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新
摘要: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的當下社會,體育訓練也日益受到重視,籃球作為體育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思維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初級籃球的基本技術及訓練強度展開探討,以期為其他初級籃球訓練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初級籃球技術;青少年;訓練強度
引言
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的當下社會,我國青少年的籃球訓練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在基本技術、日常訓練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由于青少年階段學生的年齡過小,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所以在籃球學習和訓練中極易出現訓練強度過大,甚至是過勞或受傷等問題。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籃球訓練時,要事先了解籃球的技術內容及訓練方式,合理地設置訓練的強度,并結合小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及籃球技術的規律進行練習,從而使青少年的籃球技術和水平得到切實的提升。
一、青少年籃球基本技術的策略研究
(一)強化體能訓練
青少年只有具備較強的身體體能,才能更好地開展基本技術訓練,所以在開展基本技術訓練之前,教師必須對小學生強化體能訓練,具體可以從力量訓練、彈跳訓練、耐力訓練三方面著手。
首先,必須強化力量訓練,以此來增強青少年的力量感。啞鈴、俯臥撐、引體向上等常規力量訓練項目,對于青少年而言運動強度過大,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加以變通,采取更加適合小學生的運動項目。例如,教師可以采取跳短繩訓練,增強青少年小腿的力量感;采取蛙跳訓練,增強青少年大腿的力量感;采取握力棒訓練,增強青少年的手腕力量。其次,必須強化彈跳訓練,以此來提高青少年的反應速度和肌肉彈性。青少年的身體機能發育尚不完善,所以教師在對彈跳訓練項目選擇時,應盡量選擇運動強度較低的訓練項目,如半蹲垂直向前跳、左右腳單足跳、速度組合跑、計時蛙跳等。最后,必須強化耐力訓練,以此來磨煉小學生的意志力,使青少年養成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常用的耐力訓練項目主要包括跳大繩、追逐跑、慢速長跑等,教師在實際訓練時,必須控制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過小則無法起到應有的耐力訓練效果;過大則會使小學生出現不良反應。
(二)發現教學與訓練
發現教學與訓練是籃球訓練的一種新方法,具體是指在訓練開始之前,教師先不對青少年進行技能講解,而是使青少年進行獨立思考,找出教師示范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說明和驗證。
例如,在進行“投籃”訓練時,可以首先為青少年示范投籃動作,使青少年根據主觀意識和既往經驗,判斷教師投籃動作是否符合標準,并說明自己的判斷依據。不論青少年感覺教師投籃動作是否標準,都會在教師講解時認真聽講,而這對于青少年理清投籃的重難點,加深對投籃技術的掌握是極為有利的。此外,通過這種訓練方式,也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主思考能力,使青少年對自身訓練效果加強反思,而這對于學生整體訓練水平的提升是極為有利的。
(三)加強訓練的引導
籃球訓練的開展,其目的不僅限于對籃球知識、技巧的傳授,而且在籃球知識、技巧傳授的基礎上,充分調動青少年籃球學習的積極性,使青少年自主去探索和感悟籃球的知識和技巧。因此,在籃球訓練中,要對青少年積極地進行啟發和引導,并根據青少年的實際訓練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的訓練和練習,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切實地掌握籃球運動的動作和要領,提高籃球技術的熟練度。
例如,在進行“急停”訓練時,可以引導青少年思考哪種姿勢才能更好地進行急停?急停可以運用到籃球訓練的哪些方面,又各有什么用途?通過教師的引導,青少年就會對急停的相關內容展開積極思考,在青少年思考完畢后,教師再進行急停知識的講解和示范,啟發青少年通過控制身體重心來進行急停,引導青少年自主探索出急停技能的渠道,從而使青少年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逐步提升對籃球訓練的興趣,并且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加深青少年對急停動作的印象。
再如,在進行“胸前傳接球”訓練時,青少年普遍會對傳向自己的來球比較害怕,特別是當來球的高度過高,速度過快時,小學生的恐懼感更是會得到劇增。因此,為了消除青少年對傳接球的恐懼,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訓練策略,使傳接球兩人的距離逐步由近及遠,并適時對青少年進行傳接球方法和要領的講解,使青少年能夠逐步消除對傳接球的恐懼心理。
(四)精確講解和示范
在籃球訓練中,不僅需要對籃球技術進行詳細講解,而且需要親身示范動作的要領和技術,使青少年對籃球基本技術快速準確地掌握。部分籃球訓練動作理解比較困難且訓練難度大,僅僅依靠教師動作講解,很難使青少年理解透徹、充分掌握。在此情況下,可以通過親身示范的方式,提高動作講解的直觀性,使小學生對籃球技術加強掌握,而這對于青少年動作訓練標準度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進行“傳接球”訓練時,教師可以首先為青少年講解傳接球的具體動作,然后通過親身示范的形式,分別為小學生示范傳球和接球的動作要領。待青少年完全掌握傳球和接球的動作要領后,教師可以選擇一名青少年作為搭檔,進行連續性的傳接球訓練演示,從而使所有青少年都能充分掌握傳接球的動作要領。教師示范結束后,教師可以使青少年兩兩為一組進行模仿訓練,在此過程中,要對青少年的傳接球動作加強觀察,及時糾正動作誤區,從而使青少年傳接球動作的準確度得以切實提升。為了強化訓練效果,教師可以在課下時間組織開展籃球對抗賽,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基本技術掌握的熟練度,而且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團隊間的默契程度。此外,通過開展籃球對抗賽的形式,還有助于教師及時察覺青少年的動作誤區,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
(五)訓練形式多樣
籃球訓練會相對比較枯燥,特別是腳步移動和傳接球等基本技術型訓練更是如此。但是由于籃球技術的種類比較多樣,所以教師在日常訓練中可以將單一的技術訓練組合成復合型技術訓練形式,從而使訓練活動更具新穎性,而這也非常符合青少年求新的天性,會極大地提高青少年參與籃球訓練的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熟悉球性”訓練時,教師除了可以增加運球訓練手法,如雙手同時運球、蒙眼運球、兩人合力運球、幾何跑運球、追逐運球、規定范圍運球等,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提高一定的訓練難度,如,可以讓青少年在折返跑的過程中用左手運球、交互運球等。通過這種訓練方式,不僅能夠增加訓練的新鮮感和趣味性,而且能夠提高青少年訓練的積極性,提升訓練的質量和效果。但是由于籃球訓練方式的多元化,及其訓練作用的多樣性,所以教師必須對各種訓練方式的優缺點認真總結,根據具體的訓練對象和內容,靈活運用,多法結合,才能使籃球訓練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采取游戲法進行訓練
在籃球訓練中,教師如果一味地進行知識技能的灌輸,會嚴重地降低青少年籃球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今后的籃球訓練中可以將訓練內容與游戲相結合,如將籃球訓練動作編制成游戲進行教授等,使青少年在游戲玩樂中學習到籃球技能,從而使青少年籃球訓練的積極性更高,也更符合素質教育對籃球訓練的要求。
例如,在進行籃球實踐訓練時,教師可以組織青少年進行分組籃球實踐練習,每個小組都選取固定的人數,分別承當前鋒、中鋒、后衛等角色,使組內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明確自己的職責,及其職責所需的籃球技能,然后再進行相應的籃球實踐游戲。在籃球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承當教練員的角色,對青少年進行適當的技術指導及動作糾正,而且還可以和青少年互換角色,使青少年承當教練員的角色,自己代替青少年參與到籃球實踐游戲當中。通過這種游戲訓練的方式,不僅能夠極大地增加籃球訓練的趣味性,使青少年從籃球訓練中獲得更多的樂趣,而且也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籃球技能,使青少年的籃球技能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小學籃球訓練應注意其強度的掌握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尚不完善,還存在著不少薄弱的環節,所以教師在組織籃球訓練時,要尤為注重訓練的強度。通常而言,球類運動的原地訓練相對于行進訓練強度要小,危險系數也相對較低,基本不會出現運動強度較大的訓練項目,如投籃訓練主要包括原地投籃訓練或原地徒手訓練兩種訓練形式,運動強度都相對較低,危險性也普遍不高。但是在實際籃球訓練中,教師也切不可粗心大意、掉以輕心,應加強對青少年投籃動作的規范,使青少年的投籃姿勢和技巧都能夠符合相關訓練標準,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青少年在籃球技術和訓練中出現摩擦或磕碰等情況。此外,在進行運動強度較大的籃球技術和訓練時,教師要提前帶領青少年進行拉伸及熱身活動,并做好完善的防護舉措,確保青少年在籃球學習和訓練中不會出現肌肉拉傷或磕碰等情況,從而使青少年能夠在籃球技術和訓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青少年籃球技術和訓練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訓練難度過大、訓練負荷過重、訓練方式過于單一等,而這就需要小學體育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籃球訓練的規律,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提升我國小學籃球技術和訓練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顏軍,王源,陳愛國,馬冬靜.短時中等強度不同類型運動對小學生執行功能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4(06):94-100.
[2]陳愛國,趙莉,李煥玉,顏軍,殷恒嬋.不同強度短時籃球運球訓練對小學生執行功能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04):352-355.
[3]張立敏,喻青,查圣祥.中等強度足球鍛煉對小學生執行功能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9(03):74-79.
[4]王興芬.短時中等強度不同類型運動對小學生執行功能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7(35):11-12.
[5]解超,金成吉,張自云,翟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對我國學齡兒童執行功能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7(01):65-68+71.
[6]殷恒嬋,李鑫楠,陳愛國,宋湘勤,杜吟,潘家禮,王暢.5種運動干預方案對小學生腦執行功能影響的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