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宇 馬龍 李花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運動聯合肌肉放松訓練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向,使用數字隨機方法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方法,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運動聯合肌肉放松訓練的方法,觀察2組患者干預前后6分鐘距離步行實驗及生活質量評分(MLHFQ)結果。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6分鐘距離步行實驗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MLHFQ評分結果干預組同樣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康復運動聯合肌肉放松訓練的干預方法可明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益于治療效果的改善。
【關鍵詞】康復運動;肌肉放松訓練;慢性心力衰竭;應用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主要指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心肌細胞受損,心臟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出現心臟循環障礙的綜合征[1]。具有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及救治費用高等后果,嚴重損害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2]。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的變化,CHF患者的發病率呈逐漸攀升式增長;如何能夠有效促進并提升CHF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康復運動作為促進疾病恢復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近些年來在各類疾病的患者中均有所嘗試,并且效果顯著[3];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驗證運用康復運動聯合肌肉放松訓練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向;納入標準:(1)符合我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4];(2)患病時間均大于一年;(3)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準許,且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礙的危重患者;(2)有精神病史、癡呆或譫妄且無法進行正常交流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齡在51~94歲,平均年齡(76.85±8.35)歲;通過數字隨機方法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6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根據病情均給與常規的藥物治療方案,例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洋地黃制劑等;干預組患者在原有治療方法基礎上采取康復運動聯合肌肉放松訓練的方法,具體內容包括:(1)康復運用:針對患者的心功能級別采取與其相適應的運動方法;心功能為Ⅳ級采取床上的被動活動,例如四肢關節、肌肉的被動活動和按摩,每次3~5分鐘,3次/日;心功能Ⅲ級時采取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為主,如洗臉、進餐、穿衣等,再配合床邊步行練習,100~250 m/次,2次/日,上、下樓1~2層,2次/日;心功能為Ⅱ級時采取以主動運動的步行訓練為主,室內的步行練習:250~500 m/次,1~2次/日;室外步行練習:500~1000 m/次,1~2次/日;上、下樓2~3層,2次/日。(2)肌肉放松訓練 每次完成康復運動0.5~1 h后協助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訓練,囑患者平臥或半臥位,雙上肢與身體呈45°手心向上放于兩側,從雙足-小腿-大腿-臀部-腰部-腹部-胸部-上肢-頭面部逐一收縮、放松各部位的肌肉,每次收縮10~15 s,放松15~20 s。(3)加強康復運動時的評估 醫務人員協助患者進行運動時應隨時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如出現顯著的胸悶、氣短、收縮壓大于180 mmHg、呼吸困難、心率失常等情況時應停止康復運動措施;每日對康復效果進行評估,運動時間及次數依據患者耐受情況適時增減。
1.3 觀察指標
1.3.1 6分鐘距離步行實驗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進行干預前評估,治療措施實施3周后進行干預后評估;實驗方法:患者在測試前30分鐘內避免劇烈活動,在平坦的場地進行快速行走,監測6分鐘內患者行走的距離。
1.3.2 生活質量
選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 [5]對兩組患者入院時進行生活質量的評估,治療措施實施3周后進行干預后評估;量表內容共涉及心理情緒、家庭關系、體力限制、疾病癥狀4個部分;使用1~4分值,分值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成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進行x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6分鐘距離步行實驗結果比較(見表1)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2)
3 討 論
心力衰竭是各類心臟疾病進入終末期的臨床結果,當今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多數是為了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存的質量[6]。康復運動的運用使在傳統藥物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治療效果[7];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康復運動聯合肌肉放松訓練的方法對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十分明顯的,干預組患者6分鐘距離步行實驗結果顯著高于對照組,MLHFQ評分結果干預組同樣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主要原因在于針對不同患者的心功能級別選擇與其相適應的康復運動方法,使患者的康復運動方案更加的科學化、規范化、個體化,在康復運動結束后再配合肌肉放松訓練使患者能夠更好的放松身心、調整情緒,更進一步的強化康復運動的治療效果;這與高玉軍等學者[8]運用心臟康復治療在CHF患者中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表明康復運動聯合肌肉放松訓練對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具有明顯的促進和支持作用,具有臨床推廣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 寧,朱文玲,劉曉紅,等.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患病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9,34(7):640-645.
[2] 布 凡,高 瑩.中醫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醫學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優勢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19(2):176-178.
[3] 武 翠,張雪亮,朱俊楠.中醫慎動養生思想初探[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23(9):1197-1139.
[4]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心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6,16(5):340-347.
[5] 朱春霞.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9):95-97.
[6] 常心聰,張國輝,劉 勇,等.運動康復訓練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慢性心衰療效及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9,7(5):192-193.
[7] Veronese N,Cereda E,Stubbs B,et al.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frail and pre-frail older adults:results from a meta-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Ageing Res Rev,2017,35(5):63-73.
[8] 高玉軍,武會志,于海俠,等.心臟康復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9,25(9):156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