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顥

美國大片中警匪追逐的橋段總是叫人百看不厭,血脈僨張,而如果好好細數一下在正義的警察陣營里常現身的車型,福特的維多利亞皇冠是必不可少的一員。除此之外,有這么一款車的出現頻率,筆者自以為,它認第二,沒車敢認第一,那便是同為福特家族的大塊頭——Explorer探險者。哦別忘了,今天前面還要加倆字,國產。
國產?沒錯,此時我們面前的已經是第六代的探險者了,而更讓我驚喜的是,全新的它,正式被長安福特引入其國內最大、位于杭州的工廠進行投產,這瞬間就讓此一貫以純正進口、美式風格著稱的大號SUV變得更有看頭。并且,此次的體驗路線被設置在了著名的皖南“川藏線”,這是一條以風景秀麗加之彎道豐富而聞名的山道。這更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要把一輛接近5.1米的SUV和跑山聯系在一起?這,我先賣個關子。
全新一代的探險者,在外形上的變化其實并沒有想象中大,不過與最新的家族兄弟們一樣,探險者在基礎的豪華版外形以外,還提供了ST-LINE的外觀套件,并且國產版的外形設計其實還在海外版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微調,這點很值得一聊。

外形上最大的升級我覺得應該就屬車頭部分,從側面看,整個前臉微微向前傾斜,超過兩米的車寬配上如此方正的造型,氣場十足。全新設計的六邊形進氣格柵尺寸要比上一代來得更大,相比海外版,上下距離更長,兩側更是直接延伸至大燈的“眼角”處。全LED大燈的造型其實較常規了一些,不過點亮之后的效果還是能討人歡喜,尤其是設置在大燈頂部的日行燈部分,點亮時與中網頂部的鍍鉻飾條連為一體,視覺效果上貫穿了整個前臉,格外好看。
來到側面,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有在這個角度,你才能真正領略此車之大。整體造型輪廓沒有發生大的改動,經典的向前傾斜的C柱造型得以保留,延續了一種游艇般的風格,加上一條從前至后上揚的腰線,十分提氣。向下看到行走部分,官方告訴我這是只21英寸的輪轂,我真有一瞬間懷疑了一下,21英寸的輪轂規格在探險者上一點都不嫌大,配合275/45的輪胎,整個車輪大小與車身高度成一個4:6的比例,顯得恰到好處。而且相比ST-LINE上的黑化輪轂,我真的超愛這個閃耀著銀光的電鍍粗條幅輪轂造型,就和鍍鉻的點陣式中網一樣。盡管ST-LINE在整個車身多處進行了熏黑處理,這確實很酷,但以筆者的審美來說,我相信只有無處不在的“blingbling”,才是能真正對味探險者這個名號的。

車尾與側面一樣,整體輪廓繼續保持,同樣經典小巧的C形尾燈,也與時俱進地用上了LED的光源,尾廂蓋上也多了好幾條明顯的折線,進一步拉寬視覺效果,使整個車尾變得更為立體、精致。另外在排氣方面,國產后將原本的雙邊雙出四排氣,更換成了雙邊單出的排氣布局,我覺得其實是更符合探險者穩重身份的,這一點完全OK。

內飾先不單獨提了,因為我實在已經迫不及待分享這輛探險者的駕駛感受了。回到開始所拋出的疑問,通常只有以操控著稱的車型,才會更多地將自己“扔”進山中,那為什么一貫以舒適、穩重標榜自己的探險者,這次也愿意用跑山的方式與我們相處?當我開著它過了幾個發夾彎后,所有的疑惑便迎刃而解。
全新的探險者,在駕駛上的提升改變,要遠遠大于我們所能看到的,甚至可以用質變來形容之。你可曾想過像這樣的一臺接近于全尺寸的SUV,會去追求50:50的前后軸配重?不僅如此,第六代的探險者同自家的Mustang以及林肯飛行家一樣,換裝了福特最新的CD6平臺。前置后驅的探險者,相比曾經的前置前驅,真的是你一上手就能感受的區別,加上在前后懸架部分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材料,進一步降低了簧下質量。在彎道當中,巨大的車頭遠比預期要來的靈活,側傾也抑制得十分到位,方向出乎意料地在正中處近乎沒有虛位,只是轉向手感遠比想象的沉,以至于駕駛時間久了以后,小臂會明顯地微微發酸。
動力上,探險者全系搭載了Mustang同款的EcoBoost2.3T渦輪增壓發動機,276馬力與425牛·米的參數放在兩噸出頭的體格上,動力感受談不上多么澎拜,但也絕不僅僅是夠用的水平,官方7.8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點。皖南“川藏”的地勢起伏多變,彎道緩急程度也捉摸不定,但全新國產探險者不僅駕駛素質過硬,同時依舊保證了駕乘上的舒適感。觸手可及的是從儀表臺、方向盤、門板到座椅的全真皮包覆,前排座椅除了加熱通風,還提供了從后背至大腿下全方位的按摩。空間表現一定不會是這個尺寸的SUV所需要擔心的問題,而且國產探險者同時提供了6座/7座的選擇,加上優秀的NVH,及10AT變速箱平順的表現,我們輕松愜意且愉快地與探險者度過了一整天的山路之旅。


就好像你曾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你們漸漸不再聯系,但突然有一天,他以一個全新的、意氣風發的姿態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可能會需要一小會兒接受一下,但攀談兩句過后,你會發現還是熟悉的那個他,但又被他嶄新的氣場所吸引。這,就是全新國產第六代探險者給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