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俊
摘 要 氣象事業與生態文明建設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有效檢測和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氣象工作對自然災害、氣象預報、氣候資源的再開發與利用進行作業,更好地為生態文明建設做服務。
關鍵詞 氣象事業;生態文明;作用
1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氣象是如何存在的
在大氣層中,氣象包括風、雨、雷、電等一切自然現象的總稱。氣象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它發生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改變,最終關系著人類的變化,這不僅僅是對環境有影響,也是對資源有著重要意義。生態文明建設是要尊重自然規律的客觀存在,把人與自然、自然與經濟、經濟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保持一個平衡狀態,是為了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自然經濟的發展之間產生的矛盾[1]。
2氣象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聯系
2.1 生態文明建設中有公共氣象的影子
在我國公共氣象服務的內容相當豐富,主要包括預防洪災洪澇、應對氣候變化、公眾服務、為城市農村提供氣象服務等。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反映出公共氣象服務的影子,氣象服務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基礎保證,二者相輔相成,主要表現在應急抗洪防災、惡劣天氣變化的減緩機構、和涉及節能減排、生態環境、地質災害等重大項目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公共氣象服務融入自然社會、融入人們生活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有公共氣象服務的影子,起到了基礎維護的作用。
2.2 防災減災、惡劣天氣變化的公共氣象服務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保證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式下,許多地區出現了天災人禍的現象發生,我國也不例外,自然災害對人類造成了重大的影響。人類對環境過度開發導致生態遭到破壞,導致極端天氣頻頻發生,由于惡劣天氣給人們造成了諸多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氣象防災減災、惡劣天氣變化的公共氣象服務是對生態環境安全的保護傘,我們應全面做好應對臺風、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公共氣象服務會給人們帶來更科學的技術支撐,幫助我們做好預防災害工作。
2.3 環境氣象服務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聯系
在我國關于環境氣象方面的服務主要包括對霧霾、沙塵暴的監測預警、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大氣污染突發狀況監測預警等,在民生方面,環境氣象服務主要展開對紫外線強度、人體舒適度、疾病的發生和預防等預報服務。大氣污染就是損害人們健康的環境問題之一,是生態環境污染的核心問題,政府應當加強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協調環境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針對重污染天氣對人類造成的傷害,政府部門還沒有一個長遠有效的解決方法,只是在短期內進行治理,從效果上并不很顯著,這也證明了大氣環境治理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3氣象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3.1 對氣象服務推陳出新,提高創新精神
氣象服務不是單純的概念,生態氣象更是一種發展理念,不是傳統的農業氣象下的生態氣象,政府提供的氣象服務機構主要是針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進行監測,研究和掌握天氣變化的自然規律,加大生態環境的自然承載力,有效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做好監測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等工作。針對重污染天氣要有應急措施,在針對旅游、交通、電力等專業氣象服務中要做好協調工作,充分運用氣象衛星感應所傳來的實時資料與現有資料進行及時更新,發揮生態氣象監測站的作用,更人性化、科學化的推出氣象服務理念,提高創新精神。
3.2 加快氣象在防災減災體系上的完善工作
氣象在防災減災體系上不能主要是靠預防來減少災害,而非抗災,不能等到災害降臨再想如何去處理,要防患于未然,預防為主,加強氣象機構的技術監督體系,在發現問題時要及時向政府和上級部門進行匯報,針對災情提供詳細的預防方案和解決辦法,對公眾如實提供災害信息,為他們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提供便利條件,并且要有時間觀念,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及時匯報情況,提供提前預報預警服務。然而防災減災體系比較復雜,需要諸多部門通力協作,這樣才能使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3.3 促進氣象服務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更上一層樓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人類對自然過度開采導致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環境氣象服務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的關注。然而由于體制的不完善,氣象服務工作還沒有被政府部門特別重視起來,這也是由于氣象服務工作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這是需要多個相關部門在大氣污染中的監測、預防、預報等多方面的協作來完成,要求多部門聯合制定氣象服務相關工作內容,尤其是災害重點區域,更要加強預防工作和應急災害處理工作,使得整個體系行動統一,切實有效的完成防汛工作。
3.4 對氣候變化要有及時應對策略
我國目前已經對氣候變化對人們生活帶來不便的情況加以重視,已經成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面對氣候惡化,只盲目依靠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理論結合實際,從政府到個人,積極參與、共同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要尋找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環保體系,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在各個城市設立全年藍天監測指數、霧霾監測指數等監測系統進行全面監督,從國民生產總值上反映問題,占據一定比例,這樣可以更好地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加大氣象工作與工業、農業、水利、衛生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讓人們重視起來,增強全社會對氣候變化有應對策略的意識。
3.5 提高氣候可持續資源的再利用
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氣候資源要科學的開發利用,這也是全面促進人類現有資源的必要途徑,是節約能源的主要方法。氣象服務工作要切實落實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做到人工在不破壞自然規律的條件下影響天氣作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比如風能、太陽能等建立基站,提高災害突發地區對極端惡劣條件下能源是否安全準確的進行氣象服務工作。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對生態文明建設隨著生態環境而備受關注,在新的環境下,地區氣象服務工作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發揮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理論結合實際工作,在建設過程中氣象服務工作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要以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推陳出新,運用創新的思維方式來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順利發展,從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 李玉峰,易正南.氣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探討[J].數字通信世界,2019(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