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銅立人像
年齡:3000歲
收藏地:三星堆博物館

1929年,成都真武村農民燕道誠在淘溝時偶然看到一坑玉石器,三星堆遺址就這樣被發(fā)現了。直到1986年,商銅立人像才在三星堆遺址2號祭祀坑出土,現藏于三星堆博物館內。
商銅立人像為商代的青銅器,立人像采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身體中空,分人像與基座兩部分。人像高260厘米,基座高78.8厘米。人體修長,大眼、隆鼻、方頤大耳,頭上有兩層高冠,雙手平舉起,作持物狀態(tài)。商銅立人像所站立的高臺基座,由4個神獸組成,看上去氣勢十足。
商銅立人像的華服,被專家譽為“中國最早的龍袍”:窄袖,左衽,紋飾繁復精麗。紋飾以龍紋為主,兼有獸面紋、鳥紋、蟲紋、回紋等。如果轉到商銅立人像身后,還可以看出其衣服后端呈燕尾狀。商銅立人像莊重威嚴,形象生動,代表的是國王兼巫師一類的人物。在下民眼中,“他”同時也是“神”,是集神、巫、王于一身的最具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是神權與王權最高權力的象征。
商銅立人像是中國所見先秦時代銅質造像之最大者,在世界青銅立體圓雕人像鑄造發(fā)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對研究古蜀人的形象、服飾、宗教、冶鑄等多方面問題均具有重要意義。
1937年在長沙臨時大學時,蔣夢麟、張伯苓、梅貽琦三位校長巡視學生宿舍,看見房屋破敗,蔣夢麟認為不宜居住,張伯苓卻認為學生應該接受鍛煉,有這樣的宿舍也該滿意了。蔣夢麟說:“倘若是我的孩子,我就不要他住在宿舍里!”張伯苓卻針鋒相對地表示:“倘若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他住在這宿舍里!”梅貽琦沒有表態(tài)。
國畫大師張大千不懂外語,卻特別喜歡出國旅行。為了不在異國他鄉(xiāng)迷路,他讓人用外文寫一個“愛心信息牌”,大致內容為:“愚,張大千,中國畫家也。現住某城某街某號。因不識洋文,以致迷途難返。尚盼過往仕女君子,援我一臂,送我回寓,不勝感紉。”將這個牌子帶在身上,他就可以大膽地出去了。
郭沫若和郁達夫為文熱情奔放,郁達夫喜歡在文中連用“啊啊”二字,郭沫若則善用“喲”字,如“妻喲”“仿吾喲”之類,取二君作品驗之,則隨處可見。吳稚暉筆調辛辣,亦有一習慣,喜于文中連用“呸呸呸”三字,讀之聲容并茂。于是有好事者乃作一詩調侃三公,末二句是:“各有新腔驚俗眾,郁啊郭喲稚暉呸。”
張宗昌性格豪放,有一次坐黃包車,計價不過數角而已,他甩手就是一張10元鈔票。車夫身上沒有錢找零,惶急不已。張看到車夫猶疑,卻以為對方嫌少,一探手又掏出8張10元鈔票給他,車夫喜出望外。不料張的跟班落在后面,竟向車夫索回那8張。張發(fā)現了大喝一聲:“這是他的,你想干嗎?”令他還給車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