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縣文物保護中心,安徽 蒙城 233500)
城隍廟大殿的東山墻上,鑲有一塊明朝萬歷乙未年間的青石碑,碑文是《重修城隍廟正殿記》。碑長 60 厘米、寬 60 厘米、厚約12 厘米、全文 12 行、239 字,迄今已有424年的歷史,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與史料價值。
石碑記載如下:
蒙城有城隍廟,其來舊矣,第遠不可嵇。
國朝洪武四年(1371年),始創于此處。永樂丁酉,災于火后,復尋建尋頹,及今而大壞已。若室若廡若門階且無論,至所謂正殿者正樓神之區,而合邑觀瞻倶仰屬。然可今其大壞也邪。守廟道士劉敬億魯,募化十方。然議多功少,遷廷愈不可支,涇稷誠有日謹捐金若干兩,鼎建祠宇,恢舊觀規而增飾之幾幾,越月,厥功遂成,而修室廡門階者鱗次興起,已茲舉也,謂非涇之倡也不可,然北乃神之默相涇也。何功豈敢,以是自明,唯用以紀年月云爾。
信士 張涇
信婦 曾氏
長男 廷鑑男婦王氏 次男 廷欽男婦何氏
孫男 冀載 鱗生 保等
萬歷乙未季冬(1595年) 朔家薰沐頓首書石
末學竊以為碑文大意:蒙城有城隍廟,它的來歷已經有很久了,從遠古什么時間有的,現在已經不可考核了。
明朝洪武四年開始在此處建城隍廟。到永樂丁酉年,火災之后不久,又在原址重建,建立不久又毀,到現在已經毀壞的很嚴重了。至于房屋、至于廊坊、至于門臺階,暫且不論,至于正殿,供奉有城隍爺的神像,是全縣人民觀瞻叩拜的地方,怎么能使它越來越嚴重地毀壞下去呢。
守廟道士劉魯(道號敬億),向十方眾生化緣,乞求布施,結果是議論的多,捐錢做功德的少,隨著事物的遷移,把時間往后推,毀壞嚴重的地方更加不可支撐,張涇經過多日認真思考后,為表達自己的恭敬心,慎重決定不管花多少錢,都由我捐資,盡全力一定要把城隍廟修建起來。不僅恢復了城隍廟原有的規模,還多處增加了人物形貌的華美,過了一個月,這件功德事順利完成。
已修的房屋、廊坊、門臺階像魚鱗般密密的排列著建了起來。今天修廟這件事,說若不是我張涇帶頭倡導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對著老天爺說,是神靈暗中輔助我,才得以完成。我有什么功勞?哪里敢認為是自己圣明,只是用來記錄年月罷了。
閱讀碑文,我們便深深地感受到:張涇對天地的敬畏心和對天地神靈的恭敬心,或許這就是古人對天人合一生活的向往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愿望。同時也體現出蒙城人民有理想、有作為、有擔當的優秀美德。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植根的沃土,是文化的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我們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用蘊含其中的精髓來滋養當代人的精神世界,振興人民的“天下興之,匹夫有責”的坦蕩意識,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禮義廉恥的榮辱觀,潛移默化地提振人的精神力量。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繼承才能更好的創新”。秉承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
蒙城縣志記載:“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縣城東門內建城隍廟,坐北朝南,東西兩側分建土地祠、增幅祠。進正門建面北花戲樓,正殿塑金面城隍高4米,另有木胎神像端坐太師椅,以備抬著出巡和祈雨時所用。東西配殿分塑十殿閻君和九幽十八層地獄的陰間懲罪場面。東西院墻有圓門,橫額鐫‘片石孤云’‘明池皓月’。后院建藏經閣。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張天師圣誕)為會期,屆時鐘磬齊鳴,香煙繚繞,道徒群集。”
從縣志上的記載看與碑文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城隍廟系明代道教建筑,現存卷棚三間,大殿三間,藏經閣樓三間兩層。有城隍廟就有城隍神,城隍爺是一個城市的守護神,大多由有功于當地的名臣或民族英雄擔任。關于我縣的城隍爺,民間傳說:“天神下界,大帝城隍;三察紀督,九村十八寨”。當然,這是傳說故事。
我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地下地上遺存有豐富而厚重的文物,這些文物都是我縣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有力的教材。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蒙城故事,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群眾,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城隍廟 1982 年10月公布為縣級保護單位,2015年2月27日公布為市級保護單位,2019年3月28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文物局擬將城隍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眾教育館(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鼓樓(原址重修)這片古建筑群打捆申報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文化自信的新時代,期盼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文物保護志愿者的行列來,充分利用社會財力和人力,加強文物保護: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像愛惜自己生命一樣保護好文物,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增強文物保護的意識,進一步提高保護文物的認識。
文物局組織人員,多次到相關單位和張姓人家走訪,詢問大德張公的后人,以期了解他的更多事跡。終因年代久遠加之我們的能力有限,未能如愿,如有知情者請于蒙城文物局聯系,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