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磊
摘 要:大豆是我國一種常見的經濟作物,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豆的產量高低和農業的生產總值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大豆具有適應能力強,同時擁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所以為了提高我國的種植水平,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有效地保證大豆的品質,同時推動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本文主要介紹了大豆種植過程中的主要技術,以及一些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關鍵詞:大豆種植;病蟲害;防治
大豆具有廣泛的種植區域,同時也被利用到各種各樣的產品加工過程中,經濟附加值較高,目前隨著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大豆的種植出現了低迷的狀態,在增長速度和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更新速度等方面與其他農作物相比都比較落后,因此要根據有效地方法提高大豆的生產質量,并且要利用先進的方式對病蟲害防治作出更新。
一、大豆種植的主要技術
(一)對土地進行翻整
土壤條件對于任何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保證大豆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保證最后產出的大豆產量,就必須要在種植之前對土地進行翻整工作,首先對土地要進行深耕工作,能夠讓深層的土壤在陽光下進行暴曬,能夠起到有效殺菌滅蟲的作用,減少土壤中所存在的害蟲蟲卵以及細菌的含量,在種植大豆前,要減少在種植區域內其他雜物的種類和數量,為大豆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除此之外,要對種植土壤做好水分補充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大豆的發芽率,同時也可以幫助大豆提高自身的生長速度。
(二)正確選擇種子
現如今我國在農業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而大豆的品種也在不斷地增加,在不同的品種之間有著不同的優缺點,所以在選擇大豆的品種時,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土地環境,選擇適合當地的大豆品種,這樣才可以讓大豆獲得更好地生長,除此之外,在大豆的選擇過程中要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品種,這樣能夠在大豆的生長過程中自身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如果不能夠選擇正確的品種,那么就會影響到大豆最終的種植效果,在品種選擇完成之后,工作人員必須要對選擇好的大豆進行選擇,要篩選出其中較差的種子,只能夠將那些飽滿的種子種植在土壤中,這樣才能夠提高大豆的成活率,同時也能夠提高大豆的產量。以夏大豆為例,農戶必須要結合當地夏季的特殊雨水條件和溫度環境,對不同大豆品種的生長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不同的土壤肥力選擇大豆品種,如果某一年間,某地區的夏季出現干旱少雨的情況,那么在品種的選擇上,就要選擇分支多,無限結莢習性,植株比較繁茂的大豆品種,而如果某一年的雨水比較充沛,那么就要選擇,稈強不倒,主莖發達,有限結莢習性的大豆品種。
(三)選擇種植技術
現如今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種植技術有兩種,第一是窄型的密集種植技術,第二是壟斷的分層種植技術,兩種方式對于第一種來說能夠更好地提高大豆的產量,為農民帶來較高的經濟收益,而這種技術比較適用于那些植株比較矮,而且生長周期較短的大豆品種,同時在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對種子的密度進行掌控。后者主要是在壟斷體的下面,對種子進行澆水和施肥,利用機械來掌握大豆的種植密度,以此來推進大豆植株的生長,在這種方式下一般會選擇一些產量比較大的品種,并且能夠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的能力,發揮出化肥的最大功效。
(四)科學的澆水施肥
近些年來,我國越來越關注在農業上施肥和農藥的使用狀況,更多的消費者也開始注重農產品的食物安全問題,所以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合理地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盡量地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能夠在保證大豆產量的基礎上適應現有的發展理念。在種植過程中,一些員工會通過自己積累的經驗對化肥的使用量進行掌控,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會影響到大豆最終的產量,如果過度的使用化肥,那么就會對土壤的質量造成影響,出現干裂和酸化的情況,這樣不利于大豆的產量。
以河南省的大豆種植來說,要對大豆進行定期的追肥,在大豆初花期,要進行氮素肥料的追肥,考慮到初花期大豆根系中的根瘤菌沒有辦法釋放而所需大量養分的狀況,在大豆成長的初花期要補充大量的養分,農戶以畝為單位,每畝播撒的尿素大概在3.5~5kg之間,能夠有效地促進植株的生長。
二、大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黃葉病的危害和防治
黃葉病是大豆在生長過程中的最常見的一種病蟲害,這種病蟲害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豆品種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差,對土壤中的鐵鋅等微量元素會產生影響,在高溫和高濕的土壤環境中,病菌的產量會逐漸地增加,這樣都會導致大豆出現黃葉病,再出現這種病癥之后大豆的植株上有的葉片會變成黃白色,并且時間較長的情況會轉向褐色,同時還會出現大小不一的壞死斑點,最終導致大豆植株死,和枯萎,在對大豆黃葉病的防治,應該以防治為主,首先要根據相應的種植技術選擇適合的肥料,一般會選擇腐熟的有機化肥,利用化肥的功效來改變土壤的現有結構,平衡土壤中的酸堿值,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和含量,在此基礎上,要添加半日清來減少黃葉病的發生,一般667㎡的土地,通常用量40mL,如果已經發生了大豆黃葉病,那么可以選擇用濃度為18%的米鮮或者是其他有關的消毒劑對大豆植株的葉片進行消毒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補充土壤中鐵和鋅的含量,在大豆的葉片呈現綠色之后,停止使用殺蟲劑。
(二)食心蟲的危害和防治
食心蟲在大豆的生長過程中是一種危害比較大的蟲子,會影響到大豆種粒的發育,使他出現一定的畸形和死亡,在防治大豆食心蟲時間選擇上,一定要選擇在大豆的花期和結莢期間,利用化學的方法最大程度的殺死這些病蟲害,能夠減少繁殖出來的幼蟲數量,從而保證大豆的生長過程。另外還應該使用50%的殺螟硫磷乳與水按照1:1000的比例進行配置,在大豆的種植土壤區域內進行噴灑能夠有效地殺死食心蟲,在對食心蟲進行化學防治時,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最常用的一般是使用赤眼蜂,赤眼蜂的蟲卵能夠在食心蟲的幼蟲上進行寄生,隨著蜂幼蟲的成長使食心蟲死亡。
(三)豆天蛾的危害和防治
豆天蛾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蟲害,在我國的南北地區都有發生,這種蟲子的幼蟲會食用大量的大豆葉片,使得大豆的葉片缺乏光合作用而導致死亡,對于這種病蟲害的防治可以使用濃度為2.5%的敵百蟲粉劑與水混合,在大豆的種植區域內進行噴灑,同時也可以采用生物的方法,例如使用青蟲菌對這些生物進行消滅,按照1:500比例用水稀釋之后進行噴灑,能夠起到良好的滅蟲效果。
三、結束語
在種植大豆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適合的種植技術,有效地促進大豆的生長,同時也可以通過破壞病蟲害的生活環境,使得大豆在生長過程中避免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處理,對相關藥品的使用要進行良好的管理,能夠及時地發現病蟲害,并進行有效防治,以此來提高大豆的整體質量和產量,推動我國大豆種植技術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鵬,大豆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控措施[J],農家參謀,2019(12).
[2]張紅霞,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J],農家參謀,2019(12).
[3]李永生,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初探[J],農家參謀,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