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市龍門鎮龍門小學,陜西 韓城 715405)
【教材依據】
本節課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20 以內退位減法”的第10課時,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實意義的一次擴展。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落實“四能”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驟。現代數學教學提倡素材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操作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聯系實際,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量的多少的基礎上,通過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結合學生操作討論來豐富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認識。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學內容是引導學生明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用減法計算。教材通過擺一擺等實際操作,利用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通過交流探討,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中去掉另一個數,剩下的就是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的,從而用減法算的算理。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20 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知道告訴總數和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并對生活中比較兩種物體的個數誰多、誰少,多幾個或少幾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關鍵是用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主要讓學生掌握算理有一定困難。讓學生明確這類問題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就能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方法與途徑: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應用題,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與評價: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歸納,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表現出兩個數比較用減法,同時使課堂練習扎實有效。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選擇算法。(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小棒來體會兩個數的大小,從而對比出相同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
教學難點: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用減法計算的算理。(讓學生知道從12 個里面去掉小雪和小華同樣多的個數,剩下的部分說是小華比小雪多套的個數,所以用減法計算。)
多媒體課件,小棒
(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
1.口算。
11-2= 16-8= 17-9= 13-4=
14-6= 13-7= 12-5= 16-9=
2、比多少
( )多,( )少
○比△多( ),△比○少( )
師: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
生: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出來的。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比多比少的問題。
揭示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二)新授
師:同學們,你們到金塔公園去玩耍都喜歡玩什么項目?
生:射擊、海盜船、摩天輪、套圈等,
師:今天老師帶領大家研究與套圈有關的數學問題,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課件出示例題例6
1.學生認真觀察主題圖、理清題意。
同學們,你從圖中都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雪套中8 個,小華套中12 個。
生:這個題要求的問題是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小雪套中8 個,小華套中12 個。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師:你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嗎?
多指幾名學生說說這道題完整的意思。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讀題、識題的能力。)
2.明確多少。
師:你們知道誰套中的多?誰套中的少?
生:小華套中的多,小雪套中的少。
3.合作探究減法算理。
師:想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你會解決嗎?
生1:擺小棒代替他們套的圈。
生2:畫圓來代替他們套的圈。
生3:我可以算出來。
師:同學們可以擺一擺、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1)擺一擺或畫一畫
師:請大家用擺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擺小雪的個數,第二行擺小華的個數。學生動手擺小棒,并向學生說明小雪和小華的個數要一個對一個地擺,這樣便于觀察比較。
師:哪一行擺得多?誰擺的多?誰擺的少?
生:第一行多,小華多,小雪少。
合作探究:
①哪一部分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
②哪一部分是小華比小雪多的?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交流,指生匯報。
生:左邊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右邊是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
師:小華比小雪多幾個?
生:多了5 個。
啟發學生思考:小華比小雪多擺了幾個就是小華比小雪多套的個數。
(設計意圖:要讓一年級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算一算
剛才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知道小華比小雪多擺了5 根小棒,就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了5個。那么大家想一想,這一道應用題告訴我們的條件是什么,要我們求的問題又是什么?
師:要求小華比小雪多套幾個,就是從12 個里面去掉哪一部分就是小華比小雪多套的個數。用什么方法計算?如何列算式?
生:要求小華比小雪多套幾個,就是從12 個里面去掉小雪和小華同樣多的個數,剩下的部分說是小華比小雪多套的個數,所以用減法計算。
請學生列式:12-7=5(朵)
口答: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 個。
小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用減法計算。
(設計意圖:從直觀的操作過渡到理性思維,能讓學生對兩個數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的算理理解清晰學習也輕松。)
(三)拓展題
1.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
課件出示小棒圖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小棒圖,讓學生明白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就是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所以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用減法計算。
指生板演。
2.小華套中和小雪套中相差幾個?
學生看自己擺的小棒,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列出算式。
(設計意圖:運用轉化數學思想,將新問題轉化成舊問題加以解決,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
(四)課堂檢測
1.教材21 頁做一做。讓學生讀題,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再列式計算。
2.教材23 頁的第5 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教材23 頁的第9 題。
①讓學生讀題,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強調: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找準有用的條件。
②你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同桌倆,一人提問題,一人解答。
(設計意圖: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同時也能鞏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或相差幾的應用題,解題時,首先要弄清誰和誰比?要算出誰比誰多幾(少幾),就要從多的數中去掉它和少的數相同的部分,我們用減法計算。
作業設計:練習五第7、9 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小雪套中8 個,小華套中12 個。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12-7=5(朵)
口答: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 個。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學習這一內容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本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算理和算法。在教學中我盡量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機會,在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基礎上,讓他們自主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操作,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讓學生自主探索,親歷獲取知識的過程,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我有效的利用擺小棒或畫一畫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在學生有了觀察、操作的感官認識,以及自己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具體操作進行必要的抽象與概括,逐步獲得對數學問題的實質認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
不足的是在讓學生探究哪一部分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哪一部分是小華比小雪多的?有少部分學生能列對算式但是不會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還有練習題設計趣味不夠濃。針對兩個問題,平時教學中要多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練習題趣味性,提高課堂實效性。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多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