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摘要】廉政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永不枯竭的廉政教育資源。而高校是高級知識分子的主要匯聚地,也是引導當代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戰場。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把廉政文化也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兩學一做”深入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是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廉政文化? 高校? 途徑? 內涵
廉政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永不枯竭的廉政教育資源。本文將從廉政文化的內涵,意義以及建設途徑三個方面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進行論述。
一、廉政文化的科學內涵
首先看“廉”的含義,《說文解字注》解釋“廉”的含義為:廉之言斂也;“政”的本意為正也。中國傳統文化中“廉政”的涵義,就是指廉潔公正的政治,自“廉政”概念形成后,也就產生了“廉政文化”。我們可以把中國傳統廉政文化概括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為了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提煉出來的廉政思想、以及逐漸形成的崇尚廉潔的社會氛圍和道德追求。廉政文化,是關于廉潔從政的思想、信仰、知識、行為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評價,反映著一個政黨的執政理念、執政目的和方式。
高校廉政文化是指由高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行使者的主導,由校內廣大師生推動與支持形成的。在具體的實踐生活中,它的體現方式豐富多樣,包含在制度、行為以及師生的生活方式中。作為廉政文化的高校形態,它在特定的校園領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發揮著導向、約束、促廉、護廉和養廉的功能,并通過高校這一特殊的平臺向全社會提供廣泛而深遠精神支持。
二、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意義
高校是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陣地。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應以人為本,加強方法指引,著力構建高校和社會互動的有效機制,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明確建設路徑,才能真正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成效。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以"廉政"為主題開展的文化教育活動,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重要內容之一。建設好高校廉政文化,對良好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有促進作用,更對培養正義、正氣、高尚品質的優秀大學生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的廉政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中廉政建設的社會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規則決定的。高校擁有“圣地”、“凈土”的美譽,高校的老師擁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使得社會不同人等不約而同、一往情深地以把自己孩子送進高校為榮,這既是知識力量無窮的威力,又是人們對社會未來趨勢把握的內心期待,這種高校被社會廣泛、甚或一致關注的現象,說明了人們把高校定位為社會的示范。在廉政建設中,人們對高校的社會示范作用同樣有著真誠地看法和期待,因此,搞好高校的廉政建設,無疑會大大地推動構建和諧社會中其它行業的廉政建設,相反,高校廉政建設一旦滑坡,無疑給社會其它行業廉政建設在反向上會帶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只有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才能保證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高校是培養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廉政文化建設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在要求。弘揚廉政文化、培育廉政理念,是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有力保障。
(三)只有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才能促進高校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俠義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針對高校的領導,開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加強領導干部廉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廣義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則是針對全體高校教師和學生。實現教育公平,推進廉潔自律,讓校園成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為自身的發展和高校的改革提供必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四)只有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才能為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思想道德素質提供重要保障。廉政文化思想在個人行為規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指引作用,廉政文化思想和個人的價值觀緊密聯系在一起。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就應從廉政文化建設開始,在教學研究中不為利益驅使,本著對知識的尊重和鉆研的精神,平等對待學生,把“做人”和“育人”合二為一,共同發展;而高校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在開展日常知識文化學習的同時,更要堅定正祖娥的價值追求和人生目標,學習文化的同時,促進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加強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設與落實
制度的建設擁有長期、穩定和根本的特性,是切實推動廉政建設的重要保證。從制度的層面解決矛盾與問題,是深化文明廉政建設的根本途徑。高校應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黨風廉政的法規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合地區、各類型、各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廉政文化的配套制度,并組織實施。黨風廉政建設制度的建設,是高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它關系到高校反腐體系的建設,關系到高校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的提高,關系到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
(二)明確廉政教育的范疇
首先,廉政教育的關鍵對象是高校領導干部。高校良好廉政風氣的形成與黨政一把手自身的廉政狀態和對廉政工作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高校領導干部要在廉政教育中身體力行,帶頭學習理論知識,加強自身修養。
其次,高校廉政教育的重點是高校教師。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都是不容忽視的內容。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中出現唯利是圖,急功近利的不良現象,尤其是在學術問題上尤為明顯。因此,進一步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教育,糾正不良之風,是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教師黨員群體是廉政文化建設的核心,只有加強了黨員教師的廉政教育,才能起到以點帶面,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第三,提高學生的道德廉政教育。當前由于多媒體文化的迅猛發展,部分大學生急功近利,缺乏政治信仰和社會責任感,不斷攀比,甚至出現了抵觸社會的心理。因此,高校必須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廉政教育,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新時代大學生。同時,大學生黨員群體是大學生群體中的精華,提升學生黨員的再教育,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作用,是高校廉政文化體現建設中的新課題和新目標。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應于教學相結合,推動廉政教育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側重于從“知”到“信”的教育。使廉政文化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素質教育緊密相結合。
(三)重視校風建設
校風建設主要包括教風建設、學風建設、管理作風建設等三大塊內容,三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校風是指教師的作風,是通過教師所特有的精神和行為表現出來的,教風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是整個學校校風建設的核心。學風是學生和教師學習的作風,學風是凝聚在教與學過程中的精神動力、態度作風、方法措施等。它是高校表現出獨有的特色和豐富的內涵,并通過學校全體成員的意志與行動,形成的一種風格。這些風格對校園的發展和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管理作風則是學校領導在實施管理工作過程中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制度。制度是確保一切決議順利執行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基本保障。
(四)營造良好氛圍
良好的校園氛圍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只有形成良好的廉政氛圍,才能使學生、教師、領導干部都得到良好的熏陶,才更加有利于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設。高校在廉政文化宣傳與建設上不僅要充分利用傳統的校園廣播、報刊、黑板報等傳統媒介,更應將微博、微信、直播等新新媒體作為廉政建設宣傳和建設的主陣地。據統計,高校學生中70%擁有筆記本電腦、95%擁有智能手機、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
通過新媒體進行廉政教育,既可以擴大宣傳建設的范圍、提高效率,同時可以加強學校各級人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校園廉政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孫付偉 “淺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J].科教導刊.武漢: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2018。
[2]廖曉華 “淺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營銷”[J].福建商學院學報.福建商學院,2012。