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貴玲
摘 要 農村集體經濟以農村地區為依托,以生產資料公有的形式開展合作經營管理,已經成為當前農村地區發展的最主要的經濟組織形式,且在各地的大量實踐中被證實是切實可行的。然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相應的管理,這在農村集體經濟長期發展過程中一直都是一個薄弱環節,也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實力的提升。鑒于此,本文對農村集體經濟進行簡述,并分析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對如何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 市場經濟 公有制 農村合作社 經濟組織
一、農村集體經濟概述
在我國,集體經濟是保障共同富裕目標最終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公有制經濟制度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實際上就是農村生產資料歸農村集體成員共同擁有。在農村集體經濟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誕生出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公司等集體經濟運作形式,對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效率、提升農民收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更成為公有制經濟中的重要組成力量,是農村地區實現振興和富強的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因此,在當前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情況下,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并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對于徹底改變農村地區的貧困面貌至關重要。
二、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存在的不足
經過分析,可以發現農村集體經濟在管理中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法律與規章制度缺失
作為一種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經濟組織形式,其管理必須在規范化的軌道上進行和發展,因此集體經濟管理的法律建設與規章制度的完善尤為關鍵。然而就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的配套法律規章建設情況而言,存在明顯缺位現象。一方面,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實際管理工作開展缺乏法律依據,使得管理出現混亂,管理的有效性不足。另一方面,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的經濟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資金使用制度等建設缺位,相關管理職責不明晰,也使得其實際管理工作難以形成一套規范的模式,對集體經濟管理效能的提升造成阻礙。
(二)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方式陳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經濟組織形式都需要參與到市場經濟運行中,這就對經濟組織形式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許多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管理方式仍使用以往的管理套路,缺乏創新,未結合集體經濟在新時期產生的各種合作形態進行改革優化,導致集體經濟中各方的關系無法協調理順,管理效率低下,且不利于集體經濟的更高層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三)農村集體經濟信息的透明度不足
作為一種集體經濟,農村所有成員都具有對集體經濟進行管理、利用與監督的權力,因此保持集體經濟的公開透明性有助于保障所有村民的合法權益。但現階段許多農村在集體經濟管理過程中對各種賬目的公開不足,賬目細節不明晰,導致村民無法準確掌握集體經濟的具體情況。此外,許多村民對集體經濟信息管理過程中信息公開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夠認識,不關心信息公開情況,這就導致集體經濟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各種暗箱操作問題。
(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的村民參與積極性不足
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并非一兩個人或幾個人的事,而是所有集體成員共同的責任,所有村民都需要積極參與其中,如此方能不斷挖掘集體經濟潛力,提升集體經濟實力。然而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更多還是以村集體為主導進行管理,普通村民參與度不高,這就使管理的精細化目標無法達成,集體經濟中的許多潛在價值無法被充分挖掘,從而極大地限制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五)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足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主要由農村領導以及管理人員共同組成,其共同承擔著集體經濟的各項管理任務。但從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的實際情況看,不但領導無法發揮出其領導職能,專業管理人員也嚴重不足,現有管理人員的管理知識與專業技能明顯無法滿足現代化集體經濟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建議
(一)加快完善配套法律與規章制度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這是其能夠與市場經濟接軌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國家應進一步加快配套法律與規章制度的建設。
一方面,要通過相關法律的建設來明確農村集體經濟法律地位,使其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同時要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法律的執行,加快農村集體經濟法制化建設。另一方面,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過程中涉及的經濟運行、土地管理、資金使用、收益分配等都制定具體的規章,明確集體經濟中各參與主體的職責分工、權利義務,以確保管理責任明確,保障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制度化。
(二)積極引入先進管理方式
隨著現代經濟發展,各經濟主體的管理工作都開始運用各種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且仍在不斷創新中。因此,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公有制經濟的重要部分,其管理也需要與時俱進,與社會發展步調一致,積極引進先進管理方式。
具體而言,農村集體經濟應積極借鑒企業經濟管理中的先進做法,加快實施產業化管理與信息化管理。在產業化管理方面,需要管理人員以打造集體經濟產業鏈為核心,充分協調農民、市場、企業間的關系,使各方可以將集體經濟進一步打造成具有產業性質的現代化經濟體。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各地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投入,幫助集體經濟管理實現信息化轉型,以更高效地對集體經濟資源進行分配、利用、共享,切實提升管理效率。
(三)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構建信息公開機制
針對農村集體經濟信息公開不足的問題,就需要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切實強化信息公開的機制構建。首先,應針對各種賬目業務采取業務外包方式,將之交由第三方管理,減少管理過程中暗箱操作的可能。其次,要針對信息公開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從點拓展到面,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公開模式。最后,應加強對所有村民的宣傳教育,增加其對信息公開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使其積極參與對集體經濟管理工作的監督。
(四)借鑒企業管理思路對農民進行管理激勵
針對農民參與集體經濟管理積極性不足的問題,可以參考企業做法,將企業中管理激勵的辦法運用到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通過設置薪酬激勵、績效考核等方式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活力,使所有成員都能夠為集體經濟管理貢獻自身力量。
(五)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強化管理專業化
對于管理人才匱乏的情況,各地政府需要有意識地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一方面,應加強對集體經濟管理人員的職業培訓,為其提供專業培訓課程,并安排專業人員到農村提供現場指導,以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素質。另一方面,要出臺相應激勵性政策,鼓勵年輕的管理人才投身到農村建設中,并通過提升其福利待遇,使年輕人才真正扎根農村,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市場經濟下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就需要從法律規章、管理方式、信息公開、管理激勵以及管理隊伍建設方面著手,如此方能切實提升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實力。
(作者單位為莒縣招賢鎮人民政府)
參考文獻
[1] 曾克生.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問題與對策淺析[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11):15.
[2] 劉淑芬.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8(11):208.
[3] 黃永祥.試析如何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提高農村集體經濟實力[J].農民致富之友,2017(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