法院通過充分運用區塊鏈等先進技術以及在案件受理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訴訟網絡化服務,進一步提升辦案效率。三是推動建立獨立于專利代理機構、法院之外的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負責對知識產權官司的輸贏進行事前評估,讓企業在進入訴訟程序之前對于案件的結果有正確的預估,避免不必要的費用、時間、精力等成本支出。四是為科技企業提供綠色辦事通道,簡化申報材料、簡化流程,并就企業辦事流程制定詳細、明確的說明,為企業提供便捷、完整、驛站式解決方案。
(三)建立知識產權侵權違法的“經濟處罰+信用處罰”模式
一是政府推動技術交易所、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等機構與法官、律師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結合法官及專家的建議、訴訟材料、個案賠償、市場行情及司法認定等因素,從多個維度設計、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為司法審判提供可靠的證據支撐,推動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制度盡快融入到司法實踐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法定賠償、增加與市場價值相契合的賠償。二是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加重對惡意侵權、重復侵權等嚴重侵權行為的懲罰性制裁力度,將違法成本顯著提高上去,對侵權行為形成強力震懾,推動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更好地落地實施。三是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將知識產權違法違規行為納入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記錄,建立知識產權黑名單,對于有侵權違法行為的企業在征信上扣分,并給予聯合懲戒。
(四)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法律和監管保障
一是通過與國際對標引入創新產品的局部保護是大勢所趨,也是更為合理的。北京應進一步細化專利認證標準和條件,并提早為《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等的細化和完善做好準備。同時,執法隊伍和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支持和幫助。二是通過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整合知識產權相關政府部門的數據、資源,促使知識產權分散管理轉變為集中、高效管理,從而提升政府部門打擊知識產權領域侵權行為的效率。三是注重源頭打假。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與跨區域部門聯動機制,加強監管,讓假冒產品不能落地、不能進入市場。加強打假責任制的落實,對打假不力、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情況較為嚴重的地區,要追究當地主要領導的責任。工商部門、新技術新產品認定等管理部門要在商標保護、技術產品保護、品種保護方面進一步加強監管。
(五)加強知識產權領域復合型、專業型人才培養
一是政府要加強支持和推動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學院,開設知識產權相關專業和課程等,培養懂法律、懂技術、懂國際慣例、懂談判的專利代理等多元復合型人才。二是加大力度發展市場化的知識產權培訓機構,并加強管理。遴選推薦一批培訓質量好、市場認可度高、實力強的機構與中小科技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品牌推廣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培訓服務對接。三是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教育培訓,提高法官、技術調查官等的學習、研究能力,推進知識產權審判隊伍的專業化、正規化、國際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陳錦川.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有效遏制侵權行為[OL].http://www.iprcn.com/IL_Zxjs_Show.aspx?News_PI=5845,2016-12-09.
[2]肖冰,肖尤丹,許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企業創新的互動機制研究——基于專利侵權訴訟的分析[J].科研管理,2019(12).
[3]知產力.確定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基本途徑及方法[OL].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81390902&ver=2151&signature=89qtrubyUCpFn2I3cIdPDWy0hA9GLQS9Fjnta2iwybMebbmLqHPHxiVJ2pTnXFtGoXOxoDNUIcOC9xye3*qABTFjFKBnYXyh3BDd8XWdhH9QqKmLU8dnkaQPU5jVoerS&new=1.2017-12-03.
[4]周榮軍.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的影響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9.
(作者單位: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
責任編輯: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