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圖雅?

【摘要】目的 研究與分析鹽酸特比萘芬片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臨床分析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來我院皮膚科進行治療的患有真菌性皮膚病的52例患者,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隨后根據患者是否進行聯合治療而進行分組,主要分為乳膏外敷組(26例)以及聯合治療組(26例)。其中我院醫師對乳膏外敷組患者采取單純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而對聯合治療組患者采取酸特比萘芬片聯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結果 聯合治療組與乳膏外敷組患者的臨床體征緩解率以及真菌清除率等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鹽酸特比萘芬片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臨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較高,可以在臨床上加以推廣。
【關鍵詞】鹽酸特比萘芬片;真菌性皮膚病;臨床分析;安全性
真菌性皮膚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類皮膚疾病,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會表現出丘疹、瘙癢、紅斑以及鱗屑等癥狀,目前采取抗真菌乳膏外用治療是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但是治療依從性往往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很多醫師開始嘗試對患者進行口服藥物治療[1]。本文對鹽酸特比萘芬片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臨床分析及安全性進行研究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來我院皮膚科進行治療的患有真菌性皮膚病的52例患者,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隨后根據患者是否進行聯合治療而進行分組,主要分為乳膏外敷組(26例)以及聯合治療組(26例)。在乳膏外敷組患者中,有16例男性,有10例女性,年齡為31~68歲,中位年齡為(52.6±6.3)歲,在聯合治療組患者中,有15例男性,有11例女性,年齡為31~69歲,中位年齡為(52.7±6.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乳膏外敷組:我院醫師對乳膏外敷組患者采取單純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將藥物在患者的患處皮膚進行適量涂抹,2次/d,連續治療4周。
聯合治療組:對聯合治療組患者采取酸特比萘芬片聯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其中外敷治療的方法同乳膏外敷組完全一致,而酸特比萘芬片采取口服治療,藥物劑量為250 mg/次,1次/d,連續治療4周[2]。
1.3 評判標準
兩組患者的臨床體征緩解率、真菌清除率等指標由我院醫師進行詳細地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統計學科學處理。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體征緩解率
聯合治療組與乳膏外敷組患者的臨床體征緩解率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真菌清除率
在乳膏外敷組患者中,有17例患者有效,真菌清除率為65.4%,而在聯合治療組患者中,有23例患者有效,真菌清除率為88.5%,故聯合治療組與乳膏外敷組患者的真菌清除率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特比萘芬乳膏是一類丙烯胺類藥物,在患者的患處皮膚進行涂抹,可以有效地降低角鯊烯環氧化酶的活性,從而對細胞結構的完整性產生影響,從而將真菌抑制,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單純采取外用治療,效果欠佳[3],這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口服鹽酸特比萘芬片可以有效地擺脫依從性差的問題,但是也存在口服藥物費用較高等問題,需要加以改進[4]。
綜上所述,鹽酸特比萘芬片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臨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較高,可以在臨床上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武琳琳,江嘉義,王晗晗,李薩薩,江慧敏,許 力.伏立康唑治療血液病合并侵襲性真菌病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安徽醫學,2019,40(06):664-667.
[2] 刁維東,王金柱,李永紅.奧氮平片聯合氯丙咪嗪治療難治性強迫癥的療效及對安全性分析[J].河北醫學,2019,25(05):823-828.
[3] 吳清權,張 勇,黃修獻,陳少珍,張潤澤.利奈唑胺與萬古霉素治療老年感染性心內膜炎病人的效果觀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14):2166-2169.
[4] 張宏偉,丁 威,張 琴,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效果及手術方式安全性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18,34(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