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羽毛球運動因為其運動量適中、活動時間自由、場地要求不高、經濟實惠等深受廣大群眾喜好。更廣的受眾使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群眾需要切實可行的等級評價對自身羽毛球技術有準確定位。因此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及邏輯分析法,對目前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評價標準進行歸類整理。研究得出“文件型”和“學術型”等級評價評價標準因為各種因素不利于廣泛使用,“積分型”等級評價標準利于推廣。
關鍵詞:羽毛球? 技術等級? 可行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4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a)-0211-02
Abstract: Badminton is popular among the masses because of its moderate amount of exercise, free time, low requirements for venu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wider audience makes the masses involved in badminton sport need to have a feasible rating to accurately position their badminton skills.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classify and sort out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the current badminton technology. It is concluded that "document type" and "academic type" gra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not conducive to extensive use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and "integral type" gra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on.
Key Words: Badminton; Technical grade; Feasibility research
羽毛球是深受我國男女老少喜愛的一項運動。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大眾健身的需要,羽毛球運動快速發展;羽毛球運動等級評價標準也如雨后春筍遍布在各大羽毛球場館內。因此就要確定一類羽毛球等級評價標準能代表羽毛球參與者綜合技術水平,又能應用于羽毛球運動的更高層面推廣。
1? 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
由于“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的研究目前還處于初始階段,所查閱的國家政策性文件和學術研究中均沒有對“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進行相關界定。本文的“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是指除國家體育總局注冊職業羽毛球運動員以外,針對參與羽毛球運動普通大眾的羽毛球技術進行級別劃分。文中將其分為3類:第一類是官方出臺的“文件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主要是國家體育相關部門或中國羽毛球協會制定、頒布和推廣的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評價標準。第二類是以民間組織或推行的“積分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評價標準,主要是以積分進行等級劃分,主要是將羽毛球技術量化以后編入某個等級,而后按照積分相近原則安排對手,再根據比賽輸贏得到的積分升入或者降至某個等級。第三類是通過科學研究提出的“學術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主要是運用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選取指標,并且通過相關數據分析,實驗后期驗證后得出學術研究性羽毛球等級評價標準。
2? 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發展現狀分析
2.1 “文件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劃分可行性
2019年4月,中國羽毛球協會推出《羽毛球運動水平等級評定方法》,等級分為成人級別和兒童級別。成人級別由高到低分為共11個等級,其中從國際級運動健將到三級運動員認定是運動員參加官方指定的正式比賽,獲得成績以后方可申請等級。四級運動員到六級運動員需要參加中國羽毛球協會舉辦的群眾性比賽獲得成績以后可申請等級。七級運動員到九級運動員需參加官方指定等級測評,方可拿到運動等級。該種等級具有以下特點。(1)雖然適用群體為羽毛球愛好者,但是實際參與面小。(2)等級劃分直接沿用專業運動員等級劃分標準,并且六級運動員以上均要參加比賽獲取名次,對于大眾愛好者通過評測只有3個等級。(3)技術劃分細致,突出羽毛球技術專業性。(4)宏觀性強,國家有關單位制定適合全國各個地區,不同年齡段參與的整體性文件,讓愛好者參與性交叉。(5)作為羽毛球技術等級考評點,需要申請,經主管部門批準以后方可開始,但是還需要考慮考評員、場地等各類因素,頗為繁雜。
綜合以上特點分析得出,要使“文件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在羽毛球愛好者中推廣,首先需要將等級劃分更為細致,尤其是七級運動員到九級運動員,更準確地進行劃分,才能讓普通大眾參與到評級;其次專業技術要求不能太高,實施考評過程中,操作需要簡單、方便。最后考評點要就近展開,簡化程序,這樣能充分調動大眾參與的積極性,自發參與到等級考評其中。
2.2 “積分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劃分可行性
目前全國范圍應用較為廣泛的有2個積分等級制度,分別是“天羽”和“羽眾”2個等級制度。2012年天天羽毛球網推出了面向全國羽毛球運動參與者的一套完整的衡量體系,該體系包括級位標準、級位設定、級位升降機制和級位積分賽等子體系組成。目的是為了通過級位系統讓羽毛球運動具備一個相對科學和量化的衡量標準,并將應用于業余羽毛球賽事的報名、比賽當中。通過綜合能力和比賽實戰能力將業余羽毛球選手的技術分為1~10級;10個不同等級對應6個不同的段位:地區初級、地區中級、地區高級、全國高手、體校/特招和專業退役運動員;以上2個自我衡量的標準下,天羽級位也會設立不同等級的級位標桿運動員,這些運動員將會代表不同級位的標準衡量水平。通過定級以后的運動員可以通過天羽各級別積分賽改變自己的級位。“羽眾”羽毛球分級賽是由北京甜區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辦,打破傳統的以年齡分組的方法,將選手按照競技水平分為“風林火山”4個等級,選手按照各自對應的級別參加羽毛球比賽,4個級別都有級別的基本描述和量化指標。基本描述為羽毛球參與者的技術動作是否標準,量化指標為羽毛球愛好者近期參與羽毛球各種比賽獲得名次。
由此可以看出“積分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劃分主要有以下特點:(1)積分賽無門檻要求,大多數羽毛球愛好者都沒有經過嚴格培訓和訓練,技術水平較低,積分賽等級劃分較為細致,使得每一個只要拿著羽毛球拍的愛好者就可以參與定級;(2)積分賽在愛好者定級后,依靠積分相近編排原則,確保了羽毛球運動參與者的娛樂性、趣味性、競技性,使其可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3)同一種等級積分在不同區域或城市之間是被承認的,所以因各種原因產生變動去到新的城市或地區,積分不清零,實現積分終身制,也全面體現全民健身的宗旨。
2.3 “學術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劃分可行性
“全民健身”背景下,全國各個高校,尤其是體育專業院校師生都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制定出技術等級劃分標準,知網查詢設計論文10余篇。該種等級劃分主要特點是:(1)羽毛球專業技術劃分細致;(2)指標選取遵循科學、客觀等原則,得出指標屬于理論化研究成果;(3)等級劃分注重技術達標,未體現技術評價;(4)文獻研究樣本量較少,雖做實證性驗證,但是不能代表全體大眾技術水平;(5)在羽毛球參與人群中推廣實際意義較少,無推行主體機構。因此“學術型”大眾羽毛球等級很難在社會中應用。
但是“學術型”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評定也有優點。首先等級評價的研究者多為體育專業院校教師或學生,他們了解評價等級的制作流程,可以更科學地對學生進行羽毛球評級考核、學分增加、獎勵等,因此對各類高校校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有較好的推廣意義。
3? 結語
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評價標準主要有繁瑣復雜的“文件型”、專業研究的“學術型”和簡便易推廣的“積分型”3種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評價。“文件型”評價特點是突出被測人員整體技術水平,專業技術劃分細致,但評價機構進行大規模級別測評,耗費大量成本,因此在大眾羽毛球人群中推行可行性不高。“學術型”大眾羽毛球等級評價的特點是突出評價等級標準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嚴謹性”,普通大眾羽毛球愛好者基本上沒有機會接觸到學術研究成果;因此它在大眾羽毛球人群中推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因為學術成果的原因,高校教師接觸可能性較高,高校可以采用此類評價標準對學生參與體育課進行更科學化、準確化評價。“積分型”大眾羽毛球等級評價突出參與羽毛球人群在比賽中的實戰表現,以積分的多少進行等級劃分;該評價標準對技術的專業性掌握要求不高,但是對大眾而言簡便易操作,具有極高的普及型和實用性,易于大眾羽毛球人群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睿馳.業余羽毛球人群技術等級評價標準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
[2] 陳彬.大眾羽毛球技術等級標準的研制[D].深圳大學,2018.
[3] 楊蕊,朱亞成.大眾羽毛球運動研究進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