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良 馬科 秦友書 馬金芬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規模化豬場的豬瘟疫苗已十分普及,對于豬瘟的防治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是,非典型豬瘟的情況還是會時常發生,特別是在近幾年,非典型豬瘟呈現了發病率明顯上升的趨勢。在此,筆者通過非典型豬瘟的理性特點以及臨床便請情況,來提出基層獸醫針對非典型豬瘟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非典型豬瘟;基層獸醫;防治
非典型豬瘟是一種由豬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在疾病傳播過程中,需要采取強制性的免疫措施。在我國豬場養殖的過程中,非典型豬瘟一旦出現,就會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收入,加之非典型豬瘟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在診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困難,而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就會影響豬場養殖的發展。因此,基層獸醫應加強對非典型豬瘟的了解,掌握豬瘟發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學、合理地預防和治療措施,才能避免養殖場出現較大的經濟損失。
一、非典型豬瘟的流行特點
非典型豬瘟好發于春季和秋季,在流行期間呈現出散發性流行的特點,且3月齡以下的豬仔感染率、死亡率都普遍較高,一般在25%~40%,散播嚴重時可能達到80%。即使是注射過疫苗的養豬場,也會存在非典型豬瘟的發病風險,同時具有跳躍式傳播的特點,病豬的數量無明顯規律,多伴隨混合感染,若是非典型豬瘟流行時間過長,就會造成豬群長期持續感染。
二、非典型豬瘟的臨床癥狀
非典型豬瘟的豬群在發病時并未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加之傳播速度較慢,不易被基層獸醫所察覺。一般來說,豬群在發病后體溫略有上升,大多保持在40℃左右,同時陸續出現便秘、腹瀉、尿液變黃等現象,觀察病豬的齒齦部位可發現黏膜潰瘍明顯。非典型豬瘟在傳播是以陸續發病為典型特征,基層獸醫在采用抗菌藥物治療后仍未見好轉。在非典型豬瘟的長時間影響下,豬群日漸消瘦、精神狀態不佳,并且全身皮膚逐漸發紅,隨著時間的增加,流行性感染癥狀愈發明顯。由于幼齡的豬仔抵抗力較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經過臨床驗證,即使采取了早期藥物治療,但如果未能對癥處理,也會造成非典型豬瘟病情延長。此外,大部分豬群在發病后會并發出現其他癥狀,例如呼吸道綜合征,具體表現為病豬呼吸困難,且出現其他炎癥反應。
三、非典型豬瘟的病因分析
免疫因素隨著獸醫技術和水平的提升,豬瘟疫苗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但是,在疫苗運輸和保存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相關的注意事項,才能保持疫苗功能的完整性。如若進行了不規范操作,或者疫苗保存時間過長,導致藥效消失,最終都會影響疫苗對豬群產生的免疫功能。同時,在豬瘟疫苗接種的過程中,若未能把握相關注意事項,就會影響免疫效果,一般都是由于基層獸醫缺乏了專業的技能所導致的。此外,由于國家對于豬瘟疫苗的檢控標準并不嚴格,導致豬瘟疫苗的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在許多偏遠地區,豬瘟疫苗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使用劑量不足,從而導致了非典型豬瘟的發生。
疾病因素在發生其他感染性疾病后,例如藍耳病、氣喘病等,豬群的免疫力都會受到影響,出現抵抗力低下的癥狀,同時也會增加非典型豬瘟發生的感染概率,此時注射的豬瘟疫苗也難以顯效,免疫效果達不到理想的要求,甚至還會出現疫苗失效的情況,最終導致豬群混合感染。
藥物因素在注射豬瘟免疫疫苗之前,基層獸醫若同時予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病豬,則會導致兩者的作用發生沖突,不利于淋巴細胞的轉化,進而難以達到注射疫苗的理想效果。
養殖因素我國的養豬場普遍具有養殖數量多、豬群密集等特點,在飼養過程中,豬群的分配并不合理,加之在養殖過程中密集度較大,導致養殖場通風狀況不佳,增加了非典型豬瘟的感染風險,也影響了豬群的免疫力。此外,若豬群在飼養時,食用了過期變質或者發霉的飼料,霉菌或者其他毒素也會進入豬群體內,引起非典型豬瘟。
四、非典型豬瘟的防治措施
基層獸醫在工作崗位中發現豬群疑似感染癥狀時,應及時采取豬體血清和病料送檢,以臨床診斷為標準作出病情的判斷。同時,在非典型豬瘟的預防工作中,預防注射也是關鍵的內容之一。免疫程序的應用可以降低非典型豬瘟的感染概率,具體做法為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階段性補針的方法,根據豬群的免疫情況和疾病發生情況來確定劑量的多少。然而,免疫程序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還應考察當地養殖環境和豬群的情況,例如非典型豬瘟在本地流行的特點、規律、豬群的用途和飼養條件等,此外還應綜合疫苗性質、種類等因素進行衡量,最終確定免疫程序的使用標準。
對于出現非典型豬瘟的養殖場,首先應及時處理存在流產、死胎等癥狀的豬群,并且采用豬瘟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健康的豬群可以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種和補防;可疑病豬可以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25頭份大劑量注射1次。同時,基層獸醫還應做好病豬和疑似病豬的隔離,在此基礎上,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和豬群的飼養,定時打掃、消毒豬舍,并且嚴禁其他閑雜人員和其他動物進入養殖場。在豬群飼養方面,基層獸醫應以血蟲清和黃芪多糖粉飼料攪拌均勻,在非典型豬瘟發病期間,為病豬連續服用6d。而可疑病豬或健康病豬,可以適當調整劑量了療程,喂服3d即可達到理想的預防效果。
總之,為了避免非典型豬瘟的發生,基層獸醫必須對養殖場以及豬群作出科學的管理,保證養殖場的衛生情況,并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減少細菌滋生;同時采用疫苗防治的方法,為豬群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提高其機體免疫力,實現對非典型豬瘟的有效防控。
參考文獻:
[1]蔡葵蒸,張明林,靳國琴.豬瘟流行區仔豬免疫程序的研究[J].中國獸醫科技.2018.5(04):121-122.
[2]孫冬青.非典型豬瘟的發生及基層獸醫的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8.3(23):67-68.
[3]鐘金坎.非典型豬瘟的診斷及綜合防控措施[J].當代畜牧.2019.11(06):104-105.
[4]蘇誠明.關于基層獸醫在豬病防制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J].畜禽業.2019.8(05):220-221.
[5]密順妹.基層獸醫在豬病診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農家參謀.2019.7(2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