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者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內分泌激素的關系。方法 以5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以50例健康檢查人群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的心血管內分泌激素水平、胰島素與C肽水平。結果 觀察組ANP(70.0±1.2)pg/ml、ET(93.6±2.4)pg/ml、CA(43.5±1.6)nmol/L、E(40.1±2.4)nmol/L、胰島素釋放實驗中,0 h胰島素(110.2±10.2)pmol/L、2 h胰島素(389.6±6.3)pmol/L、3 h胰島素(302.2±3.4)pmol/L,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心血管內分泌激素均伴有異常,臨床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心血管內分泌激素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病,患者多伴有胰島素抵抗,肌肉、脂肪、肝臟等機體組織與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患者血糖水平顯著升高。臨床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且其嚴重程度與心血管內分泌激素顯著相關。了解兩者之間的關聯,有助于加強對疾病的管理、治療與控制,從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改善健康狀況,延長壽命。本文于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隨機選取50例作為觀察組,觀察了糖尿病者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內分泌激素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5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性別:男/女=35/15,年齡(61.2±14.5)歲,BMI(23.0±0.5)kg/m2。以50例健康檢查人群作為對照組,性別:男/女=36/14,年齡(62.3±13.0)歲,BMI(23.4±0.2)kg/m2。兩組數據可對比(P>0.05)。
1.2 方法
清晨7:30采集兩組健側肘前靜脈血5 ml作為樣本,采用肝素抗凝,4℃環境下保存,3000 r/min下離心處理,提取血清或血漿,采用放射免疫比濁法,對胰島素、C肽(CP)等指標進行測定。采用熒光分析法,對兒茶氨酚(CA)、腎上腺素(E)、心鈉素(ANP)以及血管內皮素(ET)與血管緊張素(AI)等指標進行測定。測定完成后,記錄結果,對兩組進行對比,分析心血管內分泌激素水平。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處理數據,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心血管內分泌激素水平對比(見表1)
2.2 胰島素與C肽水平對比(見表2)
3 討 論
作為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我國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等因素存在顯著練習,而上述因素同樣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1]。臨床研究同樣發現,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更高,而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2]。近年來,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上述疾病之間的關系逐漸被發現。部分學者認為,人體中的胰島素,可通過交感神經系統、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等途徑發揮作用。高胰島素血癥患者,多伴有腎上腺素分泌異常。導致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與胰島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細胞,對血管緊張素發揮作用有關。了解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與血管內分泌激素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臨床對兩種疾病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并實現對疾病的預防以及治療,改善居民的整體健康狀況。
為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本院主要選取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作為樣本,對兩者的血管內分泌激素指標、胰島素、C肽等進行了對比。通過對研究結果的觀察發現,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ANP、ET、CA、E與健康人群相比,差異顯著(P<0.05)。可以認為,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易導致ANP、ET、CA以及E水平異常升高。臨床應加強對該問題的重視,一旦發現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內分泌激素異常,需要立即加強對血糖的控制,并糾正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積極對心血管疾病進行預防。有學者指出,胰島素屬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一種,長期處于胰島素抵抗狀態者,機體內胰島素水平一般較高,而該特征容易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最終導致管壁增厚,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風險??梢?,針對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加強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較為重要。高胰島素除了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外,還會對機體的水、鈉吸收造成影響,具體體現在鈉吸收量增加方面。機體中鈉含量的增加,會導致高血壓發生的風險提升。由此可見,針對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者,同樣需對高血壓進行預防,通過減少經口攝入的鈉含量等方式,使病情減輕。
為進一步明確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內分泌激素的關系,本研究展開了胰島素釋放實驗。結果顯示,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胰島素釋放實驗中,0 h、2 h、3 h胰島素,與健康人群相比,差異顯著(P<0.05)。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CP與健康人群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均伴有胰島素水平升高現象,但C肽水平未見異常。C肽為反映胰島B細胞功能的主要指標,該指標無異常,則肝臟對高水平的胰島素難以有效降解,故糖尿病發生。未來,臨床同樣應加強對上述問題的重視,為居民的健康負責。
綜上所述,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心血管內分泌激素均伴有異常,臨床應予以重視。針對檢出糖尿病者,應重點加強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而針對檢出心血管內分泌激素異常者,則應考慮糖尿病的可能。
參考文獻
[1] 宋瑞芳.維生素D輔助治療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內分泌代謝相關指標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9,20(03):465-466.
[2] 黃 純,談 馳,王 新.單純性肥胖學齡前兒童血清瘦素、胰島素抵抗、內分泌激素及血脂與生長發育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3):2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