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琳
新聞回顧
地名是社會基本公共信息,是社會活動中重要的信息交往載體,也展現著一個城市的特有文化和形象。寧波人文積淀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在城市發展變遷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以山川關隘、名勝古跡、街道巷里、風物人情、神話傳說、港城特征命名的地名,它們凝聚著地域民情,承載著寧波發展的歷史,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然而,在寧波城市建設發展中,大量具有文化底蘊的老地名正在逐漸消失,“大、洋、怪、重”等不規范地名屢禁不止。2019年12月26日,寧波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寧波市地名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規范寧波市地名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新聞解讀
◆《條例》如何加強地名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
《條例》所稱地名是指自然地理實體、行政區劃、居民地、紀念地、旅游地、住宅區、建筑物(群)以及具有地名意義的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氣象等設施的名稱。相關建設單位或者使用者應當依法申請命名。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名工作的領導,建立地名工作委員會,協調推進地名管理工作的重大問題,其日常工作由市和區縣(市)民政部門承擔。
為了加強地名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條例》對地名的命名、更名、銷名做出了具體規定,提出了遵循原則,要求:住宅區、建筑物(群)使用民政部門依法編制的門樓牌,作為產權登記、工商登記的記載依據;同類別地名的專名部分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不得重名(含地方方言語音);新建城鎮道路跨區的,其名稱應當保持統一。
◆對于新建住宅區、建筑物(群)的命名與門牌編號,《條例》有哪些規定?
《條例》明確寧波新建住宅區、建筑物(群)的命名,建設單位應當在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前向相關專業主管部門申請命名;建設單位住宅區、建筑物(群)推廣時,應當使用標準地名;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辦理房屋預售許可時應當使用標準地名。同時,將對擅自使用未經批準地名進行商業推廣拒不改正等不良信息,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規定,納入統一的公共信用平臺?!稐l例》中還規定在項目建設施工前或者施工過程中因開發建設主體發生變更,需要變更住宅區、建筑物(群)名稱的情形可以依法申請更名。
針對寧波住宅區、建筑物(群)項目編號與正式幢牌號不一致的情況,《條例》規定,住宅區、建筑物(群)應當設置門樓牌。住宅區、建筑物(群)的門樓牌由建設單位或產權所有人向所在地的區縣(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編制。經地名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編制的門樓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
◆《條例》如何保護和利用歷史地名?
《條例》規定,寧波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地名,新建城鎮道路命名應當優先使用原有地名或者就近使用派生歷史地名。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文廣旅游等相關主管部門建立歷史地名標識系統,提升歷史地名的辨識度。
寧波市人大社會建設工委主任委員盧葉挺說,《條例》規定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地名文化遺產普查檔案,對納入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歷史地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更名或者銷名;同時建立地名方言用詞庫,規范、統一方言地名使用?!稐l例》還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歷史地名保護,支持相關單位和個人依法合理利用歷史地名。
◆地名數據如何服務群眾?
地名公共服務應用廣泛,事關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寧波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陳德良介紹說,《條例》規定,要建立地名地址數據聯動更新機制,建立地名公共服務平臺,實現部門間地名數據共享,并及時公布。這將打通地名地址數據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腿。為積極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減少群眾出行負擔、經濟負擔,《條例》規定將目前地名證明的權限下放到鎮鄉(街道)。群眾只要上網、打電話就能查詢到標準地名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