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管理是保證一個班級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師生關系友好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對于正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來說,班級管理工作往往很難開展下去。本次研究對初中生叛逆期的教育引導策略進行分析,充分考慮了叛逆期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認知習慣,是實現班級管理創新發展的積極探索。
關鍵詞:班級管理;初中生;叛逆期;教育引導
身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在行為和認知上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和叛逆性。這使得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總是無法把握節奏,也難以見到良好成效。我覺得,對存在叛逆情緒的初中生,在教育管理中最應該避免耳提面命、反復嘮叨,避免單方面強制性的說教和約束。以情動人,尊重人格,體現關懷,這樣的管理策略才更有效。
一、 面對叛逆期的學生,“硬剛”不如“懷柔”
對于叛逆期學生的管理,很多老師都覺得頭疼。但我們常常見到,一些老師對于叛逆期學生的管理都像是一種持久戰和攻堅戰。每當有學生出現叛逆情緒,不服從班級管理,不聽話的時候,老師的做法通常都是批評教育。但正因為學生的叛逆,導致老師的說教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連帶著師生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僵化。有些老師發現學生屢教不改,最終就會產生“不可救藥”的想法,對學生逐漸的放棄。而學生在叛逆情緒的影響下,也只能越走越遠,成績受影響,同學關系受影響,學習熱情消退,逐漸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事實上,我認為無論是師生關系的發展,還是針對叛逆學生的教育引導,老師都應該選擇更加靈活的應對方式。采取迂回戰略和懷柔政策,積極轉化學生的叛逆情緒,實現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這才能為我們后續逐步消除學生的叛逆心理,做好學生管理創造有利條件。
二、 班級文化熏陶,在班級活動中消除叛逆心理
進行班級文化建設,開展班級活動,通過樂觀、向上、和睦、友好的班級氛圍引導學生叛逆情緒的轉化,這是更好的策略。老師可以利用自習或者午間時間組織小型的班會活動。老師要坐到學生中間去,跟同學們討論一些關于生活、關于學習方面的話題,用來打消師生之間的隔膜,同時也緩和同學之間的關系。
比如設置一個話題為“關于玩游戲,我有話說”的活動,老師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思考,然后請大家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能再擺出一副“玩游戲有罪”的姿態,而是應該從一個游戲玩家的角度去談,玩游戲對生活、對心情的好的影響,談自己是否有過玩游戲的經驗。談自己喜歡玩什么樣的游戲。老師自己要做表率,把玩游戲這個話題談開,讓其他同學得到鼓舞和啟發,進而形成話題氛圍,讓更多同學參與討論。我們應該嘗試樹立一種健康的游戲觀,即玩游戲可以,那也是一種消遣方式。但玩游戲要掌握程度,不能因為玩游戲廢寢忘食,荒廢學業。
我們設置的每一個話題,每一個活動,都可以針對學生叛逆情緒的具體表現去操作。這樣才能讓叛逆心理的轉化與消解更加有針對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初中生就是對玩游戲感興趣,也經常因為愛玩游戲被家長批評指責。老師用一種談話交流的方式將玩游戲的正確觀點傳遞給學生,這要比硬性要求,盲目指責更有現實意義。
三、 從叛逆學生中挖掘閃光點,轉化情緒為學習動力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造成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身的行為或者觀念不被認可,總被否定。因為被否定,因為不服氣,所以產生叛逆情緒,想要抗拒,想要表達不滿。這給我的啟發是,不妨換種思路,從否定學生的行為到鼓勵學生的行為,從只看到學生不對的地方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認可與反對,鼓勵與約束中此消彼長,讓學生的叛逆情緒得到轉化,這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們班有同學平時叛逆情緒較重,但我發現這名同學在繪畫方面很有特長,經常課本課桌上亂畫一些東西,卻也畫的惟妙惟肖。了解到這個情況,我就會經常在組織班級活動的時候請他發揮一下才藝,比如布置班會氛圍的時候,讓他在黑板上畫一些肖像或者花鳥畫;又或者我們組織同學參加志愿者活動的時候,請這名同學設計班級標識制作成袖章、徽標;老師用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閃光點發掘出來,讓這名同學獲得認同感、榮譽感和自信心。這樣根本不需要老師去耳提面命的教導,學生自己就會因為體會到榮譽感和自信心而調整了心態,化叛逆消極為積極主動,在班級活動,教學活動中有了更好的表現。
四、 結語
班級管理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的不是反復強調課堂紀律和教師權威,而是要體現師生關系的真摯友好,師生互動的通情達理,問題處理的公平合理。要做到以情動人,尊重人格,體現關懷。如此才能達到春風化雨的感染效果,讓學生積極主動服從老師的管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班級秩序。
參考文獻:
[1]李嚴富.初中生叛逆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理路[J].新課程研究,2019(2):108-109.
[2]夏正恬.初中生叛逆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和對策[J].學周刊,2017(3):92-93.
[3]付衍正.無意識教育在初中生叛逆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運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99-100.
作者簡介:
王瀟華,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