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這個村子太美了,簡直就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畫。”“這個院落很別致,里面這些具有鄉土氣息的老物件,一下就讓人覺得回到了過去。以后節假日,我要經常帶孩子來這里體驗農村生活。”……得益于“特聘村主任”的出謀劃策、苦干實干,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黃桷壩村短時間內就從偏遠山村“搖身一變”成為城里人眼中的“詩和遠方”。
5月29日,瀘州市鄉村振興“特聘村主任”現場會在納溪區召開,在參觀到上馬鎮黃桷壩村時,各區(縣)參會人員連連稱贊。
在納溪區先行先試、作出寶貴探索的基礎上,瀘州市統籌謀劃,及時安排部署,推動“特聘村主任”工作在全市鋪開。
找準破題關鍵點
從部隊退伍后,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街道走馬村的孔令林從技術工人、銷售人員做起,一步步發展壯大,并成立了酒類銷售公司。2016年,他回到走馬村創業。
在走馬村任職的兩年間,孔令林走遍了村里大大小小的角落,也看出了問題。走馬村大片的土地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有兩個原因:一是靠種地收益太低,城市里的房價、物價漲了好幾倍,但農產品的價格卻沒怎么漲;二是風險太高,規模化經營后農產品不僅面臨銷路問題,而且農村地區交通不方便、農產品損耗率比較高,并且絕大多數農民沒有其他產業。
孔令林很心疼那些撂荒的土地,而村上的發展僅靠一次又一次的捐款捐物并不能長久解決問題。“走馬村自然資源并不差,但缺乏專業人才去干。”孔令林嘆息道。
走馬村的困境和孔令林的焦慮,也是瀘州市推動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之一。
瀘州市人才辦負責人金忠全圍繞鄉村振興工作列舉了當前存在的困難、問題和短板。在產業振興上,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集中連片大型基地數量較少、農業產業鏈條不完善、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高。在人才振興上,瀘州市農村空心化、農業副業化、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分別為13.12萬人、7600人,分別只占瀘州市總人口的2%和0.1%。”金忠全給出了一組數據,并坦言農村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問題十分突出。在組織振興上,全市2019年還有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36個,占總數的10.2%。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因此,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勇于創新、靶向發力、力求實效,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找準破題破局的關鍵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開展‘特聘村主任探索,是推動鄉村人才建設的有效舉措。”金忠全說。
提升基層干部人才支撐能力
在納溪區先行先試,初步探索出一條“人才有舞臺、鄉村得振興、企業獲發展、村民享實惠”的“四贏”之路后,瀘州市委八屆八次全會要求“提升基層干部人才支撐能力,探索實施‘特聘村主任工作”。
1月底,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就全市“特聘村主任”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對“工作目標”“選聘要求”“實施步驟”“管理服務”等提出明確要求。4月初,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把該項工作納入全市人才工作總體安排和對區縣人才工作目標考核內容。瀘州市各區縣正積極推進,在切實抓好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及時做好“特聘村主任”試點工作。
2018年,孔令林根據走訪調查和多年做生意積累的經驗,成立了瀘州康悅浩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和捷順越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與走馬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主營物業管理服務、果蔬收購配送等業務。公司一方面解決村里勞動力就業問題,另一方面解決農民銷售難問題。
4月,孔令林成為瀘州市龍馬潭區首批“特聘村主任”之一。在他看來,“‘特聘村主任是榮譽更是責任,而且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為更好地履行“特聘村主任”職責并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孔令林計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共同探索,通過成立股份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打造更加規范專業的高水平物業行業隊伍,承接轄區范圍外的業務,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帶動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對此,孔令林滿懷信心,“鄉村振興,需要腳踏實地,我要為走馬村的發展繼續奮斗,繼續貢獻力量,才能不負重托。”
瀘州市各區縣積極推進“特聘村主任”工作,在“宣傳發動”會上,古藺縣召開座談會27場次,發放邀請函124份;龍馬潭區加大宣傳力度,32個行政村近200人報名參加選聘;市委老干部局積極動員一批老領導支持家鄉建設。在“確定人選”上,敘永縣認真征求紀委、公安、市場監管、稅務、應急等部門(單位)意見;江陽區嚴格資格聯審,取消5名報名人員選聘資格……截至6月28日,全市有647個行政村選聘鄉村振興“特聘村主任”655名,覆蓋了56.6%的行政村。
根據瀘州市的計劃,明年將實現“特聘村主任”行政村全覆蓋。“開展‘特聘村主任這項工作是鄉村人才振興的有益嘗試,我的理解是:人才需要舞臺,農村是個大舞臺;鄉村振興需要引領,‘特聘村主任是引領鄉村積極探索先進生產力的有益嘗試。”金忠全說。(責編/黃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