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文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陜西“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再次指明了陜西發展的總目標,并提出新的五項要求。其中“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要求,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對2015年來陜考察時要求陜西“要找準定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指示精神的發展和提升,也是他在肯定陜西近年來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基礎上做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和期待。
著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同改革開放相伴相生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相應地,陜西要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最終還是要靠經濟社會的發展。
當前,我省面臨著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既闡明了我省在追趕超越上面臨的機遇,也指出了制約陜西發展的突出短板依然是開放不足。因此,陜西的追趕超越和發展需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原則要求和路徑措施
全面深化改革任務進入了“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階段。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陜西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確定的近700項涉及改革事項中,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七十五,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建立,各領域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一些重點改革還走在全國前列。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我們要在抓改革方案協同的基礎上,繼續抓改革落實協同,更要抓改革效果協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舉措。”我省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陜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繼續深化市場秩序整頓。
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強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設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要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完善重大風險防范、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管理等制度機制,增強平安建設整體性協同性。另外,針對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要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公共衛生法治、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應急物資保障等體系建設。通過深化“放管服”、國資國企、農村、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改革,將改革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要奔著問題去,特別是面向基層群眾的改革,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蔽覀円煌母镩_放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全省廣大人民群眾。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現出來,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使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在新時代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耙粠б宦贰苯ㄔO使陜西這個不沿江、不沿邊、不沿海的內陸省份的區位條件發生了有利于實現追趕超越的重大轉換。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是陜西的重大機遇和使命擔當。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陜西位于祖國版圖幾何中心,是我國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毗鄰省份最多的內陸省,也是通向中亞和歐洲的重要門戶,區位條件優越,戰略地位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省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西部開放力度的歷史機遇,發揮和用好綜合交通重要樞紐和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的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著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大力打造新高地、拓展新空間,使對外開放成為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的新優勢。
必須發展樞紐經濟,發揮第五航權功能,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和米字型高鐵網建設,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在陜西布局全球中心或區域性中心,帶動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融資租賃、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補產業布局的短板,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現代供應鏈。
必須發展門戶經濟,加快“國際運輸走廊”和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著力打造交通商貿物流、國際產能合作、科技教育、國際文化旅游、絲綢之路金融五大中心,不斷增強開放集聚、輻射集散的能力。必須發展流動經濟,辦好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等展會,發揮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等作用,用好物流中心、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國際港務區等平臺,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構筑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增強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流動聚合,為追趕超越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也為我國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營造良好的思想環境
“追趕超越”寄托著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的殷切希望,凝聚著全省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心聲,承載著幾代干部群眾的努力奮斗,是當前三秦大地最鮮明的主題和旋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省上下“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既要抓住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又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搶抓和創造機遇,創造新的更大業績,邁上新的臺階。我們必須解放思想,跳出“城墻思維”,放眼全球,從中國看陜西,增強追趕超越的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
要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自覺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覺從沉湎于漢唐盛世的歷史迷夢中驚醒過來,不能把陜西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變為阻礙未來發展的歷史包袱,更不能在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功勞簿上裹足不前。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要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本地方本部門存在的突出問題,自覺服從、服務改革大局,當改革開放的促進派、實千家,以只爭朝夕、真抓實干的勁頭和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氣魄,在新時代各項工作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 (本欄目由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協辦)西安咸陽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