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文 李小飛 易田康

【摘要】目的 探討外科快速康復(FTS)理念在腦內血腫患者術后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經手術治療的腦內血腫患者86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FTS理念護理,對比觀察患者術后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后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均比護理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FTS理念可提高腦內血腫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利于患者快速康復。
【關鍵詞】腦內血腫;外科快速康復理念;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術后并發癥
腦內血腫是臨床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是因各種因素損傷顱腦、出血聚集形成,患者多表現為瞳孔改變、意識障礙等,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1]。加強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病情,使其得到良好的護理和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因此臨床給予患者有效治療同時給予其周到的護理具有重要意義。外科快速康復(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服務患者為中心,促進術后康復為目的,通過對圍術期多學科處理措施進行優化,從而減輕機體應激反應,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快速康復[2]。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FTS理念在腦內血腫患者術后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經手術治療的腦內血腫患者86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55~72歲,平均年齡(63.56.±4.62)歲。對照組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4.52±4.02)歲。納入標準:經CT檢測確診為腦內血腫,且經手術治療;知曉本次研究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不能配合治療及中途退出治療者;凝血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常規護理,如圍手術期檢查、對患者引流狀況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心理疏導等。
1.2.2 觀察組
予以FTS理念護理:FTS理念護理具體流程手冊由本科科室主任、主管醫生以及護士長、責任護士經過共同探討和科學研究之后制定,遵照FTS理念要求進行腦內出血手術治療之后的臨床細節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和教育:為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應對能力,改善患者不良情緒,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并講解FTS流程手冊,讓患者了解FTS優勢,同時還需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健康教育措施,并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第一時間察覺患者緊張、焦慮心理并及時進行干預調整。②合理禁食并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安全起見,對于腸胃功能正常的患者在麻醉前2 h進行液體飲食,6 h要進行固體飲食。術后依據FTS理念,患者應盡可能縮短禁食時間,盡快進行食物補給,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應提高維生素和高蛋白質的攝入量。③麻醉與手術方式的科學優化:根據FTS理念選擇減少應激、利于術后鎮痛的麻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疼痛感,盡量讓患者處于無痛、疼痛可耐受狀態,從而達到減少應激反應和并發癥的目的。在手術過程中注重保暖,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和生理指標制定補液計劃,即實行個體化輸液,從而控制術中補液量。④基礎護理:術后對于生命體征的變化要多加注意,同時保證引流管暢通,對于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對于異常情況要發現及時,立即匯報處理。⑤康復訓練:在患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神經功能缺損停止發展48 h之后進行功能鍛煉,患者應在責任護士的幫助下,參照專科肢體語言功能鍛煉手冊標準進行主動或被動肢體運動。被動運動包括上肢關節、下肢關節的內旋外展和屈伸,還包括骨盆旋轉等運動,為預防肌肉萎縮,可以利用揉、搓、捏、拿、推的按摩手法進行肢體按摩。處于恢復期的患者主要進行主動活動,失語患者進行簡單的詞語訓練,比如復讀機跟讀,復述簡單的詞語。另外,患者家屬還應多與患者進行對話交流,從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對患者進行語言鍛煉。⑥出院康復指導:在術前腦內血腫的患者神經被血腫壓迫的時間較長,會在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包括運動障礙和語言障礙等。所以在出院時,責任護士會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邀請患者家屬共同制定出院康復計劃,并指導患者家屬掌握相關鍛煉方法。此外,患者出院后,責任護士會以家訪、電話回訪的方式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具體的回訪內容,提醒患者及時復診。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出院前采用本院自制健康問卷調查量表評估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量表重測信度為0.726,量表包括住院環境、住院規章制度、疾病相關知識、術前準備的意義及配合方法、手術方式、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術后注意事項、術后飲食結構、功能鍛煉、術后藥物治療等,每項分為掌握、部分掌握及未掌握,分別計3、2、1分,滿分為30分,分值越高提示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越好;②記錄兩組術后血腫復發、顱內積氣/液、癲癇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以%和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
護理前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均比護理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