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今新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融合媒體作為一個可以提供多方向,多角度的交流渠道的平臺,正在有效地促進口語藝術的發展和轉化。口語是語言藝術表現的一種特殊形式,并且是媒體交換和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在傳統的媒體發展階段,口語藝術接管了非常重要的傳播媒體,但是集成媒體平臺的出現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口語本身的發展和轉化。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可以在集成媒體平臺上的信息交換過程中以特定的“藝術形式”呈現口語。作為廣播和主持藝術研究的方向之一,口語藝術正在不斷地重塑自己,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新的地位和影響。這也表明在集成語言平臺的背景下,口語有自我發展可能性和研究方向。
【關鍵詞】有聲語言藝術;發展改革;融合媒體平臺;
一、融合媒體背景
在現在社會背景下,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和通信行業也潛移默化的發生了變化。所謂媒體就是一種媒體集成和整合平臺,融合媒體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媒體行業的原始形式。
(一)信息資源互通
作為平臺的公共部分,融合媒體具有自己的“信息文換”作用。在信息交換過程中,信息資源被用作多平臺和多形式通信的通信內容。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資源交換的頻率和利用率。在Internet時代,信息傳輸便利,內容豐富,并且觀眾對信息的訪問不限于任何特定平臺。舉例抖音的例子來說,抖音平臺主要基于短視頻娛樂,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用戶。經過動態和被動的結構調整,抖音平臺變成了“廣告效應”。在過去的兩年中,諸如Li-tchi FM和Penguin FM之類的口頭交流平臺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二)受眾接受能力提升
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受眾接受。在大環境下并伴隨著媒體整合時代,現階段人們相對媒體的需求是逐日增加,目前我國媒體技術水平提升,不僅是由于聽眾能夠接受信息以及能夠接受信息的能力,而且越來越多它已經成為一種媒介。成為具有主動能力的自我傳播者。介于前期媒體發展階段,從事語言工作的工作者往往總是圍繞選擇性來進行傳遞信息,這是相對罕見的。在新媒體時代和集成媒體平臺中,音頻語言藝術家更像聽眾,不僅是交流過程中的紐帶,而且還是參與主題文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眾水平和針對受眾的計劃目標的差異也反映了受眾接受度的變化。在集成媒體傳播平臺中,參與增強受眾接收信息能力的多平臺,多角度傳播方法,以及受眾自身的信息傳播,充分體現了受眾接收信息能力的提高。
二、在就模式下有聲語言藝術發展變革
(一)重視信息傳播
文流的清晰性是確定口頭藝術在傳統媒體中盛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常規媒體的角度來看,它是否可以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或傳達節目的內容的角度是衡t口語藝術水平的重要標準。在此前提下,口語的創造性表達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抑制,停滯,在某種程度上缺乏藝術性。從傳統的角度來看,信息的表示和交流是口頭藝術的最重要方面,也是傳統媒體對口頭藝術的受眾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通訊平臺的單一模式
同樣,口語藝術要客觀的要求部分在于口語表達的藝術效果。口語藝術就是在傳遞語言的時候,并保證語言信息的公平公正性。從信息傳輸的角度來看,這需要口語技術作為用于傳輸信息的通信手段。在此基礎上,對傳統媒體觀點客觀性的理解減少了文流過程中口語藝術的某些藝術特征。這僅限于通信的格式和平臺。傳統的媒體交流平臺無法再提供口頭藝術的代表。交流平臺和機會。
(三)嚴格的符號限制
為了實現交流中的象征意義,作為“人類語言”和“人類情感”的音頻語言藝術具有特定的“人類符號”。并且作為特定的符號對象,聲音的形狀和發聲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主觀能動性,改變能力和績效不足。
三、新的融媒體模式下有聲語言是如何發展的
(一)加深交流的含意
在我研究廣播碩士課程中的口頭語言藝術時,它是表達和文流意識始終很重要的核心觀點和內容。在融合的媒體環境中,多角度和多平臺功能不僅可以實現傳播者的3D圖像,而且還可以實現受眾與媒體之間的交互和文流。交流中雙方可能存在交互。與聽眾相比,觸摸信息的頻率和體驗更為真實,與傳播者相比,它是一種從聽眾媒體單向傳播到雙向傳播的獨立傳播方式。
(二)打破單一符號化的局限
打破單個符號化限制意味著保持“符號”屬性,更具體地說,傳達符號的特定內容。就媒體集成而言,它提供了平臺的潛力,并且單個媒體和平臺很難形成特定的符號。打破單一符號化的界限就是通過現有的多平臺傳播方法來建立傳播媒介的品牌效應。為觀眾提供品牌效應可提供從本質上傳播信息的發展潛力以及觀眾的長期發展潛力。在集成媒體平臺通信環境中,最合適的人際文流和媒體傳播所產生的生存速度要比傳統媒體快。如何打破單一符號的局限性,形成具有獨特傳播特征的品牌效應,為長期傳播發展創造可行空間,解決競爭性媒體環境中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三)受眾媒體功能轉變
在傳統媒體中,口語是一種交流手段,一種交流手段和一種文流方法。在傳統媒體中,受眾的特殊性降低了,人們越來越關注信息傳播的廣度。在這種需求下,報紙和廣播是廣度最重要的要求,它是傳統媒體的主要交流平臺之一。有針對性的縮小和廣泛強調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作為接受者的聽眾缺乏與媒體的互動,而且信息僅在一個方向上流動,獲得信息的相關性也是合理的。新媒體時代的進步需要借助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可以增廣觀眾,多角度的綜合媒體,成為媒體受眾向新時代跳舞的舞臺。在這種情況下,媒體不僅充當發送者和發送者,而且還參與信息交換和文流的過程。同時也具備主觀主動性的可能性。朋友圈和微博之類的條件將受眾從單個接收者更改為一種媒體,以傳遞信息并參與信息傳遞過程。‘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以及平臺整合的背景下,音頻語言藝術本身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方向性和可行性。在廣播藝術專業的指導和實踐中,強調了統一內部和外部技能,合理性以及與節目的良好兼容性的重要性。融媒體平臺不僅為跨平臺開發提供了機遇,而且為時代背景下的媒體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作為新媒體時代口語藝術發展的前提,加深交流的意義,打破單一的符號,改變受眾的媒體功能。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語言表達藝術因為其獨特性確立了其地位,從而導致了更高的要求,發展,機遇和挑戰。在我們的前任的肩膀上放眼世界,是一種聲音藝術的優勢,它可以適應媒體整合方面的未來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始終能夠迎接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林剛.新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探究[J].傳媒論壇,2020,3(07):58+60.
[2]康東紅.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3(36):190-191
[3]王茜.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探討[J].新聞傳播,2019(21):97-98.
[4]逢小艷.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研究[J].科技傳播,2019,11(20):8-9.
[5]劉曉峰.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探究[J].新聞傳播,2019(18):98-99.
[6]王守江.淺析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J].西部廣播電視,2019(13):158-159.
[7]王蓄.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J].傳播力研究,2019,3(17):128+130.
【作者簡介】楊雅淇,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