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王波 梁倫高



【摘要】目的 探討髖關節置換術及內固定術對髖關節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骨科2012年09月~2019年09月收治的80例髖關節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對照法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予髖關節置換術,對照組予內固定術。結果 研究組患者生活能力、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和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t=4.189、4.166、5.662、3.927、6.011、4.573、5.232,P<0.05);研究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t=4.212、3.981,P<0.05)。結論 髖關節置換術可顯著提高髖關節骨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內固定術;髖關節骨折;生活質量
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等為常見的髖關節骨折,常見于交通事故、老年患者等,其中老年人以股骨頸骨折為主。部分患者術后易并發股骨頭壞死、骨折不愈合及內固定失效等并發癥[1]。高齡、糖尿病患者等術后易合并瞻望、感染、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2-3],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髖關節置換術及內固定術均為臨床上常用術式,故本文探討兩種術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2年09月~2019年09月收治的80例髖關節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對照法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分布在(61~80)歲,平均年齡為(69.2±3.2)歲。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分布在(62~79)歲,平均年齡(68.1±3.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所有研究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見表1。
納入標準:1)有外傷病史;2)患者髖部疼痛,壓痛,部分可見皮下淤血甚至拒按,患肢功能障礙等;3)經影像學確診為髖關節骨折。
排除標準:1)除外合并髖關節骨折的多發骨折;2)除外嚴重的臟器功能障礙,如呼吸衰竭、尿毒癥、心力衰竭等;3)除外長期應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患者。
1.2 治療方法
1)研究組:予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取側臥位,在患側關節外側做長約15 cm左右的切口,逐層分離至關節囊。打開關節囊,以髓腔銼擴髓,置入股骨頭和股骨柄假體,調節關節松緊度。沖洗,放置引流條,逐層縫合。
2)對照組: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患者取仰臥位,在 C型臂下復位滿意后,于粗隆上方作3~5 cm切口,逐層分離,充分暴露大粗隆頂點,在大粗隆前1/3位置使用三棱錐開口器實施擴髓,置入導針,確定導針插入長度不超過15 cm,移除開口器,沿導針進行擴髓,旋入主釘,取出導針,C臂X光機引導下依次置入股骨頸導針與螺旋刀片防旋釘,加壓鎖定,遠端置入鎖釘,置入主釘鎖定尾帽,透視滿意后沖洗,放置引流條,逐層縫合。
其他對癥治療,如鎮痛、營養支持、康復訓練等兩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1)采用SF-36評分評價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評價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分值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SF-36評分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生活能力、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和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3 討 論
髖關節骨折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出血量較大,嚴重時可致畸致殘,對于高齡、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易并發感染、瞻望、股骨頭壞死及內固定失效等并發癥[8],嚴重降低生活質量。臨床上有多種術式可治療髖關節骨折,本文主要探討不同術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為治療提供指導。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生活能力、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和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而研究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髖關節置換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焦慮抑郁程度。考慮原因為髖關節置換可使髖關節長期保持穩定性[4],關節運動功能恢復良好,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而內固定雖也可獲得較好的穩定性,但由于高齡患者常合并骨質疏松、循環差等基礎病[5],故患者易合并骨折不愈合并發癥,因此生活質量改善程度較研究組低。由于髖關節置換更穩定,脫位率低[6],可減少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發癥[7],遠期預后好,并發癥少,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后,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恢復良好,因此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較對照組低。
綜上所述,髖關節置換術可顯著提高髖關節骨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 武,劉國輝,楊述華,邵增務,米博斌.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治療的系統文獻綜述[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17):1093-1099.
[2] 李呈凱,白樹財,宋秀鋼,秦亞飛,李 娜,李 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譫妄相關危險因素的回顧性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8,38(4):250-256.
[3] 姜兆偉,劉 恒,李少朋,關文啟,于 濤.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感染診斷及危險因素的預防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9,23(1):188-190.
[4] 王曉東,魏 杰,郭秀生,牛佳偉,曹鑫杰,劉建友.雙動全髖關節假體置換術的中期療效[J].中華骨科雜志,2019,39(15):926-934.
[5] 笪曉偉,李啟中,郭海歐,梁銳康.髖關節置換術及內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療效及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4):1-3.
[6] Darrith B,Coutney PM,Della Valle CJ.Outcomes of dual mobility componenet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one Joint J,2018,100□B(1):11-19.
[7] Leersalvesen S,Dybvik E,Dahl O E,et al.Postoperative start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start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increase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J].Acta Orthopaedica,2017,88(1):1-7.
[8] Feinkohl I,Winterer G,Pischon T.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A meta-analysi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