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出版產業的評價和考核,需要對其產業發展創造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全面評佑,同時也要考慮到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價值理念回歸對于出版業所帶來的影響。作為出版單位,要自覺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和責任,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傳承經典、立足時代、把握未來,把黨對出版工作的全面領導體現在出版實踐當中,既要認識到優秀的出版產品離不開編輯工作者的精雕細琢,也要認識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離不開每一位文化人的創新創造。要真正把出版工作的責任、使命、擔當,擺到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當中,主動挖掘研究選題,樹立精品意識,創造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關鍵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核心價值
從本質上看,已經實行了規范的公司制改造,依法轉換了勞動關系,建立起現代出版制作營銷體系的出版業,是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知識服務的經營性行業,實行經營性企業管理體制,完成了編輯工作的轉型和升級,促進了出版生產力的突破和提高。出版規模不斷擴大,出版質量不斷提升,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品牌價值逐步樹立,實現了出版產業的發展和出版市場的繁榮,探索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出版產業發展道路。
與此同時,在產業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較為常見的是,有些出版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出版企業生產的文化產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雙重屬性,它既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有通過市場交換獲取經濟利益、實現再生產的商品屬性。在兩種屬性中,意識形態屬性是文化產品的特殊屬性,商品屬性是文化產品的一般屬性。出版物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出版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既要講求社會效益,又要講求經濟效益,并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我國出版產業明顯不同于其他經濟產業的地方。
一、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明確出版業的發展方式
當前一些出版企業比較注重經濟效益,這有其現實方面的原因。為了維持出版社自身的發展,必須要考慮經濟效益問題,也只有持續的經濟支撐,才能夠讓出版業走得更遠,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經濟效益成為了大多數出版企業比較關注的問題,他們也通過各種方式來推動自身經濟效益的實現。從本質上說,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影響,以及市場經濟本身所帶來的自發性與盲目性,都會對出版社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因此如何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經濟效益的實現過程中,進一步把相關的資源配套到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這是很多出版社在自身生存、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精神文化產品具有不同于物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如果出版業只是盯著經濟效益,而無視社會效益,難以避免地會導致一些對國家、社會、人民有害的出版物出現,危害整個社會,污染人們心靈。因此,出版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能因為精神文化產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屬性就忽視其意識形態屬性,也不能因為精神文化產品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就完全排斥其商品的一般屬性,而是要把兩者有機統一起來。正是精神文化產品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在創作生產中必須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也就是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就要求我們在這方面不斷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更好地保證文化創作生產的正確方向和導向,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和作用。
二、對核心價值理念的堅持以及出版杜自身價值理念的塑造
隨著西方社會的發展,出版業的產業屬性日益凸顯,產業發展優先成為了出版產業政策的重要原則。這使得很多西方國家的新聞出版企業都是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過去美國的新聞出版界,曾經比較重視社會民眾的關注效益,也就是相對比較重視出版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獲得經濟效益,因為過分追求廣告效益,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贏得更多的廣告界的支持,不得已放棄了對自己新聞價值觀的追求,沒有堅持真實和可信的原則,而是采取了取悅大眾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聞出版業的價值理念。美、英等國家,其實也對出版業進行了反思,特別是對其社會效益以及社會價值理念的重新塑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開始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社會思潮。這種社會效益的權衡以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如何取得一致性是出版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對出版業的社會效益進行考核與評價,無疑是出版業本身的一次反思,因為出版是否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能夠解決各種現實的問題是極為關鍵的,特別是出版各種書籍,不僅僅要做到啟發民眾的智慧,更重要的一點是讓真相以及相關的知識得到傳播,這也就意味著出版者不能夠僅僅關注到出版是否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更要在社會效益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種價值理念的回歸是極為重要的。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核心價值理念讓出版者心中有敬畏,自覺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和責任,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要傳承經典、立足時代、把握未來,把黨對出版工作的全面領導體現在出版實踐當中,既要認識到優秀的出版產品離不開編輯工作者的精雕細琢,也要認識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離不開每一位文化人的創新創造。要真正把出版工作的責任、使命、擔當,擺到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當中,主動挖掘研究選題,樹立精品意識,創造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三、價值重塑與回歸:對社會效益評價體系下出版業發展的思考
價值的重塑和回歸是對社會效益進行評價的主題,也是當前出版業實現自身發展的重點。如何進一步實現社會效益,應該是接下來出版業必須要關注的重點。因此探索價值回歸和價值重塑的途徑,必然是推動出版業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出版從業人員必須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第一方面,對于價值觀念進行重塑,關鍵是對于整個出版社本身的資源進行整合,特別是對于優秀的具有核心價值觀念的編輯人員,以及對整個出版社所涉及到的客戶資源進行整合,要堅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對于這些客戶以及對應出版編輯人員進行遴選。出版社在出版各種書籍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以經濟利益作為驅動,而是要關注到出版是否對整個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編輯人員以及相關客戶,其實是決定這種價值觀導向的重點,對于出版社而言,不能夠僅僅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就決定相關稿件是否予以出版,而是應該考慮到這些稿件是否能夠倡導社會新風尚,以及幫助相關人員逐漸樹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等等。這也意味著在價值理念重新塑造的過程中,編輯人員以及出版社的領導者必須要堅持正確的價值理念,只有堅持正確的價值理念,出版產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第二方面,價值理念的回歸,同時也是對編輯人員基本職業素養的要求。傳統的編輯人員在選題策劃和組稿過程中相對比較負責任,他們對于相關的選題資源,或者是對各種出版資訊,也會秉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開發利用。但是在社會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下,很多出版從業人員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在認真負責的態度方面有所欠缺,把關不嚴,導致很多平庸甚至低俗的選題得以出版,造成當前出版物整體質A不高的局面,沒有真正起到引導社會風尚以及傳播科學知識的作用。因此對于編輯人員的價值理念進行重新的回歸,重點就是讓編輯人員充分認識到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核心價值理念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在這方面不斷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更好地保證文化創作生產的正確方向和導向,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良、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方面,牢固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經濟效益第二的核心價值理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精神文化產品需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價值,這就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好,有利于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但精神文化產品的價值和實現形式更多、更重要地體現在社會效益上。有些精神文化產品,經濟效益可能不大,但對引領社會文明風尚、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很大,這就是精神文化產品和物質產品的根本區別所在。精神文化產品承載的是價值取向,影響的是思想靈魂,出了問題傷害的是人的心靈。因此,對精神文化產品來說,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就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就要服從社會價值。一部好的精神文化產品,最好是既能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又能經得起市場檢驗;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的。這就需要出版業著力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引導各類文化創作生產主體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嚴肅認真對待精神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防止精神文化產品沽滿銅臭氣、淪為市場的奴隸,努力做到“兩個效益”相統一、雙豐收,在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中實現文化理想和價值。對于出版社而言,更需要明確大是大非和正確對錯的價值理念,這將有助于未來發展過程中對于出版業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拓展。
結語
價值理念的重塑不僅僅是一個過程,更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模式,如果沒有把相關的資源進行優化,那么很可能把一些資源忽視,從而影響了社會資源的互動,從本質上看,出版社應該堅持正確的價值理念,但是這不能夠僅僅流于形式,而是要探討出版業本身在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果沒有把相關的資源進行進一步的調動,那么就可能會影響相關資源的優化,從而把整個出版業放在一個不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中。因此重視對出版者的社會效益的考評,特別是重視其社會效益的實現模式的思考,這些都是在推動各項資源優化的過程里面需要解決的重點,也是推動出版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為出版業的從業人員,更需要考慮到如何從自己的工作本身推動資源的優化,特別是在堅持正確的價值理念下做好相關的工作,這些都是出版業必須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堅持和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出版業賴以生存的根基,這種價值理念的根基將對中國出版界產生深刻悠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瓊,朱松林.服務創造價值:出版業的服務主導邏輯[J].出版發行研究,2015(6):16-19.
[2]潘孝泉.數字化時代大學外語出版的服務化導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7):110-111.
[3]蔣驍.服務主導邏輯下的新興出版模式研究——服務本質與概念框架[J].出版發行研究,2015(9):19-22.
[4]耿宏.試論出版社圖書編輯人員的素質建構閉.吉林教育,2013(004):12.
[5]吳惠娟,吳晗.淺談高校學報編輯素質的培養[J].咸寧學院學報,2011(9):161-162.
【作者簡介】陳剛,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