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溫 王文榮 陶思齊
(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遼寧沈陽 110000;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沈陽 110000)
關于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概念,國內外并沒有統一的定義,而是根據學術界和監管部門對該概念的深入研究使得此概念的內涵不斷被充實和擴展。
金融穩定理事會認為:系統重要性銀行是指由于其本身具有規模大、內部復雜性難以衡量、重要性顯著、關聯性強等特性,因而當其陷入經營困境,資本嚴重短缺或破產清算可能將引發金融系統動蕩的金融機構。
本文認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是指因其資產負債規模較大、業務結構復雜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市場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使其流動性斷裂而無法持續經營,將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重大負外部性的金融機構。
由于學術界及國內金融監管部門對國內SIBs的研究尚未產生定論,因此本文結合前人研究,以中國銀行(BOC)、工商銀行(ICBC)、農業銀行(ABC)、建設銀行(CCB)、交通銀行(BCM)、郵政儲蓄銀行(PSBC)、國家開發銀行(CDB)、農業發展銀行(ADBC)、進出口銀行(EIBC)、興業銀行(CIB)、民生(CMBC)、招商銀行(CMB)、浦發銀行(SPDB)、中信銀行(CCIB)、光大銀行(CEB)作為_系統重要性銀行,后文度量分析以此為基礎。
國內SIBs潛在風險主要表現為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杠桿風險四類,為準確度量其大小,本文在每一類潛在風險下建立了二級指標并賦予相應權重以及計算公式以便能被準確度量,如表1所示。具體計算以潛在違約風險的計算為例,見公式(1):

表1中其它潛在風險的計算以此類推。

表1 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潛在風險度量指標體系

(—表1續)
本文用貸款集中度、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率、貸款撥備率來度量SIBs潛在的違約風險。貸款集中度是指貸款的行業、地區集中度,集中度越大,潛在的違約風險就越大。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率指標反映貸款資產質量的下滑程度,數值越大,表明潛在違約風險就越大。貸款撥備率越大,潛在違約風險就越小。
用流動性比率、貸存比、備付金比率來衡量SIBs潛在的流動性風險。流動性比率越大,備付金比率越大,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就越小。貸存比越大,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就越大。
用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來衡量SIBs潛在的市場風險。分別用利率敏感敞口比率、匯率敏感敞口比率來代表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敏感敞口比率越大,潛在的市場風險就越大。
用資產負債率、資本壓力比率、杠桿率(一定程度上可用資本充足率來衡量銀行杠桿率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756379)來衡量SIBs潛在的杠桿風險。以資產負債率來衡量財務杠桿風險,其數值越大,財務杠桿風險就越大,潛在的杠桿風險就越大。本文設置了“資本壓力比率”,表示一單位負債需用多少資本來保障,等于資本總額除以負債總額。資本壓力比率越大,杠桿率越大,潛在的杠桿風險越小。
此處權重為利用德爾菲法確定,通過10位專家(所選擇的10位專家均是在大學中研究經濟或金融領域的副教授職稱以上人員)4輪回饋后,得出了基本統一的意見。表1中由于貸款集中度是能較好反映違約風險的原因之一,因此專家賦予其10%的權重。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率能比不良貸款率更進一步反映貸款內部的結構變化,因此專家賦予其10%的權重。貸款撥備率反映潛在違約風險的程度不如前兩個指標,賦予其5%的比重。在度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時,監管部門較注重流動性比率與貸存比,專家各賦予10%的權重。備付金比率反映潛在流動性風險的程度較小,賦予其5%的權重。由于杠桿率反映資本總額中核心資本占總資產的比重,是監管部門及銀行重點參考的比率,因此專家賦予其15%的比重。
由于根據表1的指標體系分別計算出國內SIBs的各類潛在風險大小后,并不能直接判斷該數據結果的高低程度,因而需要選取SIBs的潛在風險數據比較基準。本文分別計算相對應的國外SIBs的潛在風險大小,并將其作為比較基準。該基準數據的計算采用對應的表1中的指標體系計算,以保證國內外SIBs潛在風險數據的可比性。
本文選取的國外SIBs比較基準為:摩根大通(JPM)、花旗集團(CITI)、德意志銀行(DBK)、匯豐控股(HSBC)、巴克萊銀行(BCS)、三菱日聯集團(MUFG)、瑞士信貸集團(CS)、荷蘭國際集團(ING)、加拿大皇家銀行(RY)、桑坦德銀行(SAN)共10家。
2018年國內SIBs的貸款集中度平均為15.87%(國外SIBs平均為9.25%);國內SIBs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率平均為2.19%(國外平均為3.23%);貸款撥備率平均為3.21%(國外平均為0.62%),國內SIBs加權違約風險為1.97%(國外SIBs為1.28%)。
既然國內S I B s 的貸款集中度比國外高出6.62%,那么我國的貸款集中度高在哪里?因此下文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本文嘗試從國內SIBs貸款集中行業、集中地區來分析具體的貸款集中度。
此外,為了分析國內SIBs貸款行業集中度風險,統計調查的銀行所有貸款(總貸款)的行業分布,得出國內SIBs總貸款分布的前四大行業依次是制造業、交通運輸及倉儲郵政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分別占比18.29%、17.55%、12.8%、11.28%。制造業是當前國內SIBs重要的貸款集中業,一旦制造業受某些因素影響而出現較多不良貸款,則國內SIBs將面臨潛在集中違約風險。房地產業排名第4位,表明房地產業是當前國內SIBs重要的貸款集中業。一旦房地產業無法還貸,則國內SIBs潛在集中違約風險就會演變為實際違約風險。
從國內SIBs總貸款的地區分布來看,不同地區的貸款集中額差距較大。本文利用ArcGIS10.6軟件繪制了系統重要性銀行總貸款及不良貸款地區分布圖,如圖1所示。

圖1 2018年系統重要性銀行區域貸款集中狀況
從圖1可知,國內SIBs地域貸款集中度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東部地區的三大內部經濟圈中,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地區的貸款資源分布差距較大。二是東部、中部、西部、東北之間的差距較大。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國SIBs面臨的潛在違約風險較大,具體表現為行業及地區潛在的貸款違約風險,并且行業集中度、地區集中度差異較大。
2018年國內SIBs流動性比率平均為26.8%(國外SIBs平均為154.55%);貸存比平均為214.61%(國外SIBs平均為74.91%);備付金比率平均為14.77%(國外平均為17.25%);加權流動性風險為24.88%(國外為24.67%)。雖然國內與國外SIBs的加權流動性風險基本持平,但是流動性內部結構卻不相同。國外SIBs的流動性比率、備付金比率均高于國內,表明國外SIBs的強流動性資產在資產總額與結構中較多,但同時反映出其資金的盈利性低于我國SIBs。
2018年國內SIBs的貸存比是國外的3.01倍,過高的貸存比由政策性銀行和大型股份制銀行拉高。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的貸存比分別為670.25%、310.21%、1412.58%,這與其特殊的放貸政策、存款資金來源有關。并且6家大型股份制商行的貸存比也在83.90%—109.54%之間,高于監管要求的最大75%的標準,因此國內SIBs整體面臨一定的由高貸存比引起的流動性風險。
2018年國內SIBs的利率敏感敞口比率平均為37.86%<100%(國外SIBs平均為21.32%),表明利率敏感敞口同比縮小,利率風險有減少的趨勢,系統性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國內SIBs的匯率敏感敞口比率平均為108.46%>100%(國外SIBs平均為102.34%),表明匯率風險敞口同比增大,匯率風險有上升的趨勢。加權市場風險為18.29%(國外為15.46%)。
如圖2所示,我國SIBs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波動性稍大于國外,其中個別銀行(例如浦發銀行)出現了利率敏感敞口的大起大落,拉高國內SIBs利率風險,這表明我國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摸索中經驗尚需不斷積累,SIBs的利率風險管理水平需要有效提升。國家開發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匯率敏感敞口比率過大,導致國內SIBs的匯率風險被拉高,在資本市場不斷向外開放趨勢下,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同樣需要有效提升,如圖3所示。
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匯率波動過大,本文認為這可能是由匯率產品價格頻繁波動,系統重要性銀行所持有的部分匯率衍生品價格過度漲跌而導致凈收益過度為正或為負引起的。
綜上分析,本文認為國內SIBs面臨的潛在市場風險中,潛在的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較大,應引起系統重要性銀行自身及金融監管部門的重視。

圖2 國內外系統重要性銀行利率風險比較

圖3 國內外系統重要性銀行匯率風險比較
2018年國內SIBs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為93.33%(國外SIBs平均為93.14%);資本壓力比率平均為7.17%(國外SIBs平均為7.41%);杠桿率平均為6.6%(國外SIBs平均為6.83%);加權總杠桿風險為6.02%(國外為6.05%),國內SIBs的潛在杠桿風險比國外稍小,基本持平。
圖4中的國內SIBs的資產負債率及其波動性稍大于國外,反映出其負債規模較國外稍高且不穩定,高負債規模主要是吸收的客戶存款較多,這表明國內的儲蓄傾向與流動性偏好較高。圖5中國內SIBs的資本壓力比率整體處于下行區間,而國外SIBs該指標整體處于上行區間。國內SIBs杠桿率指標稍低于國外,潛在的杠桿風險稍比國外大一些。但是由于銀行業務經營的高資產負債杠桿特性,本文認為國內SIBs的潛在杠桿風險較小。

圖4 國內外系統重要性銀行財務杠桿比較

圖5 國內外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壓力比率與杠桿率比較
經上文一系列分析,本文認為系統重要性銀行(SIBs)行業及地區潛在的貸款集中違約風險較大、潛在的貸存比流動性風險較高、潛在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