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鑫宇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根基所在,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司法所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的最基本單位,是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首道防線,是普法依法治理的一線陣地,也是社會治理的“凈水池”和法治良序的“孵化器”。
為加強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建設,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月,我省司法廳印發了《“楓橋式司法所”試點創建實施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在全省范圍內啟動“楓橋式司法所”試點創建工作。圍繞“黨建引領”“人民主體”“三治融合”“服務大局”四大標準,全省113個首批試點基層司法所正著力打造“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優良、設施完備”的“楓橋式司法所”。
為基層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這里是服務百姓的前沿陣地,是開展普法宣傳、人民調解、公共法律服務、社區矯正等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站……作為群眾接觸法律服務的重要窗口,基層司法所切實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曾經,因基層司法所建設滯后,隊伍建設薄弱,基層司法所“辨識度”不高,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以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摸清底數、夯實基礎、強化規范、統籌推進、普治結合,2018年以來,我省司法所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司法所硬件面貌脫胎換骨。
凝聚力量,奮力前行。《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把基層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統籌推進法治建設,承擔行政立法、行政執法、法治宣傳、法律服務、刑事執行等職責,融教育引導、強制管控、柔性治理、理性調和于一身,發揮著前端培育與預防,中端治理與調節,后端懲戒與矯治的作用,承擔著為全省城鄉基層治理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堅強法治保障的重要職能。”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劉志誠介紹,為此,我省于4月順勢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楓橋式司法所”創建工作。
“力爭到2020年底前,分區打造至少30個覆蓋城區、城郊、農村、景區、牧區等不同類型的省級‘楓橋式司法所樣板;力爭到2021年,省級‘楓橋式司法所達到100個以上,實現市(州)全覆蓋;力爭到2022年,省級‘楓橋式司法所達到8%以上,市級‘楓橋式司法所創建面達到20%以上,縣(市、區)級‘楓橋式司法所覆蓋面達到40%以上。”省司法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負責人茍玉倫表示,9月上旬前,各試點縣(市、區)、市(州)司法局將分別組織檢查驗收,11月底前,由省廳召開總結推廣大會,并從已命名的“楓橋式司法所”中推選一批最受群眾喜愛的基層司法所所長。
圍繞四大標準創建“楓橋式司法所”
實踐證明,基層司法所扎根基層、貼近百姓,在基層法治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樣的司法所才算“楓橋式司法所”?《意見》提出了四大方面、12項具體內容,即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司法所戰斗堡壘作用;堅持人民主體,創新做實新時代群眾工作;堅持“三治”融合,提升司法所依法治理水平;堅持服務大局,提升司法所服務中心工作水平。如今,在基層,這些要求已經轉變為切實為群眾提供服務的真實寫照。
“‘視頻12348平臺真是便民、利民的好平臺,我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了!”家住成都市郫都區安德鎮的郭先生感嘆,近期,他到安德司法所通過“視頻12348平臺”視頻連線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中心即刻接通后端律師事務所為他解答工傷相關法律問題。
今年2月,在一次操作事故中,郭先生大拇指折斷、食指骨折。但郭先生所務工的工廠并未為他購買社保,還想推卸責任不愿承擔相關賠償。無奈之下,郭先生準備通過訴訟途徑維護自己權益。不了解工傷相關法律知識、經濟困難的他向郫都區安德司法所求助:希望申請法律援助。于是,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即刻為他接通法律援助中心,在線為他辦理了法律援助受理。
創新做實新時代群眾工作,以司法所信息化建設為抓手,郫都區司法局通過借勢發力、順勢而為,大大提升了司法所服務效能,初步探索出基層司法所工作科學發展的新路子。這也是全省司法系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創新工作思路,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幕。
“司法所建設得好,工作開展得好,基層法治建設才能有堅實的基礎。”茍玉倫說。行者方致遠,奮斗路正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川司法行政將緊扣新的職能定位,深入踐行司法為民理念,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把司法所打造成最堅強的“法治堡壘”。(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