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大年初二,原本是大家歡度春節的日子,但慈溪市宗漢街道史家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的84位老兵卻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有的挨家挨戶上門排摸了解村民流動信息、身體狀況,有的分發倡議書、宣傳如何正確使用和佩戴口罩,還有的對全村的衛生垃圾點、公共廁所和衛生死角進行消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史家村退役軍人舍小家為大家、“逆行”抗疫情不是個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寧波全市上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黨員干部、基層社工、普通群眾、醫務工作者以及諸多企業勠力同心,用實際行動構筑起了群防群治、同心戰“疫”的堅固防線。
把牢村社“防控關”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流傳這樣一個段子:遠離微信步數靠前的人,因為這就是不聽鐘南山院士的話還到處亂竄的人!江北區孔浦街道怡江社區黨委書記翁波波就是那個“需要遠離”的人。疫情發生以來,她的微信步數每天都在2萬步以上,霸屏微信運動小程序,被女兒稱為“危險分子”。孔浦街道怡江社區有1700多戶居民,包括700多名老年人和20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疫情防控壓力較大。疫情防控期間,翁波波帶領社區全體社工加班加點,一輪又一輪地地毯式摸排,一次又一次地上門宣傳,微信步數成了他們的“工作日志”。
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作為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村(社區),如何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渠道?其間,寧波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和村(社區)工作人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鎮海區駱駝街道各班子成員、機關全體干部和村(社區)工作人員全天堅守崗位,大小喇叭循環播放疫情防控事項,網格員逐戶排查宣傳,向群眾普及疫情防治知識,實現了防疫宣傳“全覆蓋”。鄞州區姜山鎮在重點人員排摸、防疫知識宣傳、群眾情緒安撫等方面,形成了“鎮—村(社區)聯絡員—網格—戶”的四級聯動機制,并結合村(社區)干部、聯村(社區)干部、網格員等隊伍,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戶、覆蓋每一位群眾。寧海縣一市鎮武岙村黨員們每天對村里的房前屋后、大街小巷進行全面消毒殺菌,分組和醫護人員一起上門入戶進行監測檢查。
從強化網格化管理,實施地毯式排查,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到叮囑督促群眾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從做好村(社區)封閉管理,加強疫情監測,到測體溫、做消殺、清垃圾、搞衛生;從安排監督密切接觸人員居家醫學觀察,開展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到做好群眾日常生活保障服務,解決群眾各種具體細微的生活難題……這些聯防聯控措施的落實,離不開堅守崗位的基層黨員干部和村(社區)工作人員,更離不開主動“逆行”的普通群眾。
鎮海區蛟川街道五里牌社區位于城鄉接合部,居民以留守老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居住密度高,是疫情防控的“高危地帶”。設關卡是最好的辦法,但大門誰來值守?當社區志愿者工作負責人張麗萍把志愿者招募信息發到微信群后,“我參加”“我報名”“隨時聽候調遣”“隨叫隨到”的回聲此起彼伏,居民參與熱情高漲。之后,該社區安排了24小時5班輪值,由志愿者和社工輪流值崗。“值守工作辛苦,而且有一定風險,志愿者仍自告奮勇。有他們在,我們就安心了。”社區居民李大媽說。
疫情雖無情,人間有大愛。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廣大市民無懼危險,紛紛挺身而出,上演著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
餃子、蛋炒飯、豬油湯圓、咸菜年糕湯……從元宵節開始,每到夜深人靜時,家住海曙區洞橋鎮張家墊村的張吉東,都會為洞橋鎮40個疫情防控設卡點送來熱氣騰騰的夜宵。這些免費提供給設卡點志愿者的夜宵是他和全家人一起制作的。每天晚上,他要驅車50公里、輾轉于20個村和1個社區間,常常回到家躺下時已快凌晨1點。“這段日子志愿者很辛苦,尤其是晚上氣溫低,正是志愿者值守最艱苦的時候,這個時候送出夜宵,是大家最需要的。”張吉東說。
企業抗疫勇擔當
春節期間,寧波明貝中藥業有限公司的辦公區域每天晚上燈火通明,工作人員忙著統計中藥材需求量,準備第二天的藥湯熬制工作。“要為阿拉寧波的疫情防控盡一分力量。”寧波明貝中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推薦的中藥處方和全市各大醫院的需求,公司職工從大年三十開始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為寧波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和感染病人熬制藥湯,用來提升免疫力。他們在一周內持續向防疫一線輸送了幾萬包中藥藥劑。
疫情當前,共克時艱。自疫情暴發以來,寧波不少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紛紛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已成為戰場上的生力軍。它們利用自身在資金、物品、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全力支援前線,眾志成城奮戰疫情防控。
鄞州區第二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是疫情防控前哨主陣地之一,但受場地面積所限,發熱門診面臨超負荷運行。1月24日下午4點,鄞城集團接到了搶建鄞州二院發熱門診臨時配套用房定點任務。雖然臨時用房面積只有150平方米,但卻面臨著春節假期建筑工人放假回家、店鋪停業材料無處采購等諸多難題。盡管如此,鄞城集團還是克服困難抽調精兵強將,以新城房產子公司為主快速組建項目部。材料緊缺,就從各項目工地抽調;熟練工人緊缺,就聯系手頭所有施工單位。1月25日上午8點,項目開工建設。項目部頂著風雨,合理調整施工程序,一直施工到深夜12點,最終順利完成搶建任務。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企業加班加點助力戰“疫”一線,也有企業捐款捐物用行動詮釋愛心和擔當。比如,雅戈爾集團捐贈1000萬元,用于寧波市醫務、救援人員和患者的疫情防治;太平鳥集團向寧波市慈善總會定向捐款1000萬元,用于寧波市醫務、救援人員及醫用耗材物資的采購;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江北慈善總會捐助200萬元,定向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寧波防治疫情醫療器械、物資購置,一線醫務工作者防護及患者救援。
春節假期結束后,寧波企業相繼復工,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的歸來,給寧波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在此期間,寧波企業嚴格履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落實落細員工管理、健康檢測、衛生消毒等措施,筑牢“防輸入、保安全”的防線。
位于江北區的寧波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在復工期間制定了“ABC”排班制度,要求公司各部室將員工分為三班,根據“復工初期盡量安排較少人員到單位集中工作”和“確保有一班人員始終在14天有效隔離周期之外”的原則,執行三班輪休。“公司所有人員根據隔離期和實際工作被編入ABC三組,每周始終保持有一班人員在崗,其余員工利用信息系統工具在家遠程辦公。”寧波遠洋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后共有150余名員工返工,每個組別約50人。“ABC”排班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接觸的前提下,保障公司正常運轉。
“醫”無反顧戰一線
“小陳,等下來上個夜班吧。”1月21日16時42分,剛下班不久的余姚市人民醫院醫生陳龍達突然接到了科主任的電話,因為同事身體不適,需要他趕回醫院。陳龍達二話不說,立即趕到了醫院發熱門診。一到崗,他便投入到工作中:詢問病史,采集基本信息,進行鑒別診斷、各項檢查……這一忙碌,一直到深夜12點。之后,他抽空吃了點盒飯又投入到工作中。一整晚,他接診了90位發熱病人,算上21日白天,他持續工作超過了24小時。
1月23日一早,陳龍達又出現在了醫院發熱門診。持續一整天的門診,他連水都不敢喝一口。“病人很多,大家都很著急。不喝水就能減少去洗手間的次數,把時間留給病人。”那一天,發熱門診有152名病人就診。
疫情兇猛來襲,醫務人員沖鋒在前。疫情之下,全市廣大醫務工作者主動請纓、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義無反顧地站在了抗“疫”最前線,用行動讓我們看到了白衣戰士的無畏、堅韌、奉獻與堅守。
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副院長胡耀仁,作為寧波市傳染病學的帶頭人,擔任了本次疫情的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帶領專家組成員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組織專家會診、指導疑難危重病人排查、診斷和救治,做好解除隔離或出院前評估,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寧波市第九醫院血液腫瘤科副護士長劉芳芳是隔離病房第一梯隊的護理負責人。自大年三十以來,劉芳芳一直堅守崗位,已有30多天沒回家。由于隔離病房的特殊性,里面的醫護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劉芳芳不僅要管好科室護理團隊,還要當好院感監督員,避免醫護人員和病人交叉感染。當被收治的病人情緒波動大時,她則變身為“心靈天使”,耐心與病人溝通,安撫他們的情緒。身份的不斷變化,讓她從早忙到晚,一天下來嗓子都啞了。
寧波大榭開發區醫院醫生胡晴雨和黨錦旗是一對“90后”新婚夫妻,春節期間留守醫院,攜手戰“疫”。兩人雖在同一個醫院,卻很難碰上一面,每天基本靠電話和微信聯系。“一起加油”成為兩人彼此間經常性的鼓勁話語。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沖鋒在前的不僅有年輕醫務人員,還有退休醫生。以往春節期間,為了照顧退休返聘人員,余姚市婦幼保健院(余姚市第二人民醫院)一般都不安排他們門診出診。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該院共有近10位退休醫生主動請纓,為抗擊疫情奉獻余熱。這群退休不退崗的老醫生平均年齡69歲,但在疫情面前,他們不忘初心和擔當,毅然回到工作崗位。
醫務工作的戰場不只在線下,還在線上。疫情防控期間,有其他疾病但擔心交叉感染不敢去醫院怎么辦?面對市民需求,寧波云醫院平臺上230家醫療機構的7325名臨床醫生積極開展網上門診,并提供“足不出戶、線上問醫、送藥入戶”服務。據統計,1月23日至2月29日,平臺咨詢量達16360人次,網上診療11170人次,藥品配送入戶6659人次,不僅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的現狀,也減少了患者在醫院交叉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