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勇
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而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聚焦“補短板”,實施精準攻堅,以咬定青山不松勁的定力、中流擊水披荊斬棘的魄力、實事求是分類攻堅的辨別力、眾人拾柴抱團取暖的合力,下足“繡花功夫”,實現脫貧收官。
要有咬定青山不松勁的定力。當前,脫貧攻堅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防止松勁懈怠、精力轉移。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并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大幅減少,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各級黨員干部要繼續履職盡責、不辱使命,保持清醒頭腦,強化責任擔當,堅持節奏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不麻痹、不厭戰、不松勁,以“釘釘子”精神在抓緊抓實抓細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上下功夫,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要有中流擊水披荊斬棘的魄力。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加大了脫貧攻堅的難度。入之愈深,其進愈難,部分群眾可能會因“疫”返貧、因“疫”致貧。而在已脫貧的地區中,還存在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群眾就業不穩定等現象。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已到了最后沖刺階段,黨員干部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和干勁,堅定不移地干、久久為功地干、盡心竭力地干。
要有實事求是分類攻堅的辨別力。脫貧攻堅是一項復雜性、系統性工程,涉及貧困群眾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抓住脫貧攻堅“牛鼻子”,明確“攻”的方向、把準“攻”的脈搏顯得很重要。黨員干部面對脫貧攻堅中的“短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要讓貧困群眾“富口袋”,就要讓其先“富腦袋”,堅持“扶智”與“扶志”并行,靶向攻堅,確保貧困群眾扔下“思想包袱”。再比如,要讓貧困群眾獲得致富奔小康的“持久活力”,就要打造一批地方特色產業,給貧困群眾培育“有盼頭、有出路”的產業。
要有眾人拾柴抱團取暖的合力。當前,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其艱巨性、復雜性不言而喻。打好脫貧攻堅戰,歸根結底是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切脫貧攻堅工作圍著群眾辦,把工作做到位、做到群眾心坎上。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群眾是扶貧開發的受益者,更是推動者。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始終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凝聚強大合力,脫貧致富奔小康。(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