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英 崔敏華


【摘要】目的 研究高齡產婦在采取新護理模式時對負性情緒、分娩結局和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選擇我院63例高齡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32例)和對照組(31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新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分娩結局和護理質量。結果 首先比較負性情緒和護理質量,數據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比較分娩結局,護理后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數據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高齡產婦采取新護理模式可以改善負性情緒和護理質量,另外也能提升自然分娩率,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新護理模式;高齡產婦;負性情緒;分娩結局;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2
目前隨著國家倡導二胎,很多女性響應這一政策,因此在婦科中高齡孕婦的人數越來越多。考慮到此類孕婦年齡偏大,因此產道和會陰組織的彈性會逐漸變差,而且子宮收縮較為乏力,在實際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各類并發癥,嚴重時可能危及胎兒和產婦生命[1]。因此在分娩過程中需要實施針對性更強的護理模式,以此來保證母嬰安全,降低分娩痛苦。基于此,本文試對新護理模式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63例高齡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年齡35~43歲,平均(38.15±1.24)歲,產次1~3次,平均(1.59±0.65)次;對照組年齡35~42歲,平均(38.23±1.36)歲,產次1~3次,平均(1.41±0.74)次。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為體征監測,情感支持等。
研究組采取新護理模式,首先需要在產婦分娩前予以心理疏導,通過健康教育等方式幫助她們了解分娩中的注意事項,同時告知產婦保持良好心理情緒對分娩的重要性,變相地提高后續產婦對護理的依存性。其次在分娩過程中應當予以產婦正確引導,根據實際情況幫助產婦調整體位,通過撫觸等方式緩解產婦緊張感,放松肌肉。
1.3 觀察指標
以我院自制量表評價患者的負性情緒和護理質量;負性情緒得分越低說明情緒越優,護理質量越高說明質量越高。
比較兩組患者的分娩結果,分娩結果記錄剖腹產和自然分娩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P<0.05時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負性情緒和護理質量對比
護理前患者的負性情緒和護理質量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數據顯現出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分娩結果對比
經護理,研究組自然分娩率為100.00%,對照組自然分娩率為87.09%。對比數據具有差異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高齡產婦由于自身身體狀況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心理、生理等異常,因此對分娩結果的影響較大[2]。由此可見,在分娩過程中實施專業的護理可以有效幫助產婦提高自然分娩率保證母嬰安全。
綜上,對于高齡產婦采取新護理模式可以改善負性情緒和護理質量,另外也能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齊 靜,段紅艷,陳 梅.一例遺傳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5):2763-2765.
[2] 徐建平,顧水琴,朱群娥,etal.足月剖宮產術中實施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技術的效果及可行性[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9,22(8):57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