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心理契約的履行對虛擬學術社區科研人員EVLN行為的影響

2020-07-20 06:41:13王戰平周陽譚春輝朱宸良
現代情報 2020年1期

王戰平 周陽 譚春輝 朱宸良

摘 要:[目的/意義]在互聯網線上交流日益普及的環境下,虛擬學術社區在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當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心理契約理論,本文探究了不同類型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EVLN行為的具體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為心理契約理論的實踐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同時心理契約理論的引入能夠彌補和完善前人關于虛擬學術社區的研究,為研究科研人員之間的行為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過程]本文針對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的科研人員,將其心理契約詳細劃分為交易型、關系型和理念型3種類型,通過實證的方式探究心理契約的履行對于退出、貢獻、忠誠和貢獻行為的具體影響。為此,將科學網和知乎上的科研人員做為調查對象,采用線上發放問卷的方式獲取308份調查樣本,結合研究假設構建EVLN行為影響模型,并且對該模型進行檢驗分析。[結果/結論]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類型心理契約的履行均會對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科研人員的EVLN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關鍵詞:虛擬學術社區;心理契約履行;科研人員;EVLN行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0.01.006

〔中圖分類號〕G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20)01-0049-09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n the

Behavior of EVLN in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Wang Zhanping Zhou Yang Tan Chunhui* Zhu Chenli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Under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the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y,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The specific influence of the staffs EVLN behavior added a richer content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y to a certain extent.At the same time,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y could make up and improve the research of the predecessors on the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for the research between researchers.Behavior provided new ideas.[Method/Process]In this paper,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n the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divided their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to three types:transaction type,relationship type and concept type,and explored the fulfillmen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rough empirical means for exit,contribution and loyalty and the specific impact of contributing behavior.To this end,the scientific network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known as the survey object,the online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obtain 308 survey samples,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to construct the EVLN behavior impact model which was tested and analyzed.[Result/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would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act on the EVLN behavior of researchers in the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Key words: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psychological contract performance;scientific researchers;EVLN behavior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全面發展,虛擬學術社區已經成為科研人員知識共享與交流合作重要平臺[1],虛擬學術社區除了提供虛擬社區的一般功能以外,還會針對學者和科研人員的具體要求與研究方向提供論文分享、發布研究項目、學術問答、推薦科研合作等特色板塊功能,相對于一般的虛擬社區具有更強的專業性,更能符合科研人員學術活動的需要[2]。根據數字媒體研究集團的調査顯示,有超過50%的科研人員受到了來自虛擬學術社區的相關信息和知識的影響[3],許多科研人員參與各種類型的專業學術社區,通過搜尋、獲取和貢獻專業知識來向其他用戶傳播自己的研究興趣、提高學術創新能力和加快科研進程。

雖然虛擬學術社區起步較晚,但是與蓬勃發展的娛樂社交社區相比,專業性、學術性虛擬學術社區的發展得到了學者們更多的關注[4],已有文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虛擬學術社區框架內涵、主體類型、知識交流與共享等互動內容和特征[2,5-8]。本文根據虛擬學術社區的特點與實際情況,將心理契約這個組織行為學的觀點引入到虛擬學術社區科研成員EVLN行為的研究當中,將科研人員的心理契約劃分為交易型、關系型和理念型3種類型,具體揭示心理契約類型對科研人員退出、貢獻、忠誠和忽略行為(Exit-Voice-Loyalty-Neglect)的具體影響。這是一種跨學科的創新,也是心理契約理念在科研合作行為領域的一種深入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為心理契約理論的實踐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同時心理契約理論的引入能夠彌補和完善前人關于虛擬學術社區的研究,為研究科研人員之間的行為提供新的思路。

1 文獻綜述

1.1 心理契約與EVLN行為

心理契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組織行為學領域,是用來描述組織機構當中下屬與主管之間的一種相互心理期待關系,強調員工與組織除了正式雇傭的關系以外,還存在的一種非公開的、隱含的、沒有明確表達的相互期待與理解的總和[8]。麥科涅爾(Macneil I R)認為,雖然心理契約存在著個體性和差異性,但是從實證的角度進行驗證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交易型和關系型心理契約[9];湯普森(Thompson J A)等在二維的基礎之上,創造性的引進了理念的因素,將心理契約更具體的劃分為交易型心理契約、關系型心理契約和理念型心理契約[10];馮鑫等認為心理契約可以分為交易型、關系型和平衡型[11];李原結合中國實際,提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三維度模型:人際型契約、規范型契約和發展型契約[12]。

20世紀以來,隨著心理契約內容的不斷豐富,其研究領域也得到了拓展,不再僅僅局限于企業與組織當中。Sha W認為對于電商用戶來說,他們的心理契約履行與否也會進一步影響用戶的購買意愿[13]。張璇等通過建立中介作用模型,探究了員工的沉默行為的一系列影響因素[14];占小軍等基于心理契約破裂的基礎,對影響顧客不文明行為的因素進行了研究[15];Guo L等利用心理契約來衡量服務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將心理契約的違背引入到關系營銷的領域[16]。

EVLN分別是員工4種行為變量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組合,具體包括:退出行為(Exit)、貢獻行為(Voice)、組織忠誠(Loyalty)和忽略行為(Neglect)。Geyskens I將EVLN行為模型引入到渠道成員的行為研究當中[17];Yoon等使用比較統計分析的方法,衡量了豪華酒店員工對工作不滿程度是如何進一步表現出各自獨特的工作行為[18]。同樣在國內也有許多研究人員將EVLN行為引入到了其他行業或學科的個體行為研究,例如劉魯川等采用焦點小組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構建研究模型,實證檢驗了社會化閱讀情境下用戶的EVLN行為的具體內涵,以用戶感知信息價值和社交價值對其的影響[19];郭海玲等對微信訂閱號受眾的EVLN行為進行了探究[20];陸利軍運用EVLN模型分析的方式,對大學生求學不滿意情境下的4種行為反應問題進行了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21];王冬華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對長沙市醫院的護士進行實證調查,探討了護士心理契約違背現狀及影響因素[22]。

1.2 虛擬學術社區科研人員行為

科研人員在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的行為通常是以科研團體或科研人員本身為主體,在相關的網絡平臺上對自己感興趣的學術問題進行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等相關活動,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獲得新的科學知識或者創造更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相較于現實當中的傳統合作行為,科研人員在虛擬學術社區當中自發地將自己已有的知識應用與知識創造相結合,通過合作的方式尋找新的學術支持[23],獲得靈感進行新一輪的知識創造,這樣網絡環境下的實踐活動能夠極大程度上降低合作的時間與成本,無論是研究領域還是合作形式上都更加靈活,充滿多樣性。

現有文獻關于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科研人員行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知識共享、知識交流以及知識貢獻等科研合作行為,Chai S等證實信任作用與博客中知識共享行為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他將博客中的用戶行為歸納為更新個人主頁、對他人進行評論回復和按照個人興趣瀏覽社區內容3個部分[24];Kangmyunghee在韓國大學生當中通過多元回歸的方法,驗證了自我效能感與知識共享意圖之間的關系[25];李力運用問卷調查與PLS方法構建了用戶持續知識貢獻意愿和持續知識搜尋意愿的關系模型,發現用戶對社區有用性的感知對用戶持續知識貢獻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26];管磊通過鏈接分析法與社會網絡分析法,基于好友關系、推薦關系和評論關系3個維度,探究了虛擬學術社區當中成員知識交流的規律和特點[27];王嬌從用戶粘度的角度出發構建理論模型,表明在網絡社區當中,知識共享主體之間的信任、知識豐富程度、社區氛圍、激勵機制等因素都會對用戶知識共享的意愿和滿意度產生較大的影響[28]。

2 理論基礎

2.1 虛擬學術社區科研人員心理契約的類型

本文將虛擬學術社區中科研人員心理契約的履行界定為科研人員在合作過程中,對合作伙伴履行了心理契約中某種義務的感知。基于虛擬學術社區的實際運營情況,將科研人員的心理契約具體劃分為3個維度:交易型、關系型和理念型。

擁有交易型心理契約的科研人員他們只關注自己眼前短期的利益需求,注重自己擁有怎樣的合作伙伴,能夠給自己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他們在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缺少長期合作的愿望,當他們特定的利益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考慮尋找其他的合作伙伴或者更換同種類型的虛擬學術社區。在這種心理契約的環境下,整個虛擬學術社區會缺乏良好的學術氛圍與溝通交流機制,制約虛擬學術社區的整體發展。

關系型心理契約是以情感交換為基礎,這類科研人員更關注的是長期的、廣泛的合作關系,看重人際關系之間的忠誠和穩定。具體表現為科研人員在虛擬學術社區內參與合作時,樂意積極地幫助其他用戶和合作伙伴,參與到虛擬學術社區的各項討論與建設當中,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心理契約受到侵犯時,會傾向于尋找補救的措施,將與其他用戶進行知識共享這一項合作行為作為自己的任務與責任。

理念型心理契約的科研人員認為其所在的虛擬學術社區運營內容和方式等與自身的價值理念相符合,在參與合作的過程當中能夠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和認同。處于這種穩定的虛擬學術社區環境和和諧的人際氛圍當中,科研人員可以專注于學術討論的開展,加速知識和信息在虛擬學術社區內部的流通,將其自身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經過信息交換和思想碰撞,科研人員更容易產生新的想法,極大增加了創新的來源。

具體3種心理契約的特點總結如表1所示。

2.2 虛擬學術社區科研人員EVLN行為具體內涵

盡管科研人員注冊并關注所在的虛擬學術社區,但是對于平臺或者合作伙伴發布的消息卻保持一種保守的態度,關注與注冊的程度無法反應科研人員的行為變化,因此有必要對科研人員的行為做出進一步細分。

根據EVLN模型當中各種行為的具體內涵,本文結合虛擬學術社區的實際使用情況,認為科研人員的退出行為是指科研人員通過更換合作伙伴、注銷賬號、刪除網站等方式,不再繼續留在虛擬學術社區進行相關的科學研究與合作行為,努力去尋找其他的合作伙伴或者同類型的其他虛擬學術社區來進行替代。

貢獻行為主要是指科研人員在合作過程當中,在積極參與話題討論、主動發帖等方面,作出建設性的努力來促進雙方信息的交換。

忠誠行為是指科研人員在參與合作的過程當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樂觀的心態,愿意積極保持與原有合作伙伴的聯系與關系,對合作伙伴以及所在的虛擬學術社區給予公開或者私下的支持。

忽略行為是指科研人員減少和其他科研人員的互動頻次,縮短合作時間,對于其他科研人員的一些提問視而不見,并且表示不愿意回答,或者對于其他用戶的信息反饋不再給予其他更多的回應,降低其在虛擬學術社區中的參與度。

3 研究模型及假設

3.1 研究模型

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科研人員之間所交流的是各自擁有的隱性知識,具有外部性、難以衡量性等特點,因此在知識擁有者和需求者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對等的關系,如果雙方之間不存在心理契約,就無法實現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11]。同樣,虛擬學術社區的運營主體和科研人員之間也存在心理契約關系。運營主體期望通過受眾用戶來實現自己的運營目的,而科研人員也期望通過虛擬學術社區這個平臺來滿足自己一些需求。因此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基于心理契約的角度來分析虛擬學術社區中科研人員的EVLN行為是可行的。

本文在確定虛擬學術社區科研人員3種類型的心理契約基礎之上,研究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EVLN行為具體的影響,概念模型見圖1。在構建概念模型的基礎之上,本文對虛擬學術社區中科研人員的心理契約類型以及其EVLN行為的內涵進行了新的界定。

圖1 概念模型

3.2 研究假設

3.2.1 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退出行為的影響

關于退出行為,Dulac T等研究驗證了心理契約的履行對企業員工的離職傾向具有負面影響[29]。就虛擬學術社區而言,同類型的虛擬學術社區競爭激烈,并且同一個虛擬學術社區內成員的可替代性強,一旦科研人員感到心理契約破裂就會選擇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或者其他的同類型的虛擬學術社區,從而終止現有的合作行為,由此會造成現有科研人員的大量流失;當科研人員之間的心理契約的期望順利履行時,科研人員之間才會繼續保持合作關系和行為。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a:交易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退出行為有顯著的反向影響。

H1b:關系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退出行為有顯著的反向影響。

H1c:理念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退出行為有顯著的反向影響。

3.2.2 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貢獻行為的影響

在組織行為學的研究領域,心理契約履行對員工和雇員行為的影響一直是研究的一大重點。胡恩華等認為,企業承諾和員工的貢獻建言行為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30],在研究企業或者其他社會組織成員的行為時,這種貢獻行為被稱為“敬業度”。就虛擬學術社區而言,當科研人員感受到合作伙伴履行了相應的心理契約后,可能會通過貢獻行為,來深化相互之間的合作,達到更深層次地溝通交流,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H2a:交易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貢獻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2b:關系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貢獻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2c:理念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貢獻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2.3 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忠誠行為的影響

忠誠行為是指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科研人員是否對于合作伙伴給予支持與信任,由于科研人員大都采用匿名或者潛水的方式參與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的科研合作,承擔責任的意識較弱,同時在虛擬學術社區當中,問題的反饋渠道不充分,科研人員對于其他合作伙伴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科研人員之間的心理契約得到了合理履行,科研人員才能保證自己的忠誠行為。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a:交易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忠誠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3b:關系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忠誠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3c:理念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忠誠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2.4 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忽略行為的影響

忽略行為屬于一種消極破壞行為,是指科研人員在虛擬學術社區中缺乏有效的在線學術交流與互動,他主要表現為科研人員注冊了科研社交網絡的賬號卻較少用于學術交流與探討[31]。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中存在著低質量信息泛濫的問題,由于科研人員的閱讀時間有限,他們大多面臨著信息過載的困境,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開始忽略不看一些用戶的提問或者回答,對于其他用戶的一些追問或者反饋也不予以回應,這樣會使未讀信息的堆積越來越嚴重,從而導致科研人員新一輪的忽略行為,甚至會降低科研人員對所在虛擬學術社區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在這種條件下,只有一些科研人員真正有興趣的合作伙伴或者話題引起情感共鳴時,科研人員才會有繼續合作的愿望。由此可見,在虛擬學術社區中科研人員只有心理契約得到履行,才會降低忽略行為發生的概率。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4a:交易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忽略行為有顯著的反向影響。

H4b:關系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忽略行為有顯著的反向影響。

H4c:理念型心理契約對科研人員的忽略行為有顯著的反向影響。

4 數據來源與收集

4.1 問卷設置

為了保證本研究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問卷設計時,搜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設定心理契約的履行、EVLN行為和行為結果,還邀請了熟悉并精通量表設計的老師和熟悉虛擬學術社區心理契約研究相關理論的老師對問卷的題目、形式及內容進行鑒定。在實際調查前,先對虛擬學術社區中的科研人員進行訪談和問卷預調研,共計回收預調研問卷30份,并結合反饋進行了相關內容的修改,最后總共得到7個因子和26個測量題項,使本問卷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出虛擬學術社區中的實際情況。

測量的題項借鑒參考已有文獻與成熟量表,并且根據虛擬學術社區的特點做出了適當的調整。問卷總共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科研人員的個人基本信息(性別、學歷、參與虛擬學術社區的年限等);第二部分區分科研人員分別屬于何種心理契約的類型,總共6道問題;第三部分為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EVLN行為的影響,總共20道問題。其中心理契約履行的問項設置參考了Macneil I R[9]的測量量表;科研人員的EVLN行為問項的設置參考了Farrell D[32]的測量量表。

4.2 數據收集

采取線上的方式發放400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是科學網和知乎上的科研人員,通過給用戶發放站內私信、線上交流平臺發帖等方式邀請其參與問卷調查,總共回收問卷346份,刪除無效問卷后最終得到308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率為77%。對這308份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5 數據處理

5.1 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一致性系數來對問卷進行信度的檢驗,由表3可知,問卷的總體信度為0.759,大于0.7,說明該問卷內部一致性較好,整體的信度通過檢驗,并且問卷各個維度的信度區間在0.702~0.915之間,其中貢獻行為、忠誠行為、忽略行為和退出行為均大于0.8,說明各個維度的信度較好。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問卷的信度較好,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5.2 效度分析

在結構效度方面,由表4可以看出該問卷總體KMO的值為0.967,說明變量間的共同因素多,適合做因素分析;Bartlett巴特利球體檢驗卡方值為9154.289,自由度為561,伴隨概率是0.000,小于0.001,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說明變量因子間的相關矩陣有共同因素存在,該問卷效度較好,能夠通過檢驗。

5.3 主成分提取

本文使用主成份方法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進行因子抽取,對樣本數據進行相關性矩陣分析,根據表5所示,心理契約維度提取的3個因子的特征根分別為1.705、1.232、1.002,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1.651%,因子的KMO值為0.848,EVLN行為維度提取的4個因子特征根分別為6.462、4.944、2.71和1.644,因子的KMO值為0.955,因子累計貢獻率為73.80%,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并且每個因子的載荷值均處于0.6~0.9之間,說明每個變量都具有較好的解釋能力。

5.4 相關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模型中涉及變量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其中主要涉及到潛變量的相關系數值和平均抽取方差AVE值。分別對心理契約3個因子和EVLN行為的4個因子進行了計算,由表6可見,所有變量因子的AVE值均大于閾值0.5,并且高于各自潛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平方,因此證明問卷的各項變量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5.5 模型路徑分析

采用路徑分析來對結構模型進行檢驗和判斷,判定指標為路徑系數和顯著性p值,得出結果與路徑系數如表7所示。

6 研究結論及啟示

6.1 心理契約的履行對科研人員EVLN行為的影響

由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心理契約的履行對虛擬學術社區科研人員EVLN行為影響的假設部分得到驗證。從交易型心理契約履行的角度來說,這對科研人員的忠誠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與科研人員的貢獻行為、忽略行為和退出行為無明顯的相關性,即H3a得到數據支持,H1a、H2a和H4a未得到明顯支持。原因可能在于,在現實企業或者組織當中,員工與雇主的關系通常與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員工更加關注強調短期利益的交易型心理契約以及經濟關系的維護與保持,但是虛擬學術社區作為一個知識分享與交流的平臺,參與其中的用戶大多數擁有共同興趣愛好或者科研學習方向,科研人員對于利益方面的需求或者滿足程度的感知彈性相對減小[19],所以科研人員并不會因為心理契約的履行與否而忽略消息或者直接退出當前所在的虛擬學術社區,但是心理契約的履行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影響。

從關系型心理契約履行的角度來看,這會對科研人員的貢獻行為和忠誠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對其忽略行為和退出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即H1a、H2a、H3a和H4a均得到數據支持。這一結論與現實組織當中,員工心理契約履行程度與工作行為之間的相關關系相一致[33]。這說明無論是在現實組織或者是虛擬學術社區當中,人際關系對于個體的行為都十分重要,當科研人員感受到現在的合作伙伴無法為自己帶來觀點上的創新或者知識上的共鳴時,就會采取一系列行為來改變現有的人際關系,例如不再回復他人的問題、對他人的咨詢視而不見、更換新的合作伙伴等。

從理念型心理契約的履行來看,這會對科研人員的貢獻行為和忠誠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對其退出行為產生負向顯著影響,但是對忽略行為的影響并不顯著,即H1c、H2c和H3c得到驗證,H4c未得到明顯的數據支持。由于虛擬學術社區的網絡性和虛擬性,科研人員自愿地與社區內其他成員進行知識的交互,所以當其價值理念與所在虛擬學術社區相契合的時候,科研人員會將虛擬學術社區的建設當成是自己分內的責任,愿意積極地獻言獻策,這不僅僅是為了維持現有的合作關系,也是科研人員希望自身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一些提升。即使當科研人員自身的價值觀念與合作伙伴的價值觀念或者所在虛擬學術社區的經營理念出現不同時,科研人員可能會因為探索意識而選擇繼續維持現有的科研合作關系,不會輕易地選擇放棄使用或者尋求更好的虛擬學術社區進行替代。

6.2 啟 示

本文基于心理契約理論,通過對科研人員參與虛擬學術社區時具有的心理契約類型以及心理契約履行對科研人員EVLN行為的影響這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基本驗證了本文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設,這既是對心理契約理論的一個完善與補充,將心理契約的應用范圍從現實組織機構擴展到了虛擬學術社區這類網絡平臺當中,同時也是彌補了之前學者在有關虛擬學術社區的研究當中,關于科研人員合作的行為探究的不足,從而能夠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了解如何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合作關系,也能夠幫助虛擬學術社區的運營主體根據擁有不同類型心理契約的科研人員制定不同的運營計劃。

從運營主體的角度來說,首先應當利用有限的資源來激發科研人員貢獻性的建設行為,例如完善獎勵與懲罰機制,拓寬科研人員意見反饋渠道,縮短平臺對于用戶建言的反應時長,降低用戶付費標準等措施;其次還應當充分考慮平臺信息內容提供的質量以及科研人員信息需求的滿足,發展好運營主體與科研人員之間較強的關系網絡,關注科研人員的不同行為以便及時做出相應補救來塑造團隊內的認同感,還可以通過定期地舉辦活動來提升社區內科研人員的集體意識與共同印象,進而增強其對所在虛擬學術社區的情感粘度;最后,運營主體應當根據不同的科研人員制定推送與服務,例如當科研人員同時對某幾個研究領域或學科都表現出興趣時,平臺應當準確地把握科研人員的興趣偏好為其進行個性化定制,及時為他們提供價值較高的信息,同時還可以適當增加與科研人員理念價值不一致的內容來增強求知欲,激發受眾的研發興趣,提高科研成果的創新程度[34]。

從科研人員個人的角度來說,應當遵守相關的規范和制度,針對已經出臺的制度條例,時刻加以遵守,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與觀點,幫助社區管理者進行監督,嚴格保證社區環境的規范性;在參與虛擬學術社區的過程當中,科研人員也應當對自身的行為活動加以規范,不提供垃圾信息和無用信息,并且采取相關措施主動過濾無用信息,對凈化所在的虛擬學術社區環境做出自己的建設性努力;在與其他用戶合作的過程當中,增強參與意識,提高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用戶間的隱性合作向顯性合作發展。

6.3 研究不足與展望

盡管本文對于虛擬學術社區當中科研人員心理契約對其EVLN行為的影響分析以及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采取相應的運營建議等方面具有一些實踐意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樣本量較少,發放范圍受到限制,僅僅將虛擬學術社區作為一個主體來加以分析,沒有進行學科、行業、規模等的劃分。其次,本研究的測量量表來自于國外成熟量表,部分測項可能不適用于虛擬學術社區的情境之中,直接在此應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之后的研究當中,根據不同的虛擬學術社區類型來加大樣本量,引入環境因素,更為深入地進行科研人員EVLN行為的相關探討。

參考文獻

[1]程豪杰,張寧,袁勤儉.學術虛擬社區知識交流的研究進展[J].現代情報,2018,(38):158-163.

[2]周慶山,楊志維.學術社交網絡用戶行為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16):38-47.

[3]產業情報研究所.Digital Media Research Group:An Analysis of Consumer Media Contact for Online Shopping[R/OL].http://mic.iii.org.tw/aisp/reports/reportdetail.asp,2014-02-26.

[4]徐美鳳,葉繼元.學術虛擬社區知識共享主體特征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22):111-114.

[5]劉蕤,田鵬.中國文化情境下的虛擬社區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究[J].情報科學,2012,30(6):866-872.

[6]吳佳玲,龐建剛.基于SBM模型的虛擬學術社區知識交流效率評價[J].情報科學,2017,35(9):125-130.

[7]解進強,付麗茹.企業員工心理契約與敬業度的關系——以物流企業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8,9(32):108-119.

[8]萬莉.學術虛擬社區知識交流效率測度研究[J].情報雜志,2015,34(9):170-173.

[9]Macneil I R.Relational Contract:What we Do and Do Not Know[J].Wisconsin Law Review,1985,(4):483-525.

[10]Thompson J A,Bunderson J S.Violations of Principle:Ideological Currency i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4):571-586.

[11]馮鑫,武永霞.知識員工心理契約類型與隱性知識共享意愿的關系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32(5):51-54.

[12]李原.員工心理契約的結構及相關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2.

[13]Sha W.The Nomological Network Validity of Perceived Fairness in Business-to-Consumer Ecommerce[J].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2014,15(2):328-334.

[14]張璇,龍立榮,夏冉.心理契約破裂和員工沉默行為:一個被調節的中介作用模型[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7,22(5):120-127.

[15]占小軍,曹元坤,李志成.心理契約破裂與顧客不文明行為:基于自控視角[J].管理評論,2017,29(10):132-142.

[16]Guo L,Gruen Tw,Tang C.Seeing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Len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 Service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7,45(3):357-376.

[17]Geyskens I,Steenkamp J B E M.Economic and Social Satisfaction: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to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Retailing,2000,76(1):11-32.

[18]Yoon,Hye Hyun.A Exploratory Study on Deluxe Hotel Employees EVLN?Responses to Job Dissatisfaction[J]. Culinary Science & Hospitality Research,2018,10(24):48-54.

[19]劉魯川,李旭.心理契約視域下社會化閱讀用戶的退出、建言、忠誠和忽略行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8,44(236):89-108.

[20]郭海玲,胡若靜.心理契約破裂視角下微信訂閱號受眾EVLN行為影響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11):31-40.

[21]陸利軍.基于EVLN模型分析的大學生求學不滿意情境行為反應問題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7,2(278):42-47.

[22]王冬華.護士心理契約違背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9,2(5):25-31.

[23]Lavie D,Drori I.Collaborating for Knowledge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The Case of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a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2,23(3):704-724.

[24]Chai S,Kim M.What Makes Bloggers Share Knowledge?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ole of Tru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0,30(5):408-415.

[25]Kangmyunghee.The Predictive Power of Self-efficacy,Trust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 on the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of Team Project Learning[J].The Korean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15,9(3):22-46.

[26]李力.虛擬社區用戶持續知識搜尋與持續知識貢獻意愿關系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7,(2):20-28.

[27]管磊.虛擬學術社區成員知識交流——以科學網為例[D].南京: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5.

[28]王嬌.知識共享視角的學術網絡社區用戶粘度影響因素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5.

[29]Dulac T,Coyleshapiro J A,Henderson D J,et al.Not All Responses to Breach are the Same:A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ing the Interconnection of Social Ex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6):1079-1098.

[30]胡恩華,章燕,單紅梅.企業承諾和工會承諾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8,15(8):1153-1160.

[31]李晶,張帥.科研社交網絡中用戶學術社交不足的遷至動因探究——質性研究視角[J].現代情報,2019,39(2):121-127.

[32]Farrell D.Exit,Voice,Loyalty and Neglect as Responses to Job Dissatisfaction: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3,26(4):96-607.

[33]Turnley W H,Feldman D C.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 on Exit,Voice,Loyalty,and Neglect[J].Human Relations,1999,52(7):895-922.

[34]貫君,畢強,王福.提升虛擬社區信息運動效率的策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20):119-125.

(責任編輯:郭沫含)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av男人.com| 亚洲男女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香蕉伊思人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天堂成人av|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老色鬼欧美精品| 色AV色 综合网站|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日韩在线1| 全裸无码专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正在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亚洲视频影院| 午夜啪啪网|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色网站在线视频|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干综合|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成人国产小视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色伊人| 91麻豆精品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午夜色综合|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婷婷丁香色| 色婷婷啪啪|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日韩精品资源|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九色国产在线|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永久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欧美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