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茹
摘 要:智慧城市通過將各種信息技術和創新理念融入生活,實現優化服務、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并提升城市系統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文章以浙江杭州富陽區江南新城為例,通過信息技術要素在多維度空間的應用規劃,構建一套與城市多重空間疊合匹配的智慧系統,提升城市的綜合智慧化水平。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空間;新城規劃
一、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末的“新城市主義”和“精明增長”運動,致力于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更高效地解決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21世紀,智慧城市與技術相結合,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城市中各類資源與基礎設施的整合和運營,如IBM公司于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戰略”。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規劃與治理、技術措施的應用等方面,認為互聯網為核心動力的信息技術會大幅提升城市的管理與決策。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背景下智能高效應用的綜合體。
智慧城市在實踐中具有很高的經濟與民生價值,降低城市公共服務成本的同時,轉變城市治理方式,為居民提供高水平、高質量服務,同時也為杭州江南新城智慧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江南新城發展“智慧之城”的現實意義
(一)項目背景
2017年杭州市以錢塘江為主軸,全面實施“擁江發展”戰略,江南新城作為錢塘江橋頭堡及擁江發展的引擎點,將建設成為“杭州擁江發展示范區”。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浙江省及杭州市出臺一系列智慧城市利好政策,為江南新城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政策優勢機遇。“數字浙江2.0”“數字杭州”為江南新城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信息化基礎。
(二)規劃意義
在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建設背景下,江南新城通過融合多尺度空間要素的智慧城市規劃,構建智慧城市高效運行系統和城市產業智慧系統,打造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兼具的智慧新城。
三、規劃策略
將“泛在互聯、精細高效、綠色低碳、貼心便捷、開放活力、創新共享”作為江南新城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智慧杭州、智慧富陽規劃建設及其相關規劃,全面支撐城市治理、民生服務、創新經濟和低碳綠色的各類智慧應用場景落地與示范。
(一)依托新興技術推動各領域智慧化建設,構建“一心、三網、多節點”空間發展格局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廣,重點涉及云計算基礎架構及服務平臺布局、行業應用平臺、智能終端、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等幾大領域。江南新城“智慧之城”規劃通過著眼于交通、社區、教育、安全、能源、建筑、生態、旅游等諸多領域,推動數字化城市管理、民生服務、智慧綠色制造、智慧產業體系等方面的快速落地和發展。
具體落實到“一心、三網、多節點”的空間布局建設。其中“一心”指江南新城的數據管理中心,主要匯集城市數據并加以分析和運用;“三網”指智慧城市通道網、智慧山水生態網和智慧智造產業網;“多節點”即便民智慧服務節點,以住區、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為載體,重點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便民服務等,形成遍布全城的智慧服務體系,提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
(二)推動智慧設施要素融入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間
從不同空間維度、不同功能維度著手,將各類設施整合,統籌規劃,科學共享,實現智慧設施的高效性、科學性、協同性。首先在江南新城全域,通過感知設施、網絡設施、數據節點等,形成江南新城的數字孿生。其次在街道和社區單元,選擇重點片區進行智慧專題設計,重點涉及基礎設施、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環保、智慧園區等建設內容,提出各專題設計的導則要求。最后在重要節點,布設數據采集點、數據中心,通過信息流實現整個區域內部與外部的聯動。
構建以家庭、小區、社區、城市為空間劃分的整體布局,豐富完善各個空間尺度內的服務,實現社區生活智慧化、城市生活便捷化,充分發揮物理城市和虛擬城市的協同作用,最終形成以人為核心的智慧化生態體系,實現城市治理與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三)智慧城市項目詳細設計
為實現江南新城“生態優先,品質人居”的愿景,結合浙江省及杭州市的發展要求,江南新城“智慧之城”規劃初期優先推進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環保、智慧旅游、智慧園區等智慧化建設,構建一個資源合理統籌、信息融會貫通、生活方便快捷的綜合應用服務體系。
1.智慧交通
江南新城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后期伴隨新城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的釋放,新城內部的交通壓力也會隨之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及交通管控信息化將有效優化江南新城交通管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高道路運營效率,助力江南新城打造宜業、宜居的現代都市風貌,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經濟發展服務。
江南新城未來將依靠交通感知網絡收集并建立全面、實時的綜合交通信息數據庫;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實現江南新城路網交通管控信息化;結合交通誘導優化出行路徑選擇,提高出行體驗質量;同時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完善公共交通體系,減少私家車使用,提倡節能減排、綠色出行。
2.智慧社區
富陽區要求建設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信息共建共享(《富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江南新城建設智慧社區既可滿足本地居民對現代化社區的配套要求,又利于吸引高素質人才留駐江南新城為新城發展添磚加瓦。
江南新城規劃新建太平片、秦望南路西片等七大居住片區,要滿足居民對現代化社區的相關配套要求,打造結合現代生活和當地風格的居住社區。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智能設施)廣泛覆蓋,為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文體等智能服務,社區基礎設施實現集約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建設。建立智能化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體系,社區安防和治安管控實現智慧化,社區治理實現現代化;社區服務便利化、精準化,促進社區健康可持續發展。
3.智慧校園
學校往往是影響人們對于社區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江南新城為推動宜居宜業新城建設,計劃新建11所中小學,引入智慧校園建設不但滿足居民對于優質生活的要求,也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后期計劃全面升級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設施數量和質量,加快推進“互聯網+公共服務”。
江南新城的智慧學校建設,旨在以物聯網為基礎,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學習環境,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
4.智慧環保
江南新城所在區域蘊含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需要投入力量維護;江南新城的傳統產業是造紙業,其對大氣和水環境的污染較為嚴重,需要深化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健全長效機制。引入智慧環保建設,可幫助江南新城進行實時的精準管控,強化監督管理。
在江南新城布設自然環境感知網絡,實時采集環境資源信息,并對超出環境標準臨界值的指標及時預警;設置環境信息服務設施,實時反映環境感知設備反饋的監測指標,及時通報環境預警信息,為公眾出行等活動提供信息參考。構建環境物質循環體系,將垃圾回收需求信息化、自動化,提高垃圾回收效率,降低垃圾回收成本,優化物質循環,保護城市環境;鼓勵家庭、企業進行垃圾分類,對垃圾分類回收情況進行數據統計,提高市民環境保護意識。
5.智慧旅游
江南新城有良好的旅游資源,但目前對游客吸引力不足。推動智慧旅游建設可幫助江南新城提升服務質量、旅游資源管理以及知名度,也會激發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
通過對接富陽的智慧旅游資源,加快完善江南新城的商業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提高游客承載能力;針對要建設的多處公園,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建設面向公眾服務、業務管理及決策支持的“智慧化”體系。建議同時保持與江南新城的公交設施規劃同步進行,以便服務亭的定址及與公交車站的融合;建議與江南新城三大主題公園及多個片區公園以及其他濕地公園規劃同步實施,并依據各個公園的游客流量及實際需求確定智慧化建設程度。
6.智慧園區
江南新城計劃推動主導產業由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鼓勵創智研發由工業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要達到產城真正融合,就需要通過建設智慧園區來實現高效智能的管理、綠色節能的生產,以及便利舒心的生活。
依托江南新城三大工業園區,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高性能計算和智能科學等新興信息技術手段,對園區內的相關活動與需求,進行智慧感知、互聯、處理和協調,為企業、政務管理提供一個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四、結語
“產城融合的山水田園新城”發展總體定位下,要整體把控江南新城“智慧之城”規劃總體思路與發展方向,推進新城在生態保護、城市治理、經濟產業、生活服務等多方面的智慧應用,將智慧設施融入到新城多尺度和多要素空間中,有效關聯城市的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注重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環保、智慧旅游、智慧園區落地,最終實現惠普江南兩岸的智慧新城規劃建設。
參考文獻:
[1]WANG CH,LI SN,CHENG T,et al. A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J]. Evolutionary Intelligence,2020(2).
[2]SHARIFI A. A global dataset on tools, frameworks, and indicator sets for smart city assessment[J]. Data in Brief,2020(29).
[3]于文軒,許成委.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理性與政治理性:基于147個城市的實證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16(4).
[4]趙四東,歐陽東,鐘源.智慧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評述[J].規劃師,2013(2).
作者單位:
上海洪際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