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蘭小彬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雅安 625000)
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扶貧先扶智,幫困先育人,高等教育是國家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國家設立了入學“綠色通道”,建立了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助學貸款等在內的學生資助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主觀幸福感作為行為科學研究的熱點,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本次調查研究旨在于:(1)了解貧困大學生對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認識。(2)在精準扶貧政策下,從心理彈性的角度研究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可以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據。
本研究以雅安職業技術學院貧困生為調查對象,采取整體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學院各專業隨機抽取貧困生(家庭享受國家精準扶貧的貧困生或學院建檔立卡貧困生)共550名納入本研究,有效問卷525份,有效率為95%,男生246名,女生279名。
本研究通過自編問卷“貧困大學生對精準扶貧政策的了解”以及肖楠、張建新修訂的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該量表共有25個題目,包含3個因子,即堅韌性、力量和樂觀性。幸福感指數量表共有9個題目,包括兩個問卷,即總體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兩個問卷。兩個量表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使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及分析。
調查對象均為本校的貧困生,其家庭享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或為學院建檔立卡貧困生,調查顯示231人(44%)表示對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比較了解,有257人(49%)對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有一點了解;其中有37人(0.07%)對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不了解;183人(35%)對當地精準扶貧政策的人均年收入新標準線比較了解。388人(74%)認為當地政府對精準扶貧政策的非常重視。477人(91%)認為當地進行扶貧的部門主要是政府。257人(49%)對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比較滿意。

表1 貧困生大學生心理彈性和主觀幸福感差異性分析
由表1可知,在心理彈性總分上,男生相對于女生具有較強的心理彈性,表明男生比女生能更好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或挫折。這表明性別與心理彈性之間存在相關。在心理彈性維度上,堅韌性和力量性上,男生得分與女生之間存在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表明堅韌性和力量性在與性別差異存在一定的聯系。心理彈性和各維度在是否是獨生子女差異上表現顯著性水平(P<0.05),表明獨生子女在心理彈性上高于非獨生子女。心理彈性和各維度在生源地水平差異上表現出顯著差異(P<0.01),表明城鎮貧困大學生心理彈性高于農村貧困大學生,城鎮貧困大學生在心理素質上要好于農村貧困大學生。
根據量表調查分析可知,心理彈性各維度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之間呈現出較高的顯著性和正相關性(P<0.01),表明貧困大學生心理彈性與主觀幸福感存在密切相關。
選取心理彈性、力量性、堅韌性和樂觀性為預測變量,主觀幸福感為結果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心理彈性和樂觀性進入回歸方程。由量表調查分析可知,心理彈性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能預測主觀幸福感20%的變異量;樂觀性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能預測主觀幸福感20.8%的變異量。
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彈性和各維度在是否是獨生子女和生源地上維度上表現顯著性水平,其中獨生子女在心理彈性上高于非獨生子女、城鎮貧困大學生心理彈性高于農村貧困大學生。本研究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與研究對象為貧困大學生有關系,由于貧困家庭中獨生子女面對生活問題時,只能自己學著去處理,因此,在面臨挫折和困難時,他們心理承受能力更強。由于目前生活節奏比較快,城鎮貧困大學生所要面對的問題就更復雜,使得他們心理素質更強。
本研究結果中心理彈性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其中心理彈性和樂觀性對主觀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這與邵海燕等(2019年)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貧困大學生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他們能夠獲得信心去克服困難。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因為只選取了一所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被試,調查結果的適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影響因素也只選擇了一個,以后還可以多考慮一些因素對心理彈性的影響,進而增加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促進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